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檔案裏追尋不能忘卻的紀念:“民俗輪是一艘不能忘記的船舶”

發布時間:2022-06-16 14:29:00來源: 《中國新聞》報

  在檔案裏追尋不能忘卻的紀念 “民俗輪是一艘不能忘記的船舶”

  【《中國新聞》報記者 張樂(le) 報道】在中國近代史上,一批愛國企業(ye) 家投身實業(ye) ,報國濟世,他們(men) 胸懷天下、敢為(wei) 人先、堅韌擔當。崢嶸歲月裏,盧作孚之於(yu) 交通運輸事業(ye) 、張謇之於(yu) 紡織工業(ye) 、範旭東(dong) 之於(yu) 化學工業(ye) ,書(shu) 寫(xie) 了波瀾壯闊的曆史,詮釋了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的精神和氣質,為(wei) 後來者借鑒。國際檔案日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重慶北碚區博物館(盧作孚紀念館)、江蘇省南通市檔案館、湖南省湘陰縣範旭東(dong) 紀念館相關(guan) 專(zhuan) 家和學者,與(yu) 他們(men) 一同探尋老一代民族企業(ye) 精英為(wei) 何辦實業(ye) 、如何辦實業(ye) 的足跡。

  “雖然對不起股東(dong) ,但對得起國家”

  盛夏時節,走進位於(yu) 重慶市北碚區的盧作孚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一艘長3.75米、寬0.54米、按1:13.5比例打造的船舶模型,其原型是“中國實業(ye) 史上的敦刻爾克”參與(yu) 者——宜昌大撤退中的民俗輪。

  1938年秋,武漢淪陷,3萬(wan) 人員和9萬(wan) 噸工業(ye) 物資聚集在宜昌待運。頭頂上,日本軍(jun) 機不停狂轟亂(luan) 炸,形勢極其危急。

  此時盧作孚的民生公司擁有46艘貨輪,是長江航運的最大力量。他飛抵宜昌親(qin) 自坐鎮指揮,用22艘輪船和征用的2860隻木船,冒著日機的轟炸,40天內(nei) ,將滯留人員全部運到重慶等大後方,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運完全部物資,挽救了中國民族工業(ye) 的命脈。

  民生公司輪船不間斷的支前撤退運輸,引起日軍(jun) 的特別注意,日軍(jun) 此後集中轟炸民生公司船舶。1941年,立下赫赫戰功的民俗輪被日軍(jun) 炸沉。

  北碚區博物館研究員項錦熙所撰寫(xie) 的題為(wei) 《一艘不能忘記的船舶——民俗輪》的文章再現了這悲壯的一幕:1941年8月22日,民俗輪由湖北省巴東(dong) 縣開往重慶,忽遇7架敵機輪番俯衝(chong) 轟炸。被炸過程中,船員們(men) 仍在維持秩序,安撫救助傷(shang) 員,衝(chong) 進駕駛室搶救航行日誌、船舶證書(shu) 及其他重要文件……民俗輪被炸沉後犧牲船員70名。在整個(ge) 抗戰時期,民生公司船舶被日機炸沉16艘,犧牲船員117名,傷(shang) 殘76人。

  後來,在民生公司股東(dong) 大會(hui) 上,盧作孚講到公司和員工為(wei) 國犧牲時不禁落淚,參會(hui) 的盧作孚摯友、民生公司董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十分感慨:“公司虧(kui) 本,是為(wei) 抗戰而虧(kui) 本,雖然對不起股東(dong) ,但對得起國家。”

  北碚區博物館館長莫驕認為(wei) ,盧作孚一生坎坷,事業(ye) 無數,為(wei) 後世所留下的精神財富至今具有現實意義(yi) ,不愧為(wei) 優(you) 秀企業(ye) 家的典範。

  他是盧作孚,不是吳佩孚

  生於(yu) 1893年的盧作孚曾被稱為(wei) “中國船王”。他的一生都與(yu) 民族航運,與(yu) 國家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

  上世紀20年代,盧作孚產(chan) 生了“實業(ye) 救國”的念頭,並認定交通運輸業(ye) 為(wei) “各業(ye) 之母”,創立民生公司。抗戰爆發後,盧作孚動員全體(ti) 民生公司職工全力參加抗戰運輸。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將困於(yu) 香港的民生公司18艘輪船全部營救回內(nei) 地參加新中國建設。

  但是這位愛國企業(ye) 家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民間默默無聞,有人對他的事跡一無所知,還有人把他跟軍(jun) 閥吳佩孚混為(wei) 一談。

