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城市非遺傳播活力值均值同比上月增長22.74%

發布時間:2022-06-15 14:48: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5月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值解讀 全國城市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值均值同比上月增長22.74%

  “文旅中國·百城百藝”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國文化傳(chuan) 媒集團自主知識產(chan) 權係統“中傳(chuan) 雲(yun) ”,實現對1557個(ge) 國家級非遺項目、3610個(ge) 子項非遺傳(chuan) 播大數據信息的實時監測,按照政策保障、隊伍情況、非遺活力、媒體(ti) 關(guan) 注、輿情反饋5個(ge) 指標維度,綜合計算出2022年5月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值共計378854,城市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值均值為(wei) 126.83,較4月增長22.74%,非遺傳(chuan) 播活力整體(ti) 呈現增長態勢。

  “活力匯總展示”板塊中,廣東(dong) 、湖北、山東(dong) 等省份位居活力匯總展示頁麵前列,廣東(dong) 省廣州市花都區、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廣東(dong) 省廣州市越秀區位居展示頁麵前三位。“地區活力展示”板塊中,東(dong) 部地區繼續保持優(you) 勢,中部、西部、東(dong) 北地區繼續平穩增長。“地區活力進步展示”板塊中,西部地區城市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值名次進步較為(wei) 明顯,其中,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的科爾沁右翼前旗、烏(wu) 蘭(lan) 浩特市、紮賚特旗、突泉縣,均較上月進步700位以上。“非遺分類活力展示”板塊中,傳(chuan) 統戲劇、傳(chuan) 統美術、曲藝類非遺繼續保持前列。

  5月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呈現出4個(ge) 方麵的特點:一是各地以國際博物館日為(wei) 契機,以“線上展覽+線下展演”形式推動非遺活態展示;二是動畫電影助力《格薩爾》史詩傳(chuan) 播,更好推動在青少年中宣傳(chuan) 普及傳(chuan) 統非遺;三是《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條例》實施成效顯著,陝西探索通過製度建設推動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新路徑;四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探索以“旅遊+”模式宣傳(chuan) 非遺技藝,促進非遺創新性發展。

  各地以國際博物館日為(wei) 契機,以“線上展覽+線下展演”形式推動非遺活態展示

  5月18日,江蘇南京、浙江寧波、貴州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博物館以國際博物館日為(wei) 契機,以“線上展覽+線下展演”形式,展示非遺技藝,推動非遺項目活態展示。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舉(ju) 辦“金陵工巧”非遺傳(chuan) 承人展演,邀請南京18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進行現場展演展示,讓遊客充分感受南京非遺魅力;此外,該館還在微信公眾(zhong) 號推出“永不落幕”的“雲(yun) ”展覽、“雲(yun) ”課堂,讓公眾(zhong) 足不出戶享受“非遺大餐”。寧波市各博物館圍繞各自館藏主題,策劃了89場精品展覽、線上展覽、文博專(zhuan) 題講座、研討會(hui) 、青少年研學等宣傳(chuan) 活動。寧波博物院以線上直播方式,向公眾(zhong) 展示木偶摔跤、大嶴布龍、越劇快閃等民俗遊藝,推動公眾(zhong) 更好認識傳(chuan) 統非遺項目。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結合民族服飾和刺繡技藝等極具特色的本土民族文化,舉(ju) 辦“銀裝霓裳——黔東(dong) 南民族服飾精品圖文展”,通過民族服飾、刺繡等展品讓遊客感受苗族服飾裝飾手法、工藝及其承載的豐(feng) 富曆史和民族文化內(nei) 涵,以活態展示的形式,更好地傳(chuan) 承多彩民族文化。

  動畫電影助力史詩《格薩爾》傳(chuan) 播,更好地推動青少年人群的非遺宣傳(chuan)

  5月31日,由史詩《格薩爾》改編的動畫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在四川成都舉(ju) 行觀影會(hui) 。受此影響,本月非遺項目格薩(斯)爾傳(chuan) 播活力值增長280.47%。該動畫電影主要講述了少年時期的格薩爾王以大無畏的精神團結各部族,共同抵抗魔族入侵、建立新家園的故事。電影以動畫為(wei) 載體(ti) ,融入了藏族曆史傳(chuan) 統,塑造了格薩爾王堅韌不拔、懲惡揚善、臨(lin) 危不懼、樂(le) 觀向上的英雄形象,更好保留了其中的神話元素,對此,青少年有著較高的觀看熱情。因此,動畫電影能在廣大青少年中宣傳(chuan) 普及《格薩爾》史詩知識,提高他們(men) 對傳(chuan) 統非遺的了解和認知,更好地推動《格薩爾》史詩等非遺實現活態傳(chuan) 承。

