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京健:演偉人時間跨度長是最大挑戰
《數風流人物》第13次扮演毛澤東(dong)
侯京健:演偉(wei) 人時間跨度長是最大挑戰
9歲的一次經曆,讓侯京健第一次與(yu) 影視結緣,並從(cong) 此萌發了當演員的想法。但童年時期的他,萬(wan) 萬(wan) 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hui) 成為(wei) 毛澤東(dong) 的特型演員。從(cong) 2010年的《鐵肩擔道義(yi) 》算起,到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數風流人物》,侯京健已經前後13次飾演毛澤東(dong) 。
壓力:時間跨度是挑戰
在《鐵肩擔道義(yi) 》《秋收起義(yi) 》《覺醒年代》等多部影視劇中,侯京健都對毛澤東(dong) 的形象做出出色演繹。盡管已經是85後演員中最被廣大觀眾(zhong) 認可的毛澤東(dong) 扮演者,但侯京健還是表示,《數風流人物》的拍攝讓他壓力巨大,“如此長的時間跨度都是由我一個(ge) 人來演,這是一個(ge) 特別大的挑戰。”
盡管已經數次交出“高分答卷”,但侯京健每一次接到新劇本,難免都會(hui) 有些緊張。“塑造這類角色的時候,不像演其他角色。別的角色,我們(men) 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觀照,會(hui) 有很自然的一麵,也會(hui) 更有代入感。演毛主席,就隻能在心裏去找人物原型,去盡量貼合真實的人物本身。”侯京健表示。
劇中,除了生動還原了毛澤東(dong) 對中國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還以極細膩的筆調,呈現了他與(yu) 家人的相處瞬間。他會(hui) 在弟弟妹妹告知家中困境時麵露愧疚之色,並鼓勵他們(men) “舍小家,為(wei) 大家,走出去,幹革命”;也會(hui) 在與(yu) 楊開慧分別時,明知妻子的擔憂和不舍,卻始終表現得雲(yun) 淡風輕,一句“我還要用這個(ge) 大碗吃飯呢”化解離別的傷(shang) 感氣氛,也做下了彼此間最真誠的約定;還會(hui) 在孩子們(men) 麵前暫時拋開一切,陪著兒(er) 子抓魚,體(ti) 會(hui) 鄉(xiang) 野樂(le) 趣,做一名簡簡單單的父親(qin) 。
正因為(wei) 諸多生活化細節,最初接觸到這部劇,侯京健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發力”。“自己還太年輕了,生活閱曆遠遠不夠,離毛主席還差得太遠。”侯京健感歎道。
共鳴:把握不同階段的人物心境
對侯京健而言,拍攝《數風流人物》最大的難點在於(yu) 超長的時間跨度。該劇從(cong) 1919年“五四運動”開篇,沿著曆史的脈絡一直講到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這前後30年不同階段的毛澤東(dong) ,都是由侯京健一人完成的。
“通過這些年的創作,侯京健對毛主席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在他看來,青年時期的毛澤東(dong) 充滿幹勁,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其實也是他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年時期的毛澤東(dong) ,則更加成熟,善於(yu) 歸納、總結、反思和調整。老年時期的毛澤東(dong) ,會(hui) 更有韌勁,也更加通透。
在表演過程中,侯京健選擇了用語音語調、體(ti) 態動作的變化,來詮釋不同階段人物心境的變化。“比如,青年時期的音調會(hui) 更高亢,中老年時則會(hui) 有意把聲線往下壓一壓。還有走路的姿勢、眼神,多多少少都會(hui) 有一些變化。”在他看來,隻有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動、豐(feng) 滿、立體(ti) ,才能展現毛澤東(dong) 的思想變化過程,也方能詮釋偉(wei) 人的偉(wei) 大之處。
影響:內(nei) 心實實在在被革命先輩鼓舞著
本著“忠於(yu) 曆史,真實還原”的創作原則,《數風流人物》中還原了大量真實場景,置景量是一般電視劇的三倍。這種真實的年代質感,不僅(jin) 讓觀眾(zhong) 觸動不已,也給演員的內(nei) 心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采訪中,侯京健回憶了一場紅軍(jun) 長征爬雪山的戲。那場戲的拍攝是在7月,橫店的夏季酷暑難耐,但演員們(men) 需要穿著厚厚的棉襖,裹得裏三層外三層。“而且拍攝的時候是大中午,拍完包括我在內(nei) ,好幾個(ge) 人都快中暑了。大家還是堅持了下來,而且那個(ge) 勁兒(er) 也是對的。”侯京健表示,整個(ge) 劇組在拍攝過程中都透著一股精氣神,“內(nei) 心是實實在在被革命先輩們(men) 鼓舞著”。
談到這些年來飾演毛澤東(dong) 的經曆,用侯京健的話說,也讓他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一路走來我遇到了很多挫折,也有迷茫期。但現在回過頭看,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堅定、樂(le) 觀,更充滿正能量,我覺得這是扮演毛主席帶給我的深層次影響。”作為(wei) 一名85後,侯京健也在一步一個(ge) 腳印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雖然可能做不出多大的成績,但作為(wei) 新時代的年輕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奮鬥,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記者 楊文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