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守正創新書寫人權保障法治答卷 我國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製度

發布時間:2022-06-21 15:39:00來源: 法治日報

  本報記者 董凡超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人權得以實現的保障。

  深化司法體(ti) 製改革,全方位提升人權法治保障水平,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權利和自由,努力實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政府的堅定意誌和不懈追求。

  近年來,各級政法機關(guan) 堅持黨(dang) 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和力度推進司法體(ti) 製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推動人權法治保障水平全麵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人權法治保障機製更加健全

  “2月抽查行政案件1550件,無證據材料案件數占比0.32%;刑事案件1055件,證據材料數量少於(yu) 5份案件數占比1.33%……”近日,由江蘇省鎮江市公安局法製支隊製作的《執法風險提示》發至各單位和基層民警手中。

  “提示每月一期,列有突出問題和整改情況‘回頭看’,通過‘點對點’落實執法責任,促進執法水平的持續提升。”鎮江市公安局副局長高建新說。

  接處警、受立案、偵(zhen) 查、采取強製措施、移送起訴……環環有監督,層層有把關(guan) 。這是鎮江公安執法改革的真實變化,也是全國公安機關(guan) 強化執法全流程全要素監管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政法機構職能設置實現曆史性變革,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執法司法目的與(yu) 形式得到有機統一。

  黨(dang) 委政法委機構職能進一步優(you) 化,黨(dang) 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進一步加強,人權法治保障製度機製更加健全——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就地解決(jue) 糾紛、方便群眾(zhong) 訴訟;最高人民檢察院改革內(nei) 設機構,強化專(zhuan) 職專(zhuan) 能;整合司法部和原國務院法製辦的職能,重新組建司法部,優(you) 化司法行政機關(guan) 機構職能體(ti) 係;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加強對移民及出入境的管理。

  全麵推進以審判為(wei) 中心的刑事訴訟製度改革與(yu) 司法責任製改革,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充分發揮庭審的作用,事實調查在法庭,質證辯論在法庭,定罪量刑在法庭,裁判結果形成於(yu) 法庭,對犯罪嫌疑人的罪與(yu) 非罪作出客觀公正裁判結果。健全司法人員分類管理製度,全麵推行員額製改革,明確法官、檢察官辦案的權力和責任,確保審判權檢察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

  從(cong) 權力結構和管理體(ti) 製上強化辦案責任,不斷健全製約監督的製度機製,讓正義(yi) 以人民群眾(zhong) 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檢察機關(guan) 擴大人民陪審員參與(yu) 審判案件的範圍,暢通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監督執法司法活動的渠道,依法公開執法司法的依據、過程、結果等。

  公正與(yu) 效率實現高水平統一

  在“眼球經濟”“流量為(wei) 王”的互聯網經濟背景下,少年兒(er) 童因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個(ge) 人信息易泄露、受到網絡侵害的案件時有發生。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2021年3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人民檢察院訴國內(nei) 某知名短視頻公司侵犯兒(er) 童個(ge) 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經杭州互聯網法院出具調解書(shu) 後結案。此前,檢察機關(guan) 就該案提出了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chang) 損失等訴求。

  托起“公平秤”、織密“保護網”,2017年7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確立了檢察公益訴訟製度。檢察機關(guan) 自上而下專(zhuan) 設負責公益訴訟工作的檢察職能部門,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加強對國家利益和社會(hui) 公共利益的保護。

  近年來,各級政法機關(guan) 堅持把定分止爭(zheng) 、懲惡揚善同保障人權、救濟權利有機統一起來,將人權保障貫穿於(yu) 工作各階段、各環節——

  人民法院開展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在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前提下,推動大案精辦、簡案快辦,整體(ti) 辦案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降低了人民群眾(zhong) 訴訟成本。

  公安機關(guan) 按照“安全、規範、集約、智能、高效”的原則,建設“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推行執法辦案、監督管理、服務保障一體(ti) 化運行模式。截至今年3月,全國公安機關(guan) 共建成執法辦案管理中心2900餘(yu) 個(ge) ,完成率達95.9%。

  司法行政機關(guan) 按照《行政複議體(ti) 製改革方案》的要求,將分散在政府部門的行政複議職責整合到政府統一行使,實現“一口對外”受理行政複議案件,有效優(you) 化行政複議資源配置、暢通行政複議申請渠道。

  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今年1月4日是法律援助法實施後的首個(ge) 工作日。當天上午9時,河北省石家莊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了新法實施後的第一份法律援助申請。在工作人員指導下,申請人高女士填寫(xie) 了個(ge) 人誠信承諾書(shu) ,經審核後,高女士隨即得到相應的法律援助。

  數據顯示,我國現已建成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工作室)約57萬(wan) 個(ge) ,基本實現看守所、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各地法律援助機構按照司法部統一部署,認真落實法律援助法,簡化程序和手續,保障困難群眾(zhong) 更便利地獲得法律援助。

  公安機關(guan) 推動5項戶口遷移和開具戶籍類證明“跨省通辦”,申辦出入境證件“隻跑一次”和“全國通辦”全麵落地。深化交管服務便利化改革,發放電子駕駛證1.1億(yi) 個(ge) ,惠及50多億(yi) 人次。

  為(wei) 解決(jue) 異地訴訟不便問題,全國法院建成超過1.3萬(wan) 個(ge) 覆蓋城鄉(xiang) 跨域立案網點,做到90%的申請30分鍾內(nei) 響應。同時以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台為(wei) 總入口,集成在線調解、電子送達、委托鑒定等10個(ge) 平台,實現打官司全流程“掌上辦理”。北京、上海等地開設“夜間法庭”解決(jue) 超大城市上班族訴訟不便等問題,使訴訟服務“不打烊”。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

  從(cong) “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一條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法改革之路愈發寬廣,一係列具有原創性、標誌性的改革成果無不詮釋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鮮明底色。各級政法機關(guan) 將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持續深化司法體(ti) 製改革,健全人權法治保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