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務工者加入“斜杠大軍”,副業如何不變“負”業?

發布時間:2022-07-01 14:56:00來源: 工人日報

  務工者加入“斜杠大軍(jun) ”,副業(ye) 如何不變“負”業(ye) ?

  閱讀提示

  許多務工者利用閑暇時間,將副業(ye) 經營得風生水起。與(yu) 此同時,也隨之產(chan) 生一些負麵問題,如有的務工者急於(yu) 求成,陷入“副業(ye) 焦慮”,荒廢了主業(ye) ;有人匆忙入場,反被副業(ye) “割了韭菜”。專(zhuan) 家提示:要平衡好副業(ye) 和主業(ye) 、生活之間的關(guan) 係,同時不斷提升就業(ye) 能力,以免增收不成反給自己增添負擔。

  6月29日晚上8點,外賣小哥杜楊虎結束了一天的配送,回到家打開電腦,他的副業(ye) 緊接著開工。白天,杜楊虎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騎手,晚上,他成了坐擁6.5萬(wan) 粉絲(si) 的平台“大V”。

  近年來,許多務工者和杜楊虎一樣,抓住社會(hui) 發展的新機遇,大步邁入“斜杠青年”之列。他們(men) 利用閑暇時間,或增加收入,或發展愛好,將副業(ye) 經營得風生水起。與(yu) 此同時,“斜杠”之路也暗藏陷阱。有的務工者急於(yu) 求成,陷入“副業(ye) 焦慮”的同時荒廢了主業(ye) ;還有人匆忙入場,擇業(ye) 時不加甄別,反被副業(ye) “割了韭菜”。那麽(me) ,副業(ye) 如何不變“負”業(ye)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麽(me) ?

  斜杠群體(ti) 的多麵人生

  3年前,老家在四川農(nong) 村的杜楊虎摸索著發出了第一條視頻,沒曾想收獲了500多萬(wan) 播放量,以及1萬(wan) 多元平台補貼。“既能賺外快,又能被這麽(me) 多人認識,特別有成就感。”嚐到甜頭後,杜楊虎一頭紮了進去。

  將近一年,杜楊虎每天花一半的時間在副業(ye) 上:鑽研內(nei) 容、精剪視頻、跟粉絲(si) 互動。騎手的工作就是天然的素材,他拍路上的見聞,拍城市的風貌,也記錄和顧客之間的暖心事。

  在視頻裏,他幫不便出門的女顧客買(mai) 衛生巾,受家長之托給中學生送外賣……發出第一條視頻一個(ge) 月後,杜楊虎就接到了第一個(ge) 廣告,“雖然出爆款很難,但最火的時候,一天進賬七八十元不是問題。”

  麵點師、電焊工、健身教練……記者發現,活躍在短視頻平台上的務工者不在少數。他們(men) 往往立足主業(ye) ,或是分享專(zhuan) 業(ye) 知識,或是記錄職業(ye) 瞬間,成功找到與(yu) 觀眾(zhong) 的連接點。

  相較於(yu) 做博主,90後吳闖的副業(ye) 有所不同。來自湖南的他在北京做外牆清洗,主業(ye) 的不穩定讓他常有危機感:“太冷幹不了,太熱幹不了,刮風下雨幹不了。”如何利用大把的空閑時間?開網約車門檻低、時間自由,成為(wei) 劉闖開拓副業(ye) 的首選。

  從(cong) 此,半年“遊走”於(yu) 高空,半年飛馳在路上,他的生活狀態隨時切換。“之前每逢主業(ye) 淡季,我就回老家待著,留下開車雖然辛苦,但多一份收入,心裏也踏實許多。”他樂(le) 嗬嗬地告訴記者,副業(ye) 每月最多1.5萬(wan) 元的流水,淨賺8000多元。

  對於(yu) 近年湧現的“副業(ye) 熱潮”,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yu) 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分析稱,一方麵,在“雙創經濟”的影響下,職業(ye) 價(jia) 值取向越發多元,很多務工者通過發展副業(ye) 獲得物質或精神上的回報;另一方麵,互聯網平台經濟的發展,在技術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讓副業(ye) 形式更加靈活,也讓閑置的勞動力資源價(jia) 值最大化。

