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跨區域合作推進全民閱讀,已走進22城

發布時間:2022-06-27 15:47: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弘揚運河文化,接力傳(chuan) 承千年文脈。近日,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發起主辦的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在山東(dong) 、河北、江蘇、浙江、河南等地熱烈開展,各地活動各有特色,通過鄉(xiang) 音美景帶領讀者賞讀運河,收到各地讀者的一致好評。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天津站活動啟動

  6月8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天津站活動在天津楊柳青畫社啟動,這也標誌著由北京通州區文旅局發起和主辦的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正式抵達天津。截至當日,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已抵達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22座城市。

  天津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天津因運河而興(xing) ,漕運的興(xing) 盛促進了天津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境內(nei) 的大運河百餘(yu) 公裏,滋養(yang) 出了悠久的大運河文化。曆史上運河自南而北為(wei) 天津楊柳青送來源源不斷的民俗文化資源,對天津這座城市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明末清初,京杭大運河為(wei) 楊柳青古鎮,引來了八方商客,孕育出了享譽海內(nei) 外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大運河文化也成為(wei) 了天津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位於(yu) 天津市河西區佟樓三合裏111號,隸屬於(yu) 天津楊柳青畫社,是以收藏、研究、展示楊柳青木版年畫為(wei) 主題的公益性展館,館內(nei) 珍藏自明代以來的楊柳青年畫萬(wan) 餘(yu) 張,畫版6000餘(yu) 塊,擁有中國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年畫藏品。

  活動現場,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被授予“大運河閱讀基地”,未來將在運河文化傳(chuan) 承和保護以及運河沿岸文化閱讀的推廣上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跨區域合作推進全民閱讀,已走進22城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跨區域合作推進全民閱讀,已走進22城

 

  閱讀運河城市,傳(chuan) 播運河文化

  為(wei) 了持續發掘大運河文化資源,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在今年進一步拓寬城市規模,沿線30多座城市加入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6月10日至15日,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將抵達開封、鶴壁、商丘、鄭州等地。

  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作為(wei)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的重要子項目,通過大運河名家領讀、專(zhuan) 家訪談、集體(ti) 誦讀、文化聯展等形式,以閱讀為(wei) 核心,跨區域合作推進全民閱讀,讓大眾(zhong) 對大運河文化有更切實的感受、更多樣化的理解,繼續發展和弘揚好大運河文化。

  “運河繞齊魯,勢若張大弓。隈中抱泰嶽,兩(liang) 簫垂向東(dong) 。”5月27日,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在山東(dong) 省德州市圖書(shu) 館新湖景區館二樓尼山書(shu) 院舉(ju) 辦。季桂起、王德勝、張桐嘉被聘為(wei) 大運河閱讀推廣人,德州市圖書(shu) 館被授予大運河閱讀基地。

  5月27日,在京杭大運河的要津——河北滄州,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熱烈開展。老中青三代運河人相聚在大運河畔的遇書(shu) 房博施書(shu) 吧。從(cong) 80高齡的播音藝術家、滄州市金牌閱讀推廣人甕寶祿,到騎行京杭大運河的年輕一代王韜,他們(men) 的閱曆與(yu) 觀察讓人們(men) 對大運河的滄桑變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5月28日,接力活動走進江蘇常州,常州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張戩煒、江蘇理工學院文化與(yu) 旅遊學院講師(博士)姚誌華、星媽童書(shu) 館館長梁娟3位大運河閱讀推廣人,現場分享自己多年來對運河文化的研究與(yu) 推廣成果,還有閱讀大運河主題書(shu) 展、運河文化專(zhuan) 題講座等活動都讓市民更好地了解了大運河及其文化。

  5月29日,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紹興(xing) 站活動獨具特色。浙江省紹興(xing) 圖書(shu) 館招募讀者在東(dong) 湖景區“一起閱讀大運河”。當天斜風細雨,人們(men) 在雨中遊讀運河,乘坐烏(wu) 篷船賞大運河東(dong) 湖段美景、參觀陶社。東(dong) 湖書(shu) 屋中,大運河申遺專(zhuan) 家組成員邱誌榮、越文化研究專(zhuan) 家徐智麟、國家一級品酒師錢峰、紹興(xing) 市王陽明研究會(hui) 高級講師朱越民等紹興(xing) 名士,解讀了浙東(dong) 大運河紹興(xing) 段的曆史人文故事、國學文化傳(chuan) 承。

