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華文化 海外僑胞探新路
中餐、中醫、華文教育、中國傳(chuan) 統節慶、民族特色歌舞表演……這些都是中華文化在海外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華文化傳(chuan) 播和中外人文交流帶來很多挑戰。但海外僑(qiao) 胞積極應對挑戰,探索出了不少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創新路徑。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研究僑(qiao) 務工作的專(zhuan) 家學者和涉足多領域的華僑(qiao) 華人,聽他們(men) 講述在海外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故事。
活動精彩紛呈
日前,持續8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ju) 行的第四屆加拿大國際端午文化藝術節圓滿收官。該藝術節由北美文化產(chan) 業(ye) 促進會(hui) 和加拿大多元非遺文化協會(hui) 主辦。開幕式、萬(wan) 水千山“粽”關(guan) 情端午晚會(hui) 、楓情粽藝晚會(hui) 、端午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線上展播……一係列精彩紛呈的端午節特色活動,為(wei) 海外僑(qiao) 胞和國際友人深入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端午文化藝術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ju) 辦,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步從(cong) 蒙特利爾走向整個(ge) 加拿大。無論是加拿大華僑(qiao) 華人還是當地其他族裔的民眾(zhong) ,大家參與(yu) 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給我們(men) 帶來巨大鼓舞。”加拿大國際端午文化藝術節組委會(hui) 主席郭俊介紹,除了端午文化藝術節,“楓花雪樂(le) ”春節晚會(hui) 和中秋國慶詩會(hui) 也已成為(wei) 在當地響當當的品牌活動。截至今年1月29日,“楓花雪樂(le) ”春節晚會(hui) 已經舉(ju) 辦了6屆,每一屆的主題春晚都成為(wei) 蒙特利爾乃至加拿大的一道亮麗(li) 風景。
對美國唐藝舞坊創辦人謝露嬉而言,民族舞蹈為(wei) 她演繹對中華文化的一往情深提供了舞台。“紅日升在東(dong) 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於(yu) 你懷,承一脈血流淌……” 在稚嫩悠揚的童聲中,MV《萬(wan) 疆》拉開序幕。遠處雪山巍峨矗立,10名身著芭蕾舞裙的小女孩,手持紅色紙燈籠,在青草地上翩翩起舞;隨著鏡頭不斷在山海間切換,成年舞者們(men) 手持短綢扇,身姿婀娜柔美,表情熱烈而俏麗(li) ,扇子在手中靈巧舞動,好似盛開的花朵;循著歌曲悠揚的旋律,舞蹈進入高潮,在海邊聳峙的懸崖和礁石之上,舞者手持長扇,迎風而舞,長扇紛飛似一道道彩虹,揮灑出一幅壯麗(li) 的河山圖景……5分多鍾的視頻製作精良,恢弘大氣又不失靈動婉轉,引人入勝。
“為(wei) 了表現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曆史,我在編舞時選用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膠州秧歌為(wei) 基本舞蹈語匯,又融合了中國古典舞的身韻元素。懷抱對祖(籍)國的一腔赤誠和對藝術精益求精的精神,演員和拍攝者克服重重困難,高質量完成作品,令我非常感動。”謝露嬉表示:“初次聽到《萬(wan) 疆》這首歌,我就被歌詞唯美的中國古典意境打動了,希望通過舞蹈演繹,為(wei) 海外僑(qiao) 胞紓解鄉(xiang) 愁,讓當地民眾(zhong) 了解中國。”
最近,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校長辛麗(li) 燕帶領全校教師,積極為(wei) 參加“親(qin) 情中華·為(wei) 你講故事”網上營活動做準備。為(wei) 了給學生們(men) 更好地學習(xi) 中華文化提供資源,她所在的華文學校連續3年參加網上營活動。
