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人藝70歲 依然“戲比天大”

發布時間:2022-06-14 14:55:00來源: 《中國新聞》報

  【《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北京東(dong) 城區史家胡同舉(ju) 行建院大會(hui) ,“北京人藝”從(cong) 此成為(wei) 中國話劇界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今年,為(wei) 慶祝建院70周年,北京人藝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讓戲劇愛好者們(men) 繼續與(yu) 戲劇相遇,共同為(wei) 劇院“慶生”。在“鎮院之寶”《茶館》70周年紀念版演出正式開啟的前一天,演了374場《茶館》的第一代“秦二爺”藍天野與(yu) 世長辭。但是,“老裕泰”的故事沒有停止,“戲比天大”的傳(chuan) 承也仍在繼續。

  “去年看戲,藍天野就坐在我後麵”

  6月8日,中國話劇界巨星隕落——北京人藝元老藍天野去世,享年95歲。

  消息傳(chuan) 來,北京人藝的忠實觀眾(zhong) 周圓和梁爽(均為(wei) 化名)有些不敢相信。因為(wei) 就在一年前,他們(men) 還在首都劇場看藍天野執導的話劇,兩(liang) 人清楚地記得,藍天野就坐在他們(men) 後排。

  這部話劇是2021年3月由北京人藝推出的第三版《吳王金戈越王劍》(1984年首演),已退休的濮存昕飾演越王勾踐,94歲的藍天野坐鎮導演。

  觀看演出那晚,周圓一進首都劇場的大門就被正在拍節目素材的央視主持人魯健“抓”住,做了一段簡短的采訪。這個(ge) 小插曲出現在兩(liang) 個(ge) 月後CCTV4播出的《魯健訪談·對話濮存昕》節目中。魯健問:“話劇和影視劇有什麽(me) 不一樣的地方?”周圓答:“話劇舞台上那個(ge) 張力。”

  周圓記得自己看的第一部北京人藝話劇是大學時期看的《萬(wan) 家燈火》,主演是宋丹丹和濮存昕,“買(mai) 的是40元人民幣的學生票,坐在最前排”。

  她印象最深的觀劇經曆則是2013年10月上演的《小井胡同》。當時,這部首演於(yu) 1985年的話劇由人藝演員楊立新接棒當導演。“我是楊立新的‘腦殘粉’。”近十年過去,周圓回憶起來依然難掩興(xing) 奮,當時她和父母一起看劇,發現偶像竟然就坐在自己前麵,“我激動得全程都在看他!”

  北京人藝的票出了名的難“搶”,但作為(wei) 人藝“鐵粉”,梁爽“二刷”了《窩頭會(hui) 館》,“還是‘五星級’版的”。“五星級”是指由何冰、濮存昕、楊立新、宋丹丹、徐帆5位明星出演,個(ge) 個(ge) 都是實力派,梁爽看得十分過癮,“那時候覺得宋丹丹最厲害”。

  至於(yu) 北京人藝的“鎮院之寶”《茶館》,周圓和梁爽自然都沒有錯過。周圓2014年看完後在微信朋友圈裏打下一大段字,感歎表演之精彩,“感謝老舍將《茶館》帶到人間”。

  在小小劇場裏,觀眾(zhong) 與(yu) 創作者是“雙向奔赴”的。北京人藝首任院長曹禺曾在1986年11月的“人藝之友”成立大會(hui) 上真誠地向觀眾(zhong) 致敬:“你們(men) 是我們(men) 的好觀眾(zhong) ,好朋友。你們(men) 關(guan) 心我們(men) ,支持我們(men) 。多少年來,你們(men) 愛我們(men) 的演員、導演、舞美藝術家以及後台、劇場無數為(wei) 你們(men) 服務的人們(men) 。老實說,離開你們(men) ,我們(men) 一天也活不下去,倒不是因為(wei) 你們(men) 買(mai) 票看戲,而是因為(wei) 你們(men) 親(qin) 切地關(guan) 懷聯係著我們(men) 的心。”

  6月9日,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季拉開大幕,集結了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何冰、吳剛、龔麗(li) 君、馮(feng) 遠征等該劇目“第二代最強陣容”的《茶館》重登舞台。開票當天,5場演出的票在2分鍾內(nei) 就宣告售罄。周圓和梁爽這次沒有搶到票,但兩(liang) 人有了一次全新體(ti) 驗——12日“院慶日”當晚,《茶館》通過社交平台進行高清實時直播。據統計,當晚觀看人次達5000萬(wan) 。

