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正視“近憂”謀“遠慮”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南京海關(guan)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前5月,我省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1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5%,較全國整體(ti) 增速高0.2個(ge) 百分點,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3.3%。疫情之下,這樣的逆勢增長是如何實現的?作為(wei) 開放大省的江蘇,高水平對外開放麵臨(lin) 哪些現實困難?
日前,由省委宣傳(chuan) 部組織、知名社科專(zhuan) 家牽頭、多個(ge) 部門以及媒體(ti) 共同參與(yu) 的“新發展理念在江蘇”係列調研活動正式啟動,“開放發展”調研組首站走進省商務廳,邀請相關(guan) 部門、企業(ye) 、專(zhuan) 家麵對麵解難題、出主意、探出路。
直麵“雙刃劍”,
必須“防患於(yu) 未然”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及部分供應鏈中斷衝(chong) 擊,全球經濟複蘇放慢,對我省出口持續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去年以來,受全球港口疏港節奏偏慢、集裝箱周轉率下降等因素影響,全球航運市場運費急劇上漲。集裝箱緊缺、運費高漲加大了我省企業(ye) 的出口難度。“海運集裝箱物流費用暴漲,導致成本升高、出貨困難。”南京LG新港新技術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坦言。
“出運難、進口慢”加劇了企業(ye) 經營壓力。一方麵“訂艙難、貨櫃缺”導致企業(ye) 出口受限;另一方麵,受港口航線壓縮、準點率較低的影響,企業(ye) 原料進口時間明顯延長,部分企業(ye) 為(wei) 保障生產(chan) 被迫改變運輸線路,成本大幅增加。
去年以來,大宗商品進口價(jia) 格劇烈波動,對下遊產(chan) 業(ye) 形成價(jia) 格衝(chong) 擊,大宗商品保供穩價(jia) 壓力加大。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初級產(chan) 品進口國,我省鋼鐵、造船、化工等支柱產(chan) 業(ye) 對鐵礦砂、煤、原油等上遊大宗商品的依賴度較高,受衝(chong) 擊的風險也更大。
短期看,缺芯、缺櫃、缺工“三缺”和運費、原材料成本、能源資源價(jia) 格、人民幣匯率上升“四升”問題難以根除,將不可避免持續成為(wei) 部分行業(ye) 和企業(ye) 的負擔。
眼下,作為(wei) 製造大省的江蘇,不少關(guan) 鍵技術和零部件還受製於(yu) 人。一項對全省269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進口產(chan) 品的調查顯示,“無可替代”類產(chan) 品占比高達35%,其中1至3年有望攻關(guan) 突破的不到20%,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穩定性依舊較大。
“疫情持續反複存在兩(liang) 麵性,直麵‘雙刃劍’,必須‘防患於(yu) 未然’。”商務部在江蘇的調研座談會(hui) 上,專(zhuan) 家分析表示,如疫情加劇導致各國收緊防禦政策,可能對生產(chan) 和供應鏈造成新的衝(chong) 擊,這時應想辦法延續國內(nei) 產(chan) 能的“填補效應”;如全球疫情好轉,則將帶動全球產(chan) 能逐步恢複,在促進需求回暖的同時,也應防範國際訂單海外轉移的風險。
暢通供應鏈,
優(you) 化結構保持高速增長
我省外貿進出口連續19年居全國第二,疫情衝(chong) 擊之下,該如何穩住高增速、持續優(you) 結構?
