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多重積極效應持續顯現
作者:杜飛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核心閱讀
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政策出台實施有力有效,政策組合拳的時間效應、集成效應、協同效應、引導效應、創新效應持續顯現,保持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總體(ti) 穩定。
近年來,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導下,我國宏觀經濟治理思路不斷創新完善,治理能力穩步提升。今年以來,我國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政策出台實施有力有效,政策組合拳的時間效應、集成效應、協同效應、引導效應、創新效應持續顯現,保持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總體(ti) 穩定。
不斷增強和發揮時間效應
針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國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對於(yu)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
政策效果初步顯現。按照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部署安排,各地區、各部門迅速反應,靠前安排、靠前發力成為(wei) 今年宏觀經濟治理的主基調。一季度,中央財政加快了對地方轉移支付的撥付進度,財政預算資金的支出進度和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進度也不斷加快。1—4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zhai) 券約2.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加4000多億(yi) 元。與(yu) 此同時,貨幣政策打足提前量,為(wei) 市場提供合理充裕流動性,同時著力降低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增強對實體(ti) 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1—4月份,企業(ye) 貸款利率比去年全年水平下降0.22個(ge) 百分點至4.39%,為(wei) 中國人民銀行有統計記錄以來的低位。得益於(yu) 財政、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出台早、落地早,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實現平穩運行,國民經濟延續恢複發展態勢,主要消費品供給穩定,物價(jia) 保持穩定溫和上漲,民生持續改善,居民生活秩序井然。
政策出台持續加力。二季度以來,麵對疫情衝(chong) 擊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形勢,黨(dang) 中央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部門也相繼出台了力度更大、節奏更快的穩經濟政策。4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會(hui) 議,研究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5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經濟主管部門積極行動,在盤活基礎設施等存量資產(chan) 、確保能源正常供應、支持地方落實好留抵退稅和其他減稅降費政策、提振工業(ye) 經濟等方麵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著力穩住經濟。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複工複產(chan) 有序推進,近期出台的擴大內(nei) 需、助企紓困、保障民生等一係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經濟運行加快改善並加速回歸正常軌道。5月份,我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ye) 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chan) 出指數同步回升。
不斷增強和發揮集成效應
宏觀經濟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近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出台實施,始終堅持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完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手段,健全就業(ye) 、產(chan) 業(ye) 、投資、消費、區域等配套政策,充分發揮各類政策措施的集成效應,共同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戰略導向目標明確。堅持運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踐,努力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與(yu)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將“十四五”規劃中的主要任務分解到年度計劃中,加快推進規劃落實,加快安排和推進“兩(liang) 新一重”工程項目建設,實現擴內(nei) 需和補短板有機結合,促進短期經濟持續恢複,增強中長期經濟發展後勁。
財政和貨幣政策各顯其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在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基礎上,加快對製造業(ye) 、小微企業(ye) 退稅減稅降費,完善優(you) 化階段性降成本政策安排。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在健全基礎貨幣投放機製、保持貨幣信貸與(yu) 社會(hui) 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的同時,進一步強化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增強金融政策普惠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
配套舉(ju) 措形成合力。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加大穩崗促就業(ye) 力度,著力解決(jue) 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群體(ti) 就業(ye) 問題,健全靈活就業(ye) 勞動用工和社會(hui) 保障政策。產(chan) 業(ye) 政策強化對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的支持,全力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運行。投資政策著眼於(yu)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消費政策致力於(yu) 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激發消費活力,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區域政策著力優(you) 化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增強城鄉(xiang) 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不斷增強和發揮協同效應