“華文教育在傳(chuan) 播中華文化中發揮著基礎而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辛麗(li) 燕表示,華文教育是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的留根工程,對象是海外華僑(qiao) 華人的子女。在海外傳(chuan) 播中華文化,海外華僑(qiao) 華人子女在心理情感、文化傳(chuan) 承、事業(ye) 動力、輻射效果等方麵,都具有明顯優(you) 勢。這些孩子未來還會(hui) 成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堅力量。此外,華文教育工作者不但會(hui) 影響受教育的華裔學生,也會(hui) 通過語文教學重塑華裔兒(er) 童與(yu) 父母之間的親(qin) 子關(guan) 係和家庭氛圍。可以說,教好一個(ge) 華裔孩子,可以造福三代人。
傳(chuan) 承源於(yu) 熱愛
年過七旬的挪威僑(qiao) 胞馬列,從(cong) 事餐飲行業(ye) 已有50年,是一位廚藝精湛的“杭幫菜”烹飪大師。1990年,他出國發展,成為(wei) 挪威一家國際飲食公司的大廚,後來開了自己的中餐廳。剛到沒多久,他便接到一個(ge) 重要任務——去挪威首相府,為(wei) 當時的首相及其親(qin) 友做一桌中國菜。傳(chuan) 統地道的“中國味道”讓首相讚不絕口。在海外從(cong) 業(ye) 30餘(yu) 年,馬列不僅(jin) 用“中國味”俘獲了“外國胃”,也向無數外國友人講述餐桌上的中國故事。
“我們(men) 中餐館95%的食客是當地人。為(wei) 了讓外國食客更好地了解中餐,我們(men) 不僅(jin) 在餐廳裝修上添加了很多中國元素,也經常在餐廳的電視上播放關(guan) 於(yu) 中國美食的宣傳(chuan) 片。”馬列介紹,“2010年至2019年,在僑(qiao) 務部門的組織安排下,我和國內(nei) 的很多名廚一起組成‘名廚表演團’,先後到德國、法國、新西蘭(lan) 、美國、奧地利、葡萄牙、希臘等近20個(ge) 國家製作中國菜、傳(chuan) 播中餐文化。此外,2016年G20杭州峰會(hui) 前夕,我策劃製作了一本介紹‘杭幫菜’的小冊(ce) 子,包含150多個(ge) 故事,將‘東(dong) 坡肉’‘宋嫂魚羹’‘桂花栗羮’等美食背後的曆史故事講給外國友人。為(wei) 了讓外國讀者一目了然,我給每一頁都配上專(zhuan) 門的英文譯文、清新的詩話和精美的插圖。”
中醫和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多年來,隨著中醫師走向海外,中醫文化為(wei) 造福當地民眾(zhong) 做出積極貢獻。
“臨(lin) 床療效是中醫在海外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院長、世界針灸學會(hui) 聯合會(hui) 副主席吳濱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加拿大民眾(zhong) 了解和學習(xi) 中醫的熱情更高了。“為(wei) 了給因疫情‘宅’在家中的中醫‘粉絲(si) ’普及中醫知識,我們(men) 在網上免費開設了中英文雙語‘中醫雲(yun) 講堂’;從(cong) 2022年1月開始,我們(men) 製作‘中醫加拿大’多語種係列短視頻,係統介紹中醫在加拿大的發展;最近,我們(men) 重金購置了‘3D經絡腧穴和人體(ti) 解剖學’‘脈搏診斷儀(yi) ’和‘舌麵診斷儀(yi) ’等教學重裝備,方便學生直觀學習(xi) 。”
“海外中企、中餐館、中醫診所和華文學校等,都是住在國第一時間最直觀感受中華文化的載體(ti) 。華僑(qiao) 華人本身就是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他們(men) 在海外的所作所為(wei) ,往往會(hui) 被當地民眾(zhong) 認為(wei) 是中國形象和中華文化的代表。” 暨南大學華僑(qiao) 華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歡表示,華僑(qiao) 華人成為(wei) 受住在國民眾(zhong) 尊重的群體(ti) ,是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基礎。
傳(chuan) 承源於(yu) 熱愛,熱愛助推傳(chuan) 播。
