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滑板人與滑板日:當我們談滑板時,我們談些什麽?

發布時間:2022-06-22 11:2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武漢6月21日電 滑板人與(yu) 滑板日:當我們(men) 談滑板時,我們(men) 談些什麽(me) ?

  新華社記者樂(le) 文婉、熊琦

  說起滑板,你會(hui) 想到什麽(me) ?青春的麵龐、迎風吹起的頭發,還是讓人驚歎的酷炫動作?

  6月21日是“世界滑板日”。今年滑板日前夕,X GAMES CHINA 2022滑板U池巡回賽攜手天南海北的滑手相聚武漢。比賽間隙,滑手們(men) 聊了聊他們(men) 與(yu) 滑板的故事。

  跨越山海的聚會(hui)

  在一群年輕滑手中,一位留著一大把白色胡子的外國滑手格外吸睛。“如果不是因為(wei) 滑板,不是因為(wei) 玩滑板認識的朋友們(men) ,我現在可能不會(hui) 在中國。”有著23年滑齡的英國滑手大衛·柯爾說。

  2004年,一句中文也不懂的柯爾帶著滑板來北京旅遊。“很神奇!就因為(wei) 我玩滑板,很多人自然地跟我成了朋友。”那次旅行,柯爾沒去旅遊景點,他在滑友們(men) 的陪伴下,在胡同裏玩滑板、品嚐北京小吃、拜訪滑友的家人朋友,還學會(hui) 了打麻將。

  “太有趣了。也因為(wei) 這段經曆,我想再次回到中國。”七年前,柯爾來到中國定居,目前在成都一家手工藝品店擔任設計總監。

  距離決(jue) 賽開賽6小時,柯爾便早早來到U池熱身,與(yu) 他一同練習(xi) 的還有來自西安的林念恩。8歲的林念恩學習(xi) 滑板剛滿一年,這是他首次參加大型滑板比賽。

  戴著眼鏡的林念恩一直默默觀察其他選手的動作。做好準備後,他將滑板後排的輪子抵在U池邊緣,踩下滑板從(cong) 1.6米高的U池滑下,盡力做出預想的動作。盡管一次次摔倒,他又一次次手腳並用地爬回U池頂端,等待下一次練習(xi) 機會(hui) 。

  “你可以試試從(cong) 這裏出發。”“保持平衡,不要著急。”林念恩練習(xi) 時,柯爾不時出言指導,還會(hui) 為(wei) 他的進步舉(ju) 起滑板歡呼。近40分鍾的練習(xi) 後,滿身是汗的柯爾先行一步離開U池,在他身後,林念恩發出一聲驚歎:“我學會(hui) 了!”

  滑板,是吸引滑手不遠千裏相聚的原因,是跨越國家與(yu) 地區的溝通語言,也是一群人走近彼此、團結彼此的媒介。

  理解摔倒 學會(hui) 成長

  9歲的長沙姑娘劉子涵是為(wei) 數不多晉級決(jue) 賽的女選手。練習(xi) 滑板9個(ge) 月,她最喜歡的動作是Blunt。這種動作需要在跳上障礙物後,讓滑板尾部沿著障礙物邊緣降落,滑板後輪應落在障礙物上,同時滑板前端上翹至幾乎垂直的狀態。

  此前,劉子涵曾在1米高的滑板池裏成功做出Blunt,但賽場高出60厘米的U池讓她有些吃力。“我還是想試試。”她說。

  根據規則,決(jue) 賽最後一輪,所有選手都能在第一個(ge) 動作失敗後,重啟一輪45秒的比賽。因而在最後一輪,她首先嚐試了Blunt,但落板不穩,摔下U池。再次出發,她選擇穩妥展示其他動作,較為(wei) 流暢地完成了比賽。

  走下賽場,脫下護膝,劉子涵媽媽發現孩子腿上被磨出一個(ge) 水泡,心疼地詢問原因。“沒事,我不疼。”說話間,劉子涵目不轉睛地盯著場上選手的比賽動作,並不在意腿傷(shang) 。

  “練習(xi) 滑板鍛煉了子涵堅強、堅持、不服輸的性格。這次比賽,她充分認識到自己有多‘菜’,但還是覺得要勇於(yu) 挑戰,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劉子涵媽媽說。

  在X GAMES CHINA總製作人李浩看來,滑板運動難能可貴的一點也在於(yu) 挫折教育。

  “我們(men) 希望父母在滑板的過程中,教會(hui) 孩子如何理解摔倒。不是說摔倒了,就不讓孩子再次摔倒,而是摔倒以後讓孩子再爬起來。習(xi) 慣摔倒、學會(hui) 站起來,滑板就是這樣通過失敗,培養(yang) 孩子們(men) 不斷挑戰的性格。我覺得這對年輕人未來的影響會(hui) 非常深遠。”李浩說。

  生活與(yu) 夢想

  對全國運動會(hui) 滑板男子街式季軍(jun) 陳子鋒來說,滑板是職業(ye) 、是生活,更是夢想。

  練習(xi) 滑板8年,滑板早已與(yu) 陳子鋒的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滑板等於(yu) 生活。我能靠滑板得到樂(le) 趣、結交朋友,也可以靠它獲得自己想要的東(dong) 西。”

  陳子鋒如今是湖北省滑板隊的一員,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省隊訓練體(ti) 能、鑽研滑板動作。盡管很少接觸U池,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想在跨領域的比賽中挖掘自己的潛能,也想跟朋友們(men) 同台競技,看看我的水平到底在哪裏,再回去慢慢練習(xi) 、鞏固、平衡各方麵的技巧。”

  去年,曾被視作街頭和亞(ya) 文化運動的滑板首次亮相奧運會(hui) 。這讓陳子鋒倍感振奮,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奧運舞台上。“我想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跟上國際優(you) 秀滑手的腳步,爭(zheng) 取有機會(hui) 代表國家參賽。”

  同樣為(wei) 此振奮不已的還有裁判田軍(jun) 。1992年就接觸滑板的田軍(jun) 是我國第一代滑板人,也是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上執裁滑板比賽的中國裁判。“我非常激動。我從(cong) 來沒有想過,滑板會(hui) 變成奧運項目,而我還能在現場作為(wei) 裁判參與(yu) 其中。”

  十幾年前,田軍(jun) 從(cong) 部隊轉業(ye) ,專(zhuan) 心經營滑板事業(ye) ,為(wei) 滑手們(men) 提供裝備和交流平台。2006年至今,他已組織十餘(yu) 屆滑板日活動,從(cong) 最初的十幾個(ge) 人參加到2018年的上千人參加,他感到十分欣慰。

  “我每天都很忙,但我覺得我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yi) ,因為(wei) 我在推動滑板事業(ye) 的正規發展。通過我這麽(me) 多年的經驗,也能讓更多年輕人少走彎路,迅速了解這項運動。”

  “在國內(nei) 每個(ge) 城市,都有像我一樣的滑板推廣者。希望我們(men) 能一起盡最大努力,讓我國的滑板運動發展得越來越好。”田軍(jun) 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