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劇團線上“圈粉”的啟示
戲曲的網絡傳(chuan) 播要吸引觀眾(zhong) 、留住觀眾(zhong) ,進而擴大觀眾(zhong) 群,需要與(yu) 觀眾(zhong) 加強交流,用互動性、親(qin) 和力增強魅力和影響
有著66年曆史的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將黃梅戲演出舞台搬到了網絡直播間。自1月開播,3個(ge) 月內(nei) 便收獲了近60萬(wan) 粉絲(si) 、300多萬(wan) 點讚以及一份來自網絡直播打賞的新收入。線上口碑,正助推院團知名度的提升。劇團主動尋找新的傳(chuan) 播途徑,利用新媒體(ti) 屬性,實現戲曲傳(chuan) 播多元化。特別是對院團中已逐漸成為(wei) 中堅力量的90後、00後演員來說,網絡成為(wei) 他們(men) 的第二舞台。基層戲曲院團的演員在網絡上走紅,也進一步促進了基層演出市場需求的釋放。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線上成功“圈粉”,帶來諸多啟示。
戲曲藝術線上“圈粉”,源於(yu) 長期線下積累的“粉絲(si) ”基礎。懷寧縣雖不大,卻始終飽含黃梅戲的藝術基因,具有豐(feng) 厚的戲曲土壤。從(cong) 1956年建團的“一根扁擔挑遍全縣”到如今的“送戲進萬(wan) 村”“送戲進校園”,66年來,懷寧縣黃梅戲劇團一直堅持黃梅戲演出和人才培養(yang) ,麵向基層、服務農(nong) 村,複排、新排了一係列經典劇目和優(you) 秀劇目。劇團最近在互聯網空間的傳(chuan) 播探索,是傳(chuan) 統戲曲藝術主動適應時代變遷的有益嚐試。
堅持專(zhuan) 業(ye) 優(you) 質的內(nei) 容輸出,是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網上傳(chuan) 播成功的秘訣。移動端小屏幕展示尤需敬畏心,一招半式的演繹都力求讓更多人推開戲曲園林的門扉,看見“春色如許”。戲曲的網絡傳(chuan) 播要吸引觀眾(zhong) 、留住觀眾(zhong) ,進而擴大觀眾(zhong) 群,需要與(yu) 觀眾(zhong) 加強交流,用互動性、親(qin) 和力增強魅力和影響。為(wei) 此,劇團專(zhuan) 門成立直播團隊,演員們(men) 在直播間拿出舞台表演的狀態,化戲妝、穿戲服,從(cong) 一根針、一根線的構思做起,一點一滴都摳得很嚴(yan) 。
轉變原有的戲曲文化傳(chuan) 播思路,將其作為(wei) 互聯網內(nei) 容產(chan) 品進行精心設計,是劇團“圈粉”的重要手段。把握網絡受眾(zhong) 審美,注重價(jia) 值引導,通過講解唱腔特點、設計戲裝便服、精心選取唱段、分享演戲體(ti) 驗、剖析人物情感等多元形式,在挖掘藝術特色和文化內(nei) 涵的同時關(guan) 注受眾(zhong) 需求,是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的有益實踐。事實證明,一家沒有“角兒(er) ”的基層戲曲院團,隻要用心,同樣贏得觀眾(zhong) 的青睞。
戲曲上網,有助於(yu) 青年演員的鍛煉和成長。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線上“圈粉”,對更多奮鬥在基層的戲曲從(cong) 業(ye) 者特別是青年演員,是極大的鼓舞。很多網友感歎,在懷寧縣黃梅戲劇團這樣的基層劇團,還有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始終在堅守、在傳(chuan) 承,做著有趣而美好的事。讓戲曲被看見,讓更多基層的院團被看見,讓更多青年戲曲工作者被看見,是傳(chuan) 統藝術對社會(hui) 的回饋,也是科技賦能藝術的突出表現。
隨著文化消費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和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視,多種網絡媒介都在不斷強化對傳(chuan) 統藝術的關(guan) 注,網絡空間正在成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平台。在探索傳(chuan) 統文化數字化傳(chuan) 播的當下,線上與(yu) 線下的關(guan) 係、網絡傳(chuan) 播碎片化對藝術本體(ti) 的挑戰、平台對內(nei) 容的管理等,這些探索與(yu) 追問從(cong) 未止步。對院團管理者、戲曲從(cong) 業(ye) 者而言,開拓線上舞台,機遇與(yu) 挑戰並存。如何學會(hui) 正確地麵對流量,堅持對藝術的追求,珍惜屏幕前觀眾(zhong) 的喜愛,需久久為(wei) 功。
(作者胡娜 為(wei) 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