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棗花香
到了新疆,我才知道,祖國這片六分之一的國土,以天山為(wei) 界,分為(wei) 南疆和北疆。
南疆有很多樹,棗樹多,棗子也很有名,屬於(yu) 地方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我所在的皮山農(nong) 場,尤其如此。截至目前,這個(ge) 人口3萬(wan) 左右的南疆農(nong) 場,有棗地6萬(wan) 多畝(mu) ,平均到每個(ge) 人就有2畝(mu) 多。
皮山農(nong) 場毗鄰昆侖(lun) 山和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種樹,差不多就是日常的工作。種的樹,既要容易存活,又要能夠防沙固沙,還要能夠增加收入,棗樹是理想的選擇。
有了這些理由,棗樹,就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蓬勃發展,大有燎原之勢。
說棗的全身都是寶,是不為(wei) 過的。
材是良木。中國的雕版印刷,棗木是製版的主要材料之一,棗木在我們(men)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方麵,可謂功莫大焉。宋代王安石說:“在實為(wei) 美果,論材又良木”,白居易《杏園中棗樹》一詩說:“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而民間,人們(men) 還取其枝幹狀如“虯龍爪”,製作拐杖……所以,材是良木。
實為(wei) 美果。桃李梅杏棗,古稱五果,棗赫然在列。古人認為(wei) ,棗通竅引經,養(yang) 血補中益氣。棗作為(wei) 一種果實,幹鮮均宜。宋朝郭祥正的《詠棗》:“黑腰虛羨爾,紅皺豈為(wei) 然”;黃庭堅詩句“日顆曝乾紅玉軟”;唐代杜甫《百憂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歸納起來,翻譯一下:棗這個(ge) 東(dong) 西,不但好看,而且好吃,有營養(yang) !而南疆的棗,因為(wei) “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獨特氣候,巨大的溫差,為(wei) 其積聚更多的糖分創造了條件,所以和其他地方的棗比起來,尤其甜。
花色新香。鄒魯耕樵在他的《棗賦》中寫(xie) 棗花:“憶春日之華光,風流旖旎;品棗花之馨香,簌簌沾衣。蝶來蜂去,采花成蜜。妙味本宜天人,色香絕塵馥鬱。一羹遍沁心肺,如沐春露花雨。”是的,這裏的棗,不但果實出名,棗花蜜也是極好的東(dong) 西。
在皮山農(nong) 場這個(ge) 地方“賞”棗花,是不必很刻意地“踏破鐵鞋”苦苦尋覓的。
春末夏初的某個(ge) 日子,隻要你心情好,隨便往東(dong) 南西北的哪個(ge) 方向走,出城區不出一公裏,你就進入了棗的世界。目之所及,是望不到邊的鬱鬱蔥蔥的棗林,一簇簇的棗花,就那麽(me) 隨意地撩撥著你的眼睛,愉悅著你的心情;不用深呼吸,濃鬱的香味就能夠直抵你的肺腑。除了香,你的味覺還能夠覺察到空氣中一絲(si) 的甜。如果仔細看一下那些小精靈,你會(hui) 發現,每一個(ge) 小小的花蕊上,居然都流淌著晶瑩的蜜;耳畔,是“嗡嗡”的聲音,成群結隊的蜜蜂,正在為(wei) 打造當地又一個(ge) 品牌——“棗花蜜”忙得不亦樂(le) 乎。張元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