受資源和條件限製,郭俊和所有的活動組織者不僅(jin) 很辛苦,還麵臨(lin) 很多不理解。“別人問我圖什麽(me) ?我笑著回答:‘單純就是個(ge) 熱愛’。”郭俊表示,“我的家鄉(xiang) 湖北一直很重視端午節傳(chuan) 統。端午節是為(wei) 了紀念中國古代先賢屈原,屈原的正直品格和愛國情懷,至今仍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雖然出國多年,我對端午節仍有很深的情結,希望更多人了解這個(ge) 傳(chuan) 統節日。我們(men) 希望團結當地華僑(qiao) 華人力量,通過專(zhuan) 門組織端午文化藝術節係列活動,讓在當地出生長大的華裔青少年和更多不同族裔的人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
“中國古典舞蹈剛柔並濟、動靜皆宜,融入了戲曲、太極和武術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區別於(yu) 西方芭蕾舞追求的直線美,中國古典舞蹈特有的‘S’形舞姿,深受海外觀眾(zhong) 的喜歡。每當想起台下熱烈的掌聲和驚奇的讚歎,我都為(wei) 中國擁有這樣的民族藝術瑰寶感到無比自豪。”謝露嬉說。
創新大有可為(wei)
疫情給中外人文交流造成不小挑戰,但也為(wei) 中華文化在海外傳(chuan) 播提供了創新契機。
“疫情改變了孩子們(men) 的生活方式和學習(xi) 方式,也讓華校有更多機會(hui) 、更多角度去審視和改善原有的教學方式。”辛麗(li) 燕表示,在教學形式上,華校擴大了網絡教學和多媒體(ti) 教學應用的比例;在教學內(nei) 容上,華校增加了更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和當代國情的介紹。
“出國後,華僑(qiao) 華人對祖(籍)國的感情更深厚。每逢佳節,我們(men) 都會(hui) 受邀參加文藝演出。我希望通過創新編舞,吸引更多華裔青少年和當地民眾(zhong) 了解並學習(xi) 中國古典舞,進而愛上中國。這個(ge) 過程任重道遠,但我將鍥而不舍。”談及最近的計劃,謝露嬉開心地說:“我將重新創排自己此前創作的《涅槃記》——曾轟動洛杉磯的北美華人首部原創實驗舞劇。在這個(ge) 舞劇中,中國唐朝的傳(chuan) 統舞蹈、敦煌舞和現代舞元素貫穿其中,是一次打破東(dong) 西方舞蹈藝術界限的有趣試驗。”
近段時間,吳濱江的計劃表又安排得滿滿當當。總結中醫抗疫經驗,參與(yu) 撰寫(xie) 《海外中醫診治新冠長期病症經驗薈萃》一書(shu) ;規劃今年秋季的“高級中醫師課程”和“中醫臨(lin) 床研究進展”專(zhuan) 題講座,邀請國內(nei) 中醫專(zhuan) 家學者為(wei) 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學生線上授課;籌備8月底即將舉(ju) 辦的第九屆“2022加拿大中醫針灸繼續教育學術大會(hui) ”……吳濱江一直閑不下來:“將中醫文化發揚光大,真的時不我待。”
“未來,華文教育工作者既要投入更多精力和心血,也會(hui) 收獲更強的事業(ye) 價(jia) 值,擁有更大工作動力。”辛麗(li) 燕表示,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內(nei) 驅力,是華文教育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華文教育在培養(yang) 海外華裔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方麵,將繼續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除了形式創新,中華文化傳(chuan) 播還應在內(nei) 涵創新上下功夫。”李明歡表示,首先,中國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生產(chan) 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ou) 秀文化產(chan) 品;其次,在對外傳(chuan) 播中華文化時,中國既要開放自信,也要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第三,華僑(qiao) 華人要尊重住在國的法律法規和文化習(xi) 俗,加強與(yu) 住在國文化的交流互鑒,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天下大同”。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本報記者 賈平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