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推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發布時間:2022-06-13 16: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麗(li) 君(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鞏蓉蓉(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wei) 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zheng) 格局的關(guan) 鍵力量”。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以及“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的工作目標。麵向未來,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需要以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在實現“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的過程中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目標。

  數字經濟高度契合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下,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hui) 財富,又要防止兩(liang) 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迫切需要解決(jue) 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數字經濟是既兼具創造財富和共享財富屬性,又能夠促進公平與(yu) 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高度契合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

  首先,數字經濟能夠加速社會(hui) 財富的創造與(yu) 積累,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富裕”對全體(ti) 人民共創更高水平的生產(chan) 力提出了要求。數字經濟的發展賦予生產(chan) 力新的內(nei) 涵與(yu) 活力,能夠極大地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和保護生產(chan) 力。這主要體(ti) 現在:一是發揮正外部效應,促進生產(chan) 力發展。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wei) 新的生產(chan) 資料和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圍繞從(cong) 數據資源轉化到數據要素變現的全過程,數據要素通過充分連接各項經濟活動,推動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傳(chuan) 統要素發生深刻變革與(yu) 優(you) 化重組,最終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數字經濟通過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等方式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注重發展周期短、速度快的新經濟新模式新業(ye) 態,能夠形成一定的範圍經濟和規模經濟,從(cong) 而在消費、投資、製造和外貿等多方麵對經濟發展產(chan) 生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統計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由2005年的2.6萬(wan) 億(yi) 元擴張到2020年的39.2萬(wan) 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38.6%,對第一、二、三產(chan) 業(ye) 的滲透率分別提升至8.90%、21.00%和40.70%,數字經濟的發展壯大能夠有效助力宏觀經濟大盤的穩定。二是發揮網絡集聚效應,提高國家競爭(zheng) 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yu) 推動構築國家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2022年,全球47個(ge) 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到32.6萬(wan) 億(yi) 美元,其中,我國數字經濟同比增長9.6%,增速位居全球第一。數字經濟發展為(wei) 我國經濟在第四次工業(ye) 革命中實現“換道超車”提供了機會(hui) 。未來,依托海量的數據資源、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和超大市場規模等獨特優(you) 勢,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有利於(yu) 國內(nei) 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國際分工,推進國內(nei) 價(jia) 值鏈與(yu) 全球價(jia) 值鏈深度整合,在全球競爭(zheng) 中塑造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三是發揮創新效應,形成可持續的綠色生產(chan) 力。數字經濟有明顯的綠色發展特征,有助於(yu) 經濟發展遵循生態發展規律,促進實現協調發展,未來應進一步以數字經濟賦能實現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積極培育綠色數字產(chan) 業(ye) 新生態,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其次,數字經濟有助於(yu) 推動社會(hui) 財富的共享與(yu) 普惠,進一步實現分好“蛋糕”的目標。數字經濟能夠促進區域發展協同化、資源共享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為(wei) 發展成果提供有效的共享機製。一是發揮協同效應,促進區域、城鄉(xiang) 均衡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ge) 總體(ti) 概念”。從(cong) 建設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來看,數字經濟的協同效應在於(yu) 減少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ti) 化,將中西部地區的低成本資源優(you) 勢與(yu) 東(dong) 部地區的技術、市場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相結合,增強區域間經濟活動關(guan) 聯的廣度和深度。加之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進程正由東(dong) 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展,憑借數字經濟無邊界滲透的特點,形成多樣態的“帶飛”模式,可以促進先富地區帶動後富地區,提高整體(ti) 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數字經濟加速向農(nong) 村地區滲透,帶動農(nong) 村數字化轉型發展,為(wei) 建立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提供了新動力和新路徑。二是發揮普惠效應,推動數字紅利共享。包容性的數字技術與(yu) 普惠性的數字平台具有信息和知識的溢出效應,有利於(yu) 提升勞動者個(ge) 人發展能力,在人人都有參與(yu) 機會(hui) 、人人的發展能力均有所提高的基礎之上,提高人們(men) 在經濟活動中的技能和貢獻。數字經濟通過發揮信息流動快、準入門檻低、創業(ye) 成本低以及創新要素精準匹配等優(you) 勢,能夠營造良好創業(ye) 創新生態,增加就業(ye) 崗位和形態,鼓勵社會(hui) 個(ge) 體(ti) 參與(yu) 經濟發展,提高初次分配效率。數字技術嵌入政府公共服務,可以提高政府在稅收、社會(hui) 救助、轉移支付等方麵的調節力度和效能。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的便民服務體(ti) 係的完善,惠及偏遠地區、弱勢群體(ti) ,可以彌補優(you) 質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分布不平衡等問題,進而保障再次分配的公平。數字化工具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尋求幫助的途徑,可以提高公益慈善援助的效率,助力發揮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在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的進程中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轉向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應著眼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通過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新機遇,推動產(chan) 業(ye) 變革,打造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雖然我國數字經濟增速世界第一、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但同世界數字經濟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you) 。實現從(cong) 數字大國向數字強國的升級,必須牽住數字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ge) “牛鼻子”,發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大對芯片植入、智能計算、區塊鏈等前沿顛覆技術和“撒手鐧”技術的攻關(guan) 力。堅持產(chan) 業(ye) 攻關(guan) 模式,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平台企業(ye) 和供應鏈企業(ye) ,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型數字經濟搶占發展新賽道。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實現實體(ti) 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由消費到生產(chan) 、由流通到製造的轉變,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築牢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堅實基礎。

