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樹凹變身“陶藝村”(藝術改變鄉村)
核心閱讀
藝術在尋找鄉(xiang) 村,鄉(xiang) 村也在呼喚藝術。河南洛陽洛寧縣自然村花樹凹地理位置偏僻,在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陶藝團隊的改造下,逐漸變成了陶藝村,藝術景觀與(yu) 自然景觀相互呼應,當地借此發展文旅項目,給村民帶來更多收益。
走進位於(yu) 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xiang) 前河村的自然村花樹凹,站在村口的山坡往下望,一件用6666口大水缸擺成的藝術裝置映入眼簾。藝術品好似身形婀娜的少女隨風翩翩起舞,將藝術的魅力和山水的靈動交織,引來許多人駐足拍照。
誰能想到,花樹凹曾經瀕臨(lin) 消失。三彩藝術的到來,為(wei) 這裏帶來了改變。
藝術融入,為(wei) 偏僻山村增添活力
走遍花樹凹,最顯眼的莫過於(yu) 隨處可見的大缸。在這裏,缸是花盆、護欄、沿路的垃圾桶,也是指路牌、告示牌,還是“陶寶創意店”裏的展台、會(hui) 議室裏的幾案。山穀間綿延的步道,也由大缸擺放、填充、拚接之後鋪就,名曰缸圈路。
村裏一共擺放了9999口大缸,它們(men) 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珍愛的藏品。“仰韶文化時期,人們(men) 就製作了各種造型的缸,我收集的這些缸,有近年燒製的藝術品,也有村民的生活用品,有圓的、扁的、方的……形形色色,各有不同。”郭愛和說,缸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他所從(cong) 事的三彩藝術正是陶瓷文化的結晶。
9年前,郭愛和與(yu) 家人自駕遊時偶然路過花樹凹,“這裏山清水秀,洛河從(cong) 村子旁流過,不遠處就是‘洛出書(shu) 處’,文化底蘊厚重,村民也熱情好客。”彼時的花樹凹,位置偏僻、人煙稀少,許多年輕村民外出務工。郭愛和心想,“花樹凹正需要藝術融入,增添新的活力。”
於(yu) 是,郭愛和與(yu) 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的陶藝團隊在村裏紮下了根。一住倆(lia) 月,郭愛和在村裏老人的帶領下,走遍村子的每個(ge) 角落,甚至熟悉了每一棵樹。曾經在村民眼中破敗的老房子、老物件,被發掘出了潛在的藝術價(jia) 值——老房子不要拆,改造一番可以做展館;土牆別推倒,貼上陶瓷,就是藝術牆;窯洞要修複,掛上藝術品,擺上咖啡壺,就是邊休息邊欣賞藝術的休閑空間……
融合老建築、老物件,保留原汁原味
空山新雨後,傍晚的花樹凹,空氣中滿是泥土的芬芳。
燈籠亮起,映照在老民房與(yu) 夯土牆組成的洛陽三彩展覽館上。三彩釉畫流光溢彩,上千隻陶碗緊密排列而成的壁畫《宙》富於(yu) 想象,“河圖洛書(shu) ”圖案則隱於(yu) 三彩環境藝術設計《河洛》之中。
“釉畫、陶碗和環藝,這些三彩藝術作品,我們(men) 全部就地取材、燒製而成,再用藝術的方式與(yu) 老房子、夯土牆、窯洞等貼合在一起。讓三彩藝術融入村莊,和村裏的老建築、老物件相融合,保留村子的原汁原味,是改造的主要原則。”郭愛和表示,七八年來,團隊沒有拆除過一處老房子,沒有改變過一處耕地的用途。
正是這樣融合、包容的藝術改造理念,打動了當初有顧慮的村民。“郭老師,房子和耕地都包出去,我以後就沒地種,也沒房住了!”村民吉誌中說。“保證不拆掉你家的房子,而且一定把它修得更漂亮!地不僅(jin) 留給你種,還給你提供種子。”郭愛和承諾。
就這樣,7年前,陶藝團隊與(yu) 村民順利簽訂協議。如今,村裏全部8戶村民都蓋了新房,住進了新村,隨著遊客越來越多,有的村民還辦起民宿。
在當地支持下,羅嶺鄉(xiang) 對村莊進行配套改造,建設基礎設施,村裏通往主幹道的柏油路修了起來,油菜、向日葵也大麵積種植開來,村容村貌愈加亮麗(li) 。團隊用水缸塑造起伏的丘陵和蜿蜒的小路,依山就勢種滿坡地花卉。“以大地為(wei) 畫布,把山川變公園,我們(men) 的目標是把鄉(xiang) 村裝點得更像鄉(xiang) 村,把自然嗬護得更加自然。”郭愛和說。
在陶藝團隊持續推動下,花樹凹逐漸變成了新舊建築錯落、三彩藝術點綴的“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沿著大缸鋪設的“陶瓷之路”拾級而上,一步一景、目不暇接,藝術景觀與(yu) 自然景觀相互呼應、完美融合。
發展文旅項目,給村民帶來更多收益
好風景帶來好前景。隨著遊客日漸增多,許多村民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開辦民宿。有的村民回來務工,從(cong) 事維修建築、保養(yang) 道路、修剪花草等工作。
年逾60歲的村民韓鳳曉負責給員工做飯,一個(ge) 月工資3000元,“陶藝村給俺們(men) 送來了藝術,帶來了好運,心裏美得很!”
藝術改變了山村,富裕了村民,陶藝團隊卻沒有停下腳步。“陶藝村發展項目規劃的是50年。每時每刻我都在思索,如何能為(wei) 這裏注入更多藝術元素,給村民帶來更多收益。”郭愛和說,用三彩藝術改造陶藝村,是需要一輩子乃至下一代接續奮鬥的事業(ye) 。
2015年,為(wei) 了打響陶藝村在國內(nei) 外的知名度,郭愛和舉(ju) 辦了一次文化快閃活動,活動邀請國內(nei) 外23名藝術家來到陶藝村,一起揮毫潑墨、取土燒瓷。
郭愛和有深遠的思考,“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洛寧縣山清水秀,文化厚重。用藝術振興(xing) 鄉(xiang) 村,在這兒(er) 是一條可行的路。我想盡自己的一點力量,為(wei) 當地人及其下一代提升藝術素養(yang) 。”
前不久,洛寧組織全縣中小學生參加“小手畫三彩”比賽,讓孩子們(men) 用畫筆表現心目中的美麗(li) 鄉(xiang) 村,並燒製成三彩釉畫作品,作為(wei) 兒(er) 童節禮物送給孩子們(men) 。陶藝團隊還資助洛寧縣1000多名中小學師生走出大山,到洛陽市區的博物館、藝術館等進行美育研學,邀請藝術家給鄉(xiang) 村美術、音樂(le) 老師以及中小學生上美育課。
“我希望在這小小村莊孕育出的陶藝村,可以成為(wei) 提升居民藝術品位、用藝術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粒種子。”郭愛和如此暢想。記者 畢京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