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特稿丨內地流行元素在香港廣受青睞

發布時間:2022-06-16 11:00: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香港6月15日電 題:內(nei) 地流行元素在香港廣受青睞

  新華社記者陸芸 鄭欣

  因為(wei) 疫情影響,歐嘉祺已經兩(liang) 年多沒有北上深圳過周末了。令這位香港姑娘欣慰的是,她依舊可以像在內(nei) 地時一樣,就近排隊買(mai) 一杯她鍾愛的“網紅”奶茶。

  在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內(nei) 地新茶飲品牌喜茶的店麵前聚滿了等待取單的年輕人。歐嘉祺和先生點了一杯芒果茶。

  “以前在廣州上學的時候就喜歡喝,現在香港也有,感覺很親(qin) 切也很方便。”歐嘉祺說。

  近年來,隨著香港與(yu) 內(nei) 地的交流不斷深入,諸多內(nei) 地品牌在香港開設分店,受到了許多市民歡迎。

  喜茶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品牌在銅鑼灣和尖沙咀兩(liang) 大商區都有分店,為(wei) 迎合本地口味,喜茶還曾推出香港特色的飲品和小食,勾起了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內(nei) 地元素不僅(jin) 僅(jin) 帶來一份舌尖上的甜蜜,也讓香港市民生活更加豐(feng) 富多彩。

  在廣州上大學時,歐嘉祺就習(xi) 慣了以網購的方式購買(mai) 生活所需。如今有了寶寶,時間愈加珍貴,網購成了這位年輕媽媽購買(mai) 奶粉、尿不濕等生活用品的不二之選。

  “內(nei) 地的商品種類多、樣式全、價(jia) 格便宜,在網上買(mai) 也省時間。”她說。

  貨品到達廣州的集運倉(cang) 後,3至5天就可以到達離歐嘉祺家百米之內(nei) 的快遞驛站。

  豐(feng) 富的貨品選擇、便利的收貨體(ti) 驗也讓更多香港人選擇內(nei) 地網購平台和服務。

  菜鳥快遞驛站香港負責人林敦裕告訴記者,自去年在銅鑼灣開了第一家旗艦店以來,驛站的訂單量直線上升。至今,香港已經擁有112家驛站,為(wei) 本地消費者提供“最後一公裏”的包裹派送和收納服務。

  “最開始香港市民喜歡網購一些獨特的、本地買(mai) 不到的東(dong) 西,近幾年隨著物流的發展,很多港人喜歡在網上超市買(mai) 日用品。”林敦裕說。

  內(nei) 地“618”“雙十一”等大促活動也深受香港消費者歡迎。林敦裕說,這些購物節期間,物流單量往往達到日常的數倍。

  林敦裕說,希望在未來提供更多基於(yu) 社區的增值服務,鼓勵並扶持本地社區居民創業(ye) 、就業(ye) ,並提升本地物流的標準化水平。

  香港人的購物習(xi) 慣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ge) 月,香港零售業(ye) 網上銷售額預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6%。

  伴隨網購興(xing) 起的還有電子支付。除了傳(chuan) 統的現金和八達通卡的支付方式之外,越來越多的香港商戶在收銀台前貼上了“支持港版支付寶、微信和銀聯雲(yun) 閃付”的標識。無論是在便利店、餐館消費,還是乘坐公交和地鐵,港人都可以掏出手機掃碼支付。

  網絡不僅(jin) 便利了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的購物和出行方式,也增進了他們(men) 對內(nei) 地的了解和心中的親(qin) 近感。

  24歲的黃嘉儀(yi) 平時喜歡刷抖音、小紅書(shu) 等社交平台。探究中國曆史文化方麵,她在這些平台上有不少新收獲,也找到了共鳴。

  “每每刷到那些優(you) 美的古詩詞和精致的漢服,我都不禁感歎,中國古人實在是太有智慧了。”她說。

  因為(wei) 共同的興(xing) 趣愛好,黃嘉儀(yi) 還在社交媒體(ti) 上結識了許多內(nei) 地朋友,學會(hui) 了許多網絡流行詞:“靚仔”和“靚女”變成了“小哥哥”和“小姐姐”;“好犀利(厲害)”也可以是“給力”“666”……

  “有時候和朋友聊天,說完粵語還會(hui) 來一句‘奧利給’。”她說。

  在黃嘉儀(yi) 看來,內(nei) 地流行元素不僅(jin) 僅(jin) 有趣好玩,也能帶來深刻的啟發。

  去年11月,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長津湖》在香港上映。黃嘉儀(yi) 第一時間來到了電影院,影片中的情節讓她幾度落淚。

  “我非常感慨,沒有先輩的付出,哪有現在的和平年代。我們(men) 年輕人真應該守護和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她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le) 傳(chuan) 遍內(nei) 地,“港風”也一度在內(nei) 地成為(wei) 時尚的代名詞。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內(nei) 地流行元素在香港獲得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

  這些天,在黃嘉儀(yi) 的小紅書(shu) 的推送裏,出現了一條令她興(xing) 奮的消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即將於(yu) 7月2日向公眾(zhong) 開放。

  作為(wei)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特別獻禮,香港故宮文博館將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的900餘(yu) 件珍貴文物。

  黃嘉儀(yi) 對這些國之瑰寶充滿了向往。當問到她是否會(hui) 搶票成為(wei) 第一批觀眾(zhong) 時,她卻出人意料地搖了搖頭。

  “我不是去‘打卡’,我更想靜下心,多花一些時間品味中國的文化和藝術。”她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