  《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條例》實施成效顯著,陝西探索通過製度建設推動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新路徑

  5月11日,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就《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條例》(簡稱《條例》)的製定與(yu) 貫徹落實情況進行介紹,闡明了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遵循的原則。受此影響,本月國家級非遺項目秦腔的傳(chuan) 播活力值增長43.61%。

  自2022年1月1日《條例》實施以來,秦腔的人才培養(yang) 、保護傳(chuan) 承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啟動“薪火相傳(chuan) ·名家傳(chuan) 藝”工程係列活動,以師徒傳(chuan) 承的方式傳(chuan) 授技藝,傳(chuan) 承經典劇目及戲曲行當技藝;推薦優(you) 秀戲曲表演藝術家深入基層文藝院團傳(chuan) 授折子戲,為(wei) 基層文藝院團培養(yang) 戲曲表演骨幹人才;通過優(you) 秀藝術家在線教學,拓寬秦腔藝術的傳(chuan) 授、傳(chuan) 播途徑。在傳(chuan) 承保護方麵,易俗社文化街區的建成,成為(wei) 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的一次探索實踐。易俗社文化街區將易俗社原址提升改造為(wei) 易俗社百年博物館,作為(wei) 多位一體(ti) 的文化教育展示體(ti) 驗中心,向觀眾(zhong) 展示易俗社的百年曆程、藝術成就、精神傳(chuan) 承以及秦腔藝術的發展與(yu) 興(xing) 衰,通過曆史文物與(yu) 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形式,更加立體(ti) 全麵地展現了秦腔的發展史乃至中國戲劇文化的發展曆程。在完成硬件設施改造提升的同時,易俗社還加強版權開發,先後複排《雙錦衣》《三滴血》等80餘(yu) 本(折)劇目,受到社會(hui) 廣泛歡迎;創排的《勞模劉西有》《織夢人》等劇目,在全國範圍內(nei) 產(chan) 生了廣泛影響。

  自《條例》實施以來,當地通過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的活動,讓非遺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推動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為(wei) 各地通過製度建設推動非遺傳(chuan) 承活化利用,探索了新路徑。

  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探索以“旅遊+”模式宣傳(chuan) 非遺技藝,促進非遺創新性發展

  5月19日,2022年“中國旅遊日”內(nei) 蒙古分會(hui) 場係列活動在興(xing) 安盟阿爾山市舉(ju) 行。活動現場,圍繞“中國旅遊日”主題,興(xing) 安盟各地集中開展了特色產(chan) 品及非遺產(chan) 品展。通過銀飾、剪紙、奶製品等,全方位展示著興(xing) 安盟厚重的曆史文化和濃鬱的民俗風情。受此影響,本月興(xing) 安盟的科爾沁右翼前旗、烏(wu) 蘭(lan) 浩特市、紮賚特旗、突泉縣位列“地區活力進步展示”板塊前列。

  近年來,為(wei) 進一步保護和傳(chuan) 承非遺,更好服務興(xing) 安盟經濟社會(hui) 發展,推動非遺與(yu) 文化和旅遊工作相融合,興(xing) 安盟非遺主管部門積極開展非遺展示、非遺進景區等活動,通過舉(ju) 辦非遺文創大賽,激發非遺傳(chuan) 承人的創新能力,提升技能水平,創作出多種刺繡、根雕、剪紙非遺衍生品,既滿足了大眾(zhong) 的文化需求和時代要求,也提高了非遺的影響力、競爭(zheng) 力,讓非遺“活”起來的同時,也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根據當前疫情發展態勢和疫情防控政策,預計6月全國非遺相關(guan) 活動仍將以線上舉(ju) 辦為(wei) 主、線下活動為(wei) 輔,結合“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端午節等節慶活動,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值有望繼續增長,各地非遺主管部門探索利用新聞報道、線上直播、3D線上展覽等形式和抖音、快手等網絡平台渠道,活態展示非遺項目保護傳(chuan) 承成果,宣傳(chuan) 我國非遺保護、利用成效,傳(chuan) 統戲劇、曲藝等非遺門類視頻、直播點擊和觀看量及節慶相關(guan) 非遺項目傳(chuan) 播活力值有望進一步增長。(中國文化傳(chuan) 媒集團研究院)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