為(wei) 了更好發揮各項政策舉(ju) 措的協同效應,我們(men) 堅持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的製定和執行機製,建立健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製,促進各項政策措施協調聯動、同向而行,努力推動經濟發展盡快回歸正常軌道,促進經濟發展總量平衡、結構優(you) 化、內(nei) 外均衡。
部門協同發力。圍繞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任務,著眼於(yu) 更加靈活有序高效地服務於(yu)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經濟管理部門各司其職,從(cong) 保持經濟增長、促進居民就業(ye) 、穩定市場物價(jia) 、平衡國際收支等方麵著手,加強總量指標與(yu) 結構性指標的有機銜接,下更大力氣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實,積極謀劃增量政策工具,著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央地聯動共進。中央政治局對穩經濟穩就業(ye) 穩市場作出全麵部署,要求全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穩住市場主體(ti) 、做好能源資源保供穩價(jia) 工作、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地自覺響應和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精神,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因地製宜製定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的特色政策,並分步驟有條理地加以落實,努力形成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強大合力。
政企深化合作。為(wei) 消除疫情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的衝(chong) 擊,各級政府主動了解市場主體(ti) 訴求,充分聽取企業(ye) 意見建議,積極幫助協調解決(jue) 企業(ye) 麵臨(lin) 的緊迫問題,全力打通製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的卡點堵點,確保鏈上核心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經營,並帶動上下遊大中小配套企業(ye) 協同複工複產(chan) ,努力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
內(nei) 外互動加強。積極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高位震蕩、一些主要經濟體(ti) 通脹高企等複雜嚴(yan) 峻形勢,在主動參與(yu) 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的同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力做好能源、糧食、礦產(chan) 品等大宗商品保供穩價(jia) 工作。持續改善外資發展的營商環境,加力提效支持外貿外資穩定發展。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逐步形成內(nei) 外良性互動的經濟循環機製。
不斷增強和發揮引導效應
強化預期管理,增強政策的前瞻性、指導性,是近期宏觀經濟政策的顯著特征之一。通過健全宏觀經濟政策信息發布機製等措施,及時有效引導和改善市場預期,增強了人民群眾(zhong) 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宏觀經濟政策信息發布機製日益健全。國家統計局定期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和專(zhuan) 家分析報告,答疑解惑。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舉(ju) 辦月度經濟形勢發布會(hui) ,廣泛回應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及時發布每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做好政策宣傳(chuan) 解讀。其他相關(guan) 部門也不斷完善政策信息發布平台和機製,努力增強政策透明度,加強跨部門跨地區信息交流共享,協同穩定市場預期。
宏觀經濟監測和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高。經濟主管部門積極強化基於(yu) 大數據的經濟監測預警能力,定期召開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行業(ye) 分析會(hui) 、企業(ye) 座談會(hui) 等,適時及時對宏觀經濟把脈問診,加強對各領域苗頭性、傾(qing) 向性、潛在性問題的研判,並根據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增強了政策的連續性、應變性、可預期性。強化風險意識,緊密跟蹤分析重點領域、主要市場的風險變化,加強不同領域風險監測聯防聯控,及時做好相關(guan) 處置預案,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同時,宏觀經濟政策出台評估更加客觀審慎,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避免出現政策性風險。
不斷增強和發揮創新效應
近期出台的宏觀經濟政策在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工具手段等方麵都帶有創新性,有力提高了我國宏觀經濟治理的相機抉擇能力和水平,有利於(yu) 統籌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等多重目標任務。
理念思路創新落到實處。強化定向調控,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因素,牢牢抓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從(cong) 供給端發力,更多依靠市場力量,更多運用改革辦法,進行“噴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強化趨勢調控,針對經濟發展中的周期性因素,注重從(cong) 需求端發力堅定擴大內(nei) 需。做好“靈巧調控”,在尊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基礎上,注重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堅持用更精巧的調控辦法、更小的代價(jia) 取得更大的治理效果。
方式方法創新運用到位。堅持把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健全完善跨周期政策設計和逆周期調節機製,統籌推進短期周期性問題和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的解決(jue) 。既以傳(chuan) 統逆周期調節中常用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又通過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優(you) 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chan) 結構來提高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優(you) 化,促進經濟總量和結構雙平衡。
工具手段創新執行有效。更加強調直麵市場主體(ti) 以及間接調控與(yu) 直接調控相結合,既提高政策的時效性,又改善宏觀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創新實施一係列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措施,推動實現供給側(ce) 調控工具與(yu) 需求側(ce) 管理手段更好配合,充分發揮供給對需求的適配和引領作用,推動我國經濟在增速換擋中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