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耐藥已成全球性難題
北京時間22日,《柳葉刀—微生物》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傷(shang) 寒杆菌對常用於(yu) 治療傷(shang) 寒的抗生素藥物如大環內(nei) 酯類和喹諾酮類的耐藥性越來越強,且在過去的30年中,耐藥性菌株得到了廣泛傳(chuan) 播。
傷(shang) 寒是一個(ge) 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每年造成1100萬(wan) 例感染和10多萬(wan) 人死亡。抗生素雖可成功治療傷(shang) 寒感染,但其有效性近年來也受到耐藥性菌株的威脅。截至目前,對耐藥性傷(shang) 寒杆菌的上升和擴散的分析有限,且大多數研究基於(yu) 小樣本。
《柳葉刀》這項新研究使用遺傳(chuan) 數據庫鑒定了來自70多個(ge) 國家的7658個(ge) 傷(shang) 寒杆菌菌株中的抗性賦予基因。測序分析顯示,在過去30年中,傷(shang) 寒杆菌耐藥菌株在世界各國之間已傳(chuan) 播了至少197次。
事實上,近年來,細菌等微生物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一直困擾著全球醫學界。今年1月,《柳葉刀》就曾發表過一項迄今為(wei) 止對微生物耐藥性全球影響最全麵的一項分析。通過對204個(ge) 國家和地區的數據分析顯示,微生物耐藥已成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死人數已超過艾滋病感染或瘧疾。研究估計,2019年,微生物耐藥性感染直接導致了127萬(wan) 人死亡,間接導致了495萬(wan) 人死亡。
隨著英國細菌學家亞(ya) 曆山大·弗萊明在1928年發現青黴素,人類有了抵抗多種感染性疾病的強大武器。然而,近年來,超級細菌的出現卻讓臨(lin) 床陷入了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既往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約有1000萬(wan) 人死於(yu) 抗菌藥物耐藥。但業(ye) 界認為(wei) ,這一時間節點可能會(hui) 提前到來。
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已出現了比較嚴(yan) 重的細菌耐藥現象。如造成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肺炎鏈球菌對紅黴素、阿奇黴素等常規抗菌藥物的耐藥率高達95%以上,造成尿路感染最常見的大腸埃希菌對左氧氟沙星等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達到50%以上,造成兒(er) 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ti) ——肺炎支原體(ti) 對常用治療藥物的耐藥率接近90%……
不僅(jin) 我國麵臨(lin) 這樣的問題,全球也都麵臨(lin) 著同樣的難題。比如,萬(wan) 古黴素曾經作為(wei) 治療革蘭(lan) 陽性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在歐洲一些國家,屎腸球菌對萬(wan) 古黴素的耐藥率達到了40%。這是因為(wei) 歐洲曾經使用萬(wan) 古黴素的同類藥物阿伏帕星作為(wei) 飼料添加劑,此後在家禽、家畜的糞便中檢出大量萬(wan) 古黴素耐藥腸球菌,並通過各種途徑傳(chuan) 給了人,因此歐洲很多國家曾在健康人的腸道中分離出較高比例的萬(wan) 古黴素耐藥腸球菌。而美國也由於(yu) 在臨(lin) 床上長期、大量應用萬(wan) 古黴素,導致屎腸球菌對其耐藥率高達80%以上。
麵對如此嚴(yan) 峻的耐藥形勢,人類該如何應對?《柳葉刀—微生物》該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傑森·安德魯森認為(wei) ,迫切需要采取更大規模的行動,包括優(you) 化現有抗生素的使用、采取更有力的行動來監測和控製感染,並提供更多資金來研發新的抗生素和治療方法。
北京大學臨(lin) 床藥理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抗感染科主任醫師鄭波教授則認為(wei) ,雖然微生物耐藥是臨(lin) 床醫生不願意見到的事情,但這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微生物逐漸進化出來的、保護自己不被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抗微生物物質殺死的本領。
鄭波說:“人類在治療和預防人和動物微生物感染、防治食品腐敗時應用的大量抗微生物藥物,造成人、動物、食品、環境中抗微生物藥物的增多,破壞了原有的微生態,使得敏感微生物減少、耐藥微生物增多,耐藥基因在微生物間不斷傳(chuan) 遞,最終出現耐藥微生物感染人類,人類不斷研發新的抗微生物藥物,而新的抗微生物藥物很快又出現耐藥這樣一個(ge) 惡性循環。”
他認為(wei) ,遏製微生物耐藥需要全社會(hui) 的共同行動,但公眾(zhong) 對微生物耐藥危害的認知是最重要的,隻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這把“雙刃劍”,才能在有效治療細菌感染的同時,減少耐藥細菌的發生。羅朝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