  為(wei) 了記錄盧作孚事跡、傳(chuan) 承愛國企業(ye) 家精神,北碚區博物館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收集到盧作孚所創辦民生公司在日常航運及承擔“宜昌大撤退”任務時所用錨、舵、工具、文獻、檔案、書(shu) 信等大量的實物1200餘(yu) 件(套),依托盧作孚曾開拓北碚的辦公地峽防局舊址,建立起盧作孚紀念館。經過十年來北碚區博物館對盧作孚館的不斷充實,目前已成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重慶統一戰線傳(chuan) 統教育基地。

  2021年4月2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yun) 龍在盧作孚紀念館為(wei) “全國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重慶北碚)”揭牌。揭牌以來,參觀單位及人數倍增,講解場次2100餘(yu) 次,參觀人數16萬(wan) 餘(yu) 人。目前已成為(wei) 校外課堂和全國民營企業(ye) 家的交流學習(xi) 陣地,取得很好的社會(hui) 效果。

  “兼善文化課堂” 裏的鄉(xiang) 村現代化

  在北碚,當地老百姓流傳(chuan) :盧作孚不是北碚人,但整個(ge) 北碚都是他經營起來的,堪稱“北碚的開拓者”。莫驕認為(wei) ,盧作孚有規劃、有組織地建設了北碚。相較於(yu) “炸彈”一樣摧枯拉朽的暴力破壞,他更傾(qing) 向於(yu) 默然躬耕的“微生物”式的社會(hui) 改造,寄希望以實現鄉(xiang) 村現代化,推動國家現代化。

  盧作孚曾提出鄉(xiang) 村第一重要的建設事業(ye) 是教育,他大力創建學校、圖書(shu) 館、博物館,並以現在的重慶北碚區為(wei) 基地,開展鄉(xiang) 村建設。不到10年,北碚就從(cong) 一個(ge) 匪患橫行,貧窮落後的鄉(xiang) 場轉變為(wei) 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市鎮。北碚縉雲(yun) 山、北溫泉、街心花園等,都是在盧作孚的帶領下打造而成的。

  莫驕稱,盧作孚的愛國企業(ye) 家精神氣質裏,“兼善”是一個(ge) 重要的關(guan) 鍵詞。

  如今,在北碚鄉(xiang) 鎮、村社,年過七旬的西南大學盧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周鳴鳴不間斷地分享盧作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兼善文化。該中心與(yu) 北碚文旅委合作共建城鄉(xiang) 社區教育終身學習(xi) 可持續發展教育平台“北碚兼善文化課堂”,組織帶領大學生文化員誌願者以及高校多學科專(zhuan) 家學者和地方文化工作者,深入城鄉(xiang) 基層社區開展文化建設。僅(jin) 2012年就組織培訓輔導大學生誌願者14批、共1000餘(yu) 名,活動內(nei) 容涵蓋文化調研,支教、文明禮儀(yi) 、科普、生態環保,文娛體(ti) 育、生產(chan) 合作社等。周鳴鳴編輯《北碚農(nong) 村教育調查》報告集,創建兼善文化課堂,創作《兼善文化課堂》之歌,並指導學生編寫(xie) 《我愛北碚》鄉(xiang) 土美育教材,直接受益名眾(zhong) 達數萬(wan) 人。

  兼善文化課堂聯合地方民間文化人士,成立了北碚愛故鄉(xiang) 作孚藝術團,發掘社區本土文化人才,引導、鼓勵挖掘社區曆史,編寫(xie) 、演講社區故事,創作表演歌曲、舞蹈等多種形式的文娛節目、開展兼善讀書(shu) 會(hui) 。在盧作孚逝世70年後,他生前的理念正在北碚紮根,越來越深……

  【人物簡介】

  盧作孚(1893-1952),原名盧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區人。近代著名愛國實業(ye) 家、教育家、社會(hui) 活動家;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ye) 先驅,被譽為(wei) “中國船王”。

  他出身貧困家庭,小學畢業(ye) 後即輟學。自學成才,編著《代數》《三角》《解析幾何》《應用數題新解》。1910年加入同盟會(hui) ,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參加四川的保路運動。1921年任永寧道尹公署教育科長,開啟川南的新教育試驗。

  他一生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ye) 救國”三大領域,並有傑出成就。先後出任民生實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巴璧合四縣特組峽防局局長,川江航務處處長,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國民政府交通部常務次長,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等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