  5月31日,杭州站接力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五常街道蓮美術館舉(ju) 辦。這標誌著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正式抵達京杭大運河南端城市杭州。餘(yu) 杭區政協副主席傅麗(li) 華、浙江圖書(shu) 館館長褚樹青等均出席活動並講話。餘(yu) 杭區圖書(shu) 館被授予大運河閱讀基地,張海龍、葉華醒、金暘被聘為(wei) 大運河閱讀推廣人。餘(yu) 杭文史研究者葉華醒分享了主題演講《大運河的嬗變》,介紹大運河淵遠流長的曆史和城市演變過程;餘(yu) 閱書(shu) 吧·鑫藏修書(shu) 屋創辦人、兒(er) 童文學作家金暘分享了自己從(cong) 事兒(er) 童閱讀推廣的故事。浙江省朗誦協會(hui) 的徐薇和餘(yu) 杭區文化館的費凡獻上了精彩的大運河主題詩文誦讀。此外,《大運河沿線城市文保點》主題展覽、非遺項目展覽展示等都精彩紛呈。

  5月31日下午,“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滑縣站”活動在河南省安陽市大運河滑縣段碼頭街河畔舉(ju) 辦。活動通過名家訪談、誦讀、現場繪畫、播放運河和古鎮短片等形式,以閱讀為(wei) 核心,融入因運河而生的滑縣道口古鎮飲食文化、非遺手工文化、廟會(hui) 社火文化、碼頭商業(ye) 文化等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的講解,讓廣大觀眾(zhong) 對滑縣大運河河道、碼頭、城牆、曆史街區、祭祀廟宇等“五位一體(ti) ”的曆史遺存文化有更切實的感受、更多樣化的理解。活動現場,滑縣圖書(shu) 館被授予大運河閱讀基地,該縣地域文化專(zhuan) 家韓守宗、王勝利、本土畫家韓自立被聘為(wei) 大運河閱讀推廣人並頒發推廣人證書(shu) 。

  6月2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洛陽站活動在河南省洛陽市圖書(shu) 館舉(ju) 行。這也標誌著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發起的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正式抵達洛陽。本站活動由洛陽市圖書(shu) 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承辦。洛陽晚報首席記者張廣英、本地的文史愛好者、運河文化愛好者參加本次活動,上千人觀看了本場直播。

  “在運河沿線,催生了大批的運河名城。2014年,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洛陽成為(wei) 唯一的絲(si) 路與(yu) 運河‘雙申遺’城市。”張廣英以《隋唐大運河與(yu) 洛陽文化淵源》為(wei) 題,認為(wei) 以通濟渠為(wei) 中心、曆經六年建設、溝通五大水係的隋唐大運河造就了中國東(dong) 都的繁榮。

  6月3日,濟寧站活動在運河河畔的運河書(shu) 屋宣阜巷館舉(ju) 行。山東(dong) 省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調研員張康、濟寧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xi) 工作室主任楊義(yi) 堂、濟寧市圖書(shu) 館館長紀文傑、濟寧市任城區圖書(shu) 館館長渠雅雯以及濟寧市本地的文史愛好者、運河文化愛好者30餘(yu) 人參加活動,逾15萬(wan) 人次觀看了網絡直播。知名作家楊義(yi) 堂講解了濟寧與(yu) 大運河的故事。

  6月4日接力活動抵達山東(dong) 聊城。聊城站活動以“千年運河潤水城”為(wei) 主題,聊城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劉廣濤,聊城市普禾書(shu) 吧創始人王占民,“小水滴讀書(shu) 會(hui) ”創始人劉勝前,普禾書(shu) 吧店長李興(xing) 坤,以及運河文化愛好者共計50餘(yu) 人參與(yu) 活動。

  6月6日,焦作站活動在河南省焦作市圖書(shu) 館舉(ju) 辦,並進行現場直播。焦作文化學者李樂(le) 觀以《古運新聲:大運河與(yu) 焦作精神》為(wei) 題,分享了自己多年來運河文化研究的部分成果。

  6月6日,在河北省衡水市圖書(shu) 館,書(shu) 法名家、文化學者、愛書(shu) 之人齊聚一堂,在書(shu) 聲與(yu) 墨韻中講述著運河故事。知名作家、文化學者崔岱遠通過視頻分享了一本特別的書(shu) 《閱讀大運河》;端木杉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誦讓人們(men) 彷佛置身運河岸邊,感受大河浩蕩與(yu) 古人風韻;衡水市書(shu) 畫院院長杜長榮現場揮毫潑墨,“大儒之鄉(xiang) 生態運河”八個(ge) 瀟灑遒勁的字體(ti) 落在長卷之上,頗有古今穿越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地以“線下分享+線上直播”的方式展示運河城市風采,講述運河故事,傳(chuan) 遞運河文化,喚起人們(men) 閱讀行走大運河、傳(chuan) 承大運河文化的熱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