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夢華錄》:好一幅清明上河圖

發布時間:2022-06-13 16:39:00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張冬梅

  近日,製作精良的古裝劇《夢華錄》開播,引爆國內(nei) 電視劇市場。這部由劉亦菲和陳曉主演的古裝愛情劇,自開播以來總播放量已超過10億(yi) 次,目前豆瓣評分8.8,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爆款古裝劇。

 

  從(cong) 《救風塵》到《夢華錄》

  不同於(yu) 以往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爆款網劇,《夢華錄》的部分情節來源於(yu) 關(guan) 漢卿的元雜劇《趙盼兒(er) 風月救風塵》(簡稱《救風塵》)。

  關(guan) 漢卿是我國最有名的元代戲曲作家之一,與(yu) 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wei) “元曲四大家”。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竇娥冤》《單刀會(hui) 》《望江亭》均出自他手。關(guan) 漢卿擅長刻畫女性人物形象,他一生創作雜劇60多部,今存18部,其中以女性為(wei) 主角的旦本戲便占了12部。他筆下塑造的女子個(ge) 性鮮明、千人千麵——恪守貞節孝道的竇娥、心高氣傲的杜蕊娘、才思敏捷的謝天香、溫柔端莊的王瑞蘭(lan) 、敢作敢當的譚記兒(er) ……她們(men) 境遇不同、性格各異,但都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具有強烈的獨立人格意識和反抗精神。

  《趙盼兒(er) 風月救風塵》講述了一個(ge) “女子救女子”的故事。劇中的汴梁歌姬宋引章,輕信富家子弟周舍的甜言蜜語,不顧阻攔嫁給了他。不料,她婚後受到周舍的百般欺淩,無奈之下隻能通過書(shu) 信向好友趙盼兒(er) 求救。趙盼兒(er) 巧用計謀從(cong) 周舍手中騙得休書(shu) ,成功將宋引章解救出來。

  事實上,《趙盼兒(er) 風月救風塵》的故事早在2002年就曾被搬上熒屏,是電視劇《愛情寶典》的五個(ge) 單元故事之一。該劇基本遵循原著情節,重點刻畫了女性的情義(yi) 與(yu) 謀略。

  電視劇《夢華錄》在《趙盼兒(er) 風月救風塵》故事的基礎上進行改編拓展,對原著人設進行擴充,並增加了主人公的感情戲和事業(ye) 線。《夢華錄》中,趙盼兒(er) 施計解救宋引章的劇情隻占全劇前幾集,此後的三十多集都是原創劇情。該劇主要講述了趙盼兒(er) 與(yu) 顧千帆“雙向奔赴”的愛情,以及趙盼兒(er) 與(yu) 宋引章、孫三娘三人在北宋都城東(dong) 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開茶坊的故事。

  《夢華錄》除了對《趙盼兒(er) 風月救風塵》的故事細節進行了更符合現代價(jia) 值觀的處理,還對原著的故事內(nei) 核予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劇中趙盼兒(er) 等人俠(xia) 義(yi) 、剛烈、聰慧、機敏的性格和神韻都沒有變化。

  宋代女子“北漂”圖鑒

  《夢華錄》以趙盼兒(er) 姐妹三人的成長為(wei) 一大主線,通過一幅宋代女子“北漂”圖鑒,塑造了三個(ge) 性格鮮明、有血有肉、具有現代精神的女性形象。

  劇中,趙盼兒(er) 雖已脫離樂(le) 籍,但仍被許多人視為(wei) 身份低賤的女子。高中探花的未婚夫歐陽旭為(wei) 了另娶高官之女拋棄了她;宋引章為(wei) 了脫離樂(le) 籍大費周章,遭遇了紈絝子弟的感情欺騙;孫三娘勤勤懇懇、相夫教子卻不幸被休,落水輕生後獲救。遭遇情傷(shang) 的姐妹三人從(cong) 錢塘來到繁華的東(dong) 京城開茶坊,相互扶持。這種互助互愛的女性友誼,讓她們(men) 在“京城居、大不易”的環境裏成功立足。

  《夢華錄》中的另一條主線是趙盼兒(er) 和顧千帆的愛情線,“顧盼生輝CP”的相關(guan) 話題多次衝(chong) 上微博熱搜榜。劇中兩(liang) 場愛情戲讓人印象深刻,一場戲是衙門重逢,趙盼兒(er) 穿越擁擠的人群,透過薄薄的屏風,滿心歡喜地看到顧千帆的身影。兩(liang) 人眼神交匯,情愫暗生;另一場戲是香雲(yun) 樓送別。顧千帆乘船而去,從(cong) 燈火輝煌之地奔赴充滿未知的未來,眼神卻一直停留在目送他離開的趙盼兒(er) 身上……一人衣香鬢影、憑欄遠眺;一人蓮葉泛舟、默默回望,多少欲語還休盡在其中。

  宋“潮”文化 氣象萬(wan) 千

  《夢華錄》引發熱議的一大原因,是該劇對宋代市井風貌、生活美學、曆史文化充滿“煙火氣”的展現。該劇取名為(wei) 《夢華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宋代孟元老的《東(dong) 京夢華錄》,這是一本講述北宋都城東(dong) 京風俗人情的書(shu) ,描繪了北宋時期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庶民百姓的生活場景,堪稱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

  在許多史學家眼中,宋代是一個(ge) 文化繁榮、令人向往的朝代。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曾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史學家陳寅恪也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yu) 趙宋之世。”

  江南水鄉(xiang) 、輕舟便楫、輕羅小扇、焚香點茶……《夢華錄》開場的幾幀畫麵,就勾勒出一幅北宋錢塘市井風俗畫卷。當趙盼兒(er) 一行初到東(dong) 京時,夜幕下,燈火通明、煙花璀璨、商鋪林立、人頭攢動,一派商賈繁榮景象。她們(men) 感慨道:“東(dong) 京人舍得花錢,這裏又沒有宵禁,大大小小的商家上萬(wan) 家,百行百業(ye) 什麽(me) 都有。”宋朝東(dong) 京城的夜市熙熙攘攘,酒肆徹夜不眠,用劇中人的話說便是“富貴迷人眼”。

  宋代飲茶之風盛行,茶坊茶肆遍地。在《夢華錄》首集,趙盼兒(er) 就行雲(yun) 流水地進行了一套茶百戲表演。她宛若畫匠,進行“碾茶、熱盞、擊拂、水痕”等表演,茶湯之上赫然浮現出一朵花的圖案,引得圍觀群眾(zhong) 連連稱讚。茶百戲是在“點茶”技藝的基礎上形成的,受到宋代文人的追捧。北宋初年的《荈茗錄》中便有關(guan) 於(yu) 茶百戲的記錄:“禽獸(shou) 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夢華錄》中的“服化道”和布景等水準都很高,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宋朝別致淡雅之美。無論是煙雨江南還是繁華汴京,都像一幅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宋代文人生活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在劇中比比皆是,展現了氣象萬(wan) 千的宋“潮”文化。(張冬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