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曆史激流中的信仰之光
作者:胡 平
1931年,由於(yu) 叛徒出賣,位於(yu) 上海的共產(chan) 黨(dang) 組織遭到敵人嚴(yan) 重破壞,國民黨(dang) 特務加緊搜捕中共地下黨(dang) 員。1933年1月,中共臨(lin) 時中央被迫由上海遷至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從(cong) 這段曆史出發,作家孫甘露在參考大量革命文獻史料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構造,創作了革命曆史題材長篇小說《千裏江山圖》。這部作品融紅色題材、類型小說和文學筆法於(yu) 一體(ti) ,別開生麵地書(shu) 寫(xie) 了曆史激流中的信仰之光。
作品敘述了一場曲折迂回、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國民黨(dang) 黨(dang) 務調查科在秘密會(hui) 場逮捕了12名地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取保條件下將他們(men) 釋放。地下黨(dang) 員們(men) 明白,自己仍被關(guan) 在無形監獄裏,他們(men) 需要在被監視的情況下辨別出內(nei) 部的叛徒,同時與(yu) 瑞金派來的新領導人取得聯係,繼續完成上級交辦的特殊任務。在主人公陳千裏領導下,這些地下黨(dang) 人與(yu) 敵人機智周旋,建立了一條從(cong) 上海通往瑞金的秘密交通線。為(wei) 了迷惑敵人,他們(men) 中一些人義(yi) 無反顧地充當“釣餌”,被再次抓捕,甚至佯裝叛變,以假口供轉移敵人視線,最終成功將關(guan) 鍵人物轉送至蘇區。
小說故事緊扣讀者心弦。作者沒有一味追求懸念,而是以深沉冷靜的筆法從(cong) 容敘述,鋪陳出險象環生、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雖然所述情節危機四伏,變化奇詭,但回想起來,始終合情入理,保持著現實生活樸素的質感和邏輯。這部作品最大程度忠實於(yu) 生活與(yu) 曆史的本來麵貌。雖然懸念迭出,但不是為(wei) 懸念而製造懸念,每個(ge) 人物的舉(ju) 止動機都很平實,並有生活依據,如此才能讓讀者信服,讓讀者在被情節吸引之後,進一步領會(hui) 故事背後的深意。
這一類型的小說在塑造人物時往往注重正麵人物的機智勇敢、反麵人物的凶殘狡詐。《千裏江山圖》不滿足於(yu) 此,而是進一步寫(xie) 出人物背後的立場與(yu) 信仰之爭(zheng) 。小說裏的葉啟年本為(wei) 大學教授,信仰無政府主義(yi) ,後成為(wei) 國民黨(dang) 骨幹,建立了秘密特務組織;陳千裏是他的學生,起初崇拜他的無政府主義(yi) 立場,愛上他的女兒(er) 葉桃,並受葉桃影響走上信仰共產(chan) 主義(yi) 的道路。陳千裏和葉啟年之間無可避免地展開了一場殊死較量。作者深究他們(men) 彼此政治觀念的對立,在對比中寫(xie) 出紅色信仰的初心可貴,寫(xie) 出革命理想的光芒閃耀。葉啟年妄想在思想上肅清共產(chan) 主義(yi) ,但他接觸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信仰堅定到不計得失、無懼生死。小說塑造的方雲(yun) 平、淩汶、林石、陳千元、董慧文、衛達夫、李漢等人,為(wei) 了偉(wei) 大理想從(cong) 容就義(yi) 。開篇中在四馬路菜場跳樓自盡以發出警報的那位共產(chan) 黨(dang) 員,甚至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這種獻身理想的精神,正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最終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作品將激烈諜戰寫(xie) 至理想信仰的終極對決(jue) ,體(ti) 現了作者把握曆史、提煉曆史的功力。當然,小說在具體(ti) 的人物衝(chong) 突和故事細節上,還可以處理得更飽滿更巧妙。
作者在《千裏江山圖》中調動了多年的文學積累和經驗,在小說結構、人物塑造和語言節奏等文學性方麵進行了探索。整部小說於(yu) 冷靜練達中書(shu) 寫(xie) 生死較量,在曆史激流中彰顯信仰之光,動靜相宜。這樣的作品也啟示我們(men) 進一步思考,革命曆史題材創作如何在類型化表達和文學性追求之間找到平衡,從(cong) 而取得更好的藝術效果和社會(hui) 效果。(胡 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