  “說不盡的曹禺,演不盡的《雷雨》”

  6月12日實時直播的《茶館》是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係列紀念活動之“經典劇目放送及導賞”的壓軸劇目。在此之前,從(cong) 5日開始,北京人藝就開始通過社交平台賬號放送經典劇目的劇本朗讀和劇目展映。

  6月6日,首部線上展映作品《雷雨》播出前,楊立新(飾演周樸園)與(yu) 龔麗(li) 君(飾演蘩漪)在直播間聊起了“說不盡的曹禺,演不完的《雷雨》”。當被主持人問及“為(wei) 什麽(me) 《雷雨》對北京人藝這麽(me) 重要”時,楊立新笑答:“因為(wei) 那是我們(men) 院長寫(xie) 的戲。”

  《雷雨》是曹禺在大學期間發表的四幕劇,1954年首次被搬上舞台。這部用3個(ge) 小時演繹“8個(ge) 人物的30年恩怨情仇在一天內(nei) 爆發”的話劇,是中國現代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其戲劇結構、思想內(nei) 核都有著超越時代的魅力,曾被多個(ge) 劇種改編,2006年上映的張藝謀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是根據它改編的。

  龔麗(li) 君從(cong) 1989年大學還未畢業(ye) 時就開始演蘩漪,一演就演了30多年。楊立新打趣稱,這是“流水的演員,鐵打的蘩漪”。

  龔麗(li) 君則透露,楊立新被人藝同行稱為(wei) “楊百科”。因為(wei) 他為(wei) 塑造角色做足功課,將故事發生年代的史料記了滿滿一筆記本。從(cong) 2004年開始,楊立新演了150多場《雷雨》,也“吃透”了人物。“很多人說周樸園對侍萍始亂(luan) 終棄,但他們(men) 之間其實有過愛情。蘩漪曾說她生了衝(chong) 兒(er) 後,周樸園16年沒理她,也說明周樸園心中始終有別人。”

  “一個(ge) 劇院,不怕老,怕舊。我們(men) 永遠要創新”

  聊完《雷雨》後,接下來的幾天,北京人藝的直播間依次迎來了《蔡文姬》主演徐帆與(yu) 導演唐燁,《白鹿原》的“白嘉軒”濮存昕,《嘩變》的“格林渥”吳剛和“魁格艦長”馮(feng) 遠征,《窩頭會(hui) 館》的“苑大頭”何冰,暢聊台前幕後,透露不少趣事。

  比如徐帆剛說完自己對於(yu) 上一任“蔡文姬”、已故表演藝術家朱琳的表演功底高山仰止,唐燁就笑稱,現在徐帆也已經是後輩眼中的“高山”,一起演《蔡文姬》的演員還激動地問徐帆記不記得自己,“當時他演的是搶人的小兵,現在演的是左賢王”。

  吳剛則回憶了自己出演《嘩變》的一個(ge) 小插曲:某次演出中,飾演律師格林渥的任寶賢突然失聲,導演讓他上台,他馬上投入排練,每天背台詞,開演前兩(liang) 天,吳剛遇到任寶賢,“我問:您嗓子怎麽(me) 樣了?任寶賢老師啞著嗓子說:過兩(liang) 天就好了。過了兩(liang) 天,真的好了,而且(聲音)還特別亮”。這個(ge) “撿漏”的演出機會(hui) 便又從(cong) 手裏溜走了。直到2006年重排《嘩變》,吳剛要求飾演格林渥,這才“圓夢”,而且他還憑借這個(ge) 角色摘得中國話劇最高獎“金獅獎”。

  北京人藝排練廳的牆上,“戲比天大”四個(ge) 字在前輩們(men) 的言傳(chuan) 身教之下,讓“50後”的濮存昕、“60後”的馮(feng) 遠征、吳剛、何冰、徐帆以及更年輕的演員們(men) 受益終生。

  與(yu) 北京人藝創立之初的目標——有著120多年曆史的莫斯科藝術劇院相比,70歲的北京人藝還很年輕。濮存昕說:“一個(ge) 劇院,不怕老,怕舊。我們(men) 永遠要創新。”

  (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