  統籌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打通經濟梗阻。夯實基礎,推動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落地,深入推進“東(dong) 數西算”工程等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以5G網絡、國家產(chan) 業(ye) 互聯網等為(wei) 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ti) 、雲(yun) 網融合、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推進形成從(cong) 局部地區先發到全域蓬勃的新態勢,各地因地製宜發展數字經濟,確定自身在整體(ti) 中的定位,利用互補互促效應協同推進區域發展;引導“數據富裕地區”對“數據匱乏地區”施行傾(qing) 斜性資助,以較好平衡數據要素資源配置和區域發展。統籌智慧城市與(yu)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暢通城鄉(xiang) 技術、資本等要素雙向流動,助力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進程。

  完善共享數字紅利的機製。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培養(yang) 具備創新研發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加快數字人才培養(yang) 步伐。推進數字便民、惠民、富民,在提供多元化數字生產(chan) 、工作、生活、產(chan) 品消費等應用場景,不斷擴展人民共享數字紅利空間的同時,持續提升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重點民生領域數字化水平,協同優(you) 化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提升麵向特殊群體(ti) 的數字化社會(hui) 服務能力,最大程度減少參與(yu) 壁壘和共享阻礙。

  全麵深化改革是有效保障。一是深化要素市場改革。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wei) 重要抓手,構建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通數據要素價(jia) 值創造、交換和實現的全鏈條,有序推進數據計量、數據確權、數據定價(jia) 、收益分配及監管治理等基礎性製度落地。二是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ti) 係。數字經濟並非必然實現經濟共享發展,圍繞算法權力、數據壟斷、平台異化、數字鴻溝加劇等問題,需要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並重。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市場監管、宏觀調控、政策法規體(ti) 係,著力營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將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chan) 、經營、投資全過程,實現大中小企業(ye) 全主體(ti) 、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線上線下全時空治理,治理資本無序擴張等亂(luan) 象,牢牢守住安全底線,規範數字經濟發展。三是建立與(yu) 數字經濟相適應的收入分配製度。探索建立與(yu) 數據要素價(jia) 值和貢獻相適應的初次分配機製;研究出台數字調節稅,加快“數字稅”立法工作,完善相關(guan) 稅收配套政策,加強對數字經濟領域過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發揮科技向善的力量,助力募集、捐贈和慈善等公益事業(ye) 發展,實現數據要素和數據資源的第三次分配,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和共同富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