4月下旬,“中歐班列”為(wei) 江蘇專(zhuan) 門開出“鐵路快速通關(guan) ”班列,首列快車滿載50大櫃100標箱的徐工挖掘機、壓路機等產(chan) 品,在徐州海關(guan) 的監管下順利出關(guan) ,曆時8天運到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客戶手中,比普通通關(guan) 模式縮短2到3天時間。
“我們(men) 已與(yu) 徐工等十幾家對提高通關(guan) 效率、節約通關(guan) 成本有著迫切現實需求的重點合作企業(ye) 簽約。”徐州淮海國際陸港運營公司操作運營部負責人孟新宇說。通過精簡境內(nei) 段鐵路專(zhuan) 管手續,4月以來,共驗放鐵路“快速通關(guan) ”貨物996.77噸、貨值超2700萬(wan) 元。南京海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省中歐班列開行866列,同比增長51.4%。
通關(guan) 難,是供應鏈不暢的一大“卡點”。“海運費用上漲,對班列來說反而更有優(you) 勢。現在的問題是運輸通道擁堵,我們(men) 不少貨物還堵在‘口岸’。”中江集團副總經理李有純透露。
“打通物流堵點,緩解貨物滯壓難題,我省從(cong) 優(you) 化監管作業(ye) 模式著手,挖掘內(nei) 河航運潛力、提升中歐班列運行質量,提升通關(guan) 速度。”南京海關(guan) 綜合業(ye) 務處副處長耿麗(li) 介紹,我省在17個(ge) 水運口岸全麵推廣“船邊直提”“抵港直裝”試點,力保“人等貨、快驗放”,化解周邊地區疫情緩和後轉關(guan) 冷鏈貨櫃集中到港壓力,1至5月,關(guan) 區累計開展“船邊直提”1610票、“抵港直裝”1490票,涉及貨物超1000萬(wan) 噸。
“穩定”和“調整”,成為(wei) 江蘇開放型經濟的兩(liang) 條“主線”。
為(wei) 提升服務、穩定外貿主體(ti) ,今年我省上線全國首個(ge) 報關(guan) 單位備案場景式服務模塊,實現全流程在線辦理,1至5月南京海關(guan) 新增備案企業(ye) 9014家,居全國海關(guan) 第一。
更為(wei) 可喜的是,外貿結構也在持續優(you) 化。省商務廳數據顯示,前5個(ge) 月,我省機電產(chan) 品出口8677.6億(yi) 元,增長7.3%,占同期全省出口總值的65.7%,其中,太陽能電池、手機分別增長80.3%、116.5%。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出口1957.5億(yi) 元,總量增長5.7%,占比降至14.8%。跨境電商等新業(ye) 態也加速成長。
與(yu) 創新融合,
推進高水平製度型開放
6月10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製度創新藍皮書(shu) 2022》在南京發布。自江蘇自貿試驗區2019年8月掛牌以來,截至去年,三個(ge) 片區貢獻了全省11.3%的外貿進出口、8.4%的實際使用外資、10%的稅收,總結形成近200項製度創新經驗案例,9項在全國複製推廣。
“江蘇高水平開放應該是開放與(yu) 創新的深度融合,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製度型開放。”省商務廳副廳長倪海清說。
推動外貿創新發展是關(guan) 鍵。“目前貿易保護主義(yi) 壓力還在,疫情衝(chong) 擊尚未結束,就江蘇的具體(ti) 情況而言,要穩住外貿基本盤任務艱巨。”“開放發展”調研組牽頭人、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二震提醒說,外貿發展的傳(chuan) 統出口市場、外貿發展的產(chan) 業(ye) 鏈、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進口功能這些“基本盤”絕不能丟(diu) ,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不能停。
“我們(men) 將繼續通過試點的手段,不斷優(you) 化貿易結構、促進新業(ye) 態新模式融合發展。”省商務廳外貿處副處長周尤說,下一步要加快昆山等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張家港保稅港區汽車政策和進口口岸建設,推動海門、常熟“市采通”跨境服務平台建設,支持蘇州工業(ye) 園區製造業(ye) 企業(ye) 開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
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為(wei) 外資企業(ye) 在蘇投資發展“保駕護航”。省商務廳外資處副處長何懷東(dong) 介紹,我省提出以“四個(ge) 一”持續提升外資企業(ye) 服務水平——一個(ge) 專(zhuan) 班,發揮省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zhuan) 班作用;一個(ge) 品牌,持續打造“外企與(yu) 部門麵對麵”係列品牌活動;一個(ge) 平台,辦好江蘇開放創新發展國際谘詢會(hui) 議;一套政策,加強對外資提質增效的政策支持。
省發改委副主任王顯東(dong) 表示,江蘇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超過50%,服務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占比接近60%。應支持江蘇開展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鼓勵地方開展差別化探索,為(wei) 全國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中阿(聯酋)產(chan) 能合作示範園、埃塞俄比亞(ya) 東(dong) 方工業(ye) 園……目前,我省在6個(ge) 國家建有7個(ge) 國家級和省級境外園區,成為(wei) 我省參與(yu) “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平台。
“江蘇要利用重大開放平台,積極探索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更大力度促進國內(nei) 外市場規則和標準的深度融合,提高對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響力,打造走向國際循環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點。”張二震建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