  新探索也伴隨新風險

  副業(ye) 並不總是帶來收獲,苦澀與(yu) 無奈也如影隨形。大專(zhuan) 畢業(ye) 後,鄭菲進入遼寧大連一家日資電子廠做文員,近幾年廠子生意蕭條,為(wei) 了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她利用網絡做起了小生意:“朋友介紹了一個(ge) 服裝代理商,我一次性囤了3000元的貨,主要賣內(nei) 衣、睡衣和配飾。”

  為(wei) 了快速出貨,鄭菲一邊設法多進入微信群,一邊在朋友圈頻繁發布商品。“一天差不多發30條,得空就琢磨文案。”然而,三個(ge) 月下來,衣服隻賣出去四分之一,還有顧客反饋款式和質量都欠佳。眼看要賠本,鄭菲焦慮得夜夜難眠。更讓她難受的是,“刷屏式推廣”已然影響到自己的人際交往。“偶然發現,之前關(guan) 係不錯的同事也把我屏蔽了。”

  高歌猛進一年之後,杜楊虎的副業(ye) 也遇到了瓶頸。從(cong) 2020年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短視頻賽道,競爭(zheng) 陷入同質化。“現在一個(ge) 平台上,光外賣騎手就有幾十上百個(ge) 。”他的粉絲(si) 量不再增長,播放量從(cong) 十萬(wan) 級驟降到幾千次,收入也縮水到“每天幾塊錢”。

  一位同行起初落後於(yu) 杜楊虎,後來成立了團隊,精心設計拍攝劇本,目前已聚集起80萬(wan) 粉絲(si) ,這讓杜楊虎既羨慕又不得不承認技不如人。雖然心裏憋著一股勁,但他還是轉變策略,把更多心思花在主業(ye) 上:“再不專(zhuan) 心送外賣,房租都要交不起了。”

  記者調查發現,高漲的副業(ye) 需求,也養(yang) 大了一批“割韭菜”的培訓機構,他們(men) 打出“低門檻”“高回報”的幌子招攬學員。而在某投訴平台上,這些商家“現出原形”。以一家配音培訓機構為(wei) 例,有學員稱課程“不靠譜”“退款難”,此前承諾的介紹接單也未能兌(dui) 現。一位來自東(dong) 莞的務工者留言表示,為(wei) 支付5000餘(yu) 元的學費,自己在客服的誘導下選擇了分期付款,而後發現竟是高息貸款。

  副業(ye) 如何不變“負”業(ye)

  某招聘網站2021年發布的調查顯示,擁有副業(ye) 的職場人中,有一半其副業(ye) 收入不到主業(ye) 的20%,僅(jin) 有約6%的受訪者表示副業(ye) 收入高於(yu) 主業(ye) 。

  那麽(me) ,務工者應該如何對待副業(ye) ?王霆認為(wei) ,首先要平衡好副業(ye) 和主業(ye) 、生活之間的關(guan) 係。主業(ye) 是立身之本,隻有不斷精進主業(ye) 才能保持職場競爭(zheng) 力。即使有餘(yu) 力從(cong) 事副業(ye) ,也要合理規劃,結合自身狀況找準定位,切莫盲目跟風、舍本逐末。

  最近,杜楊虎重新做了時間規劃,每天至少送10小時外賣,爭(zheng) 取賺到200元。他跟自己約法三章,工作時心無旁騖,隻有遇到好素材才能掏手機,每晚剪視頻的時間不超過兩(liang) 小時。“不輕易放棄也不過於(yu) 執著,換種心態對待這個(ge) 身份,萬(wan) 一哪天就又火了呢?”

  鄭菲逐漸意識到,光靠副業(ye) 無法抵禦生活的風險,一份穩定的主業(ye) 才是安全感的來源。她暫且擱置失敗的微商生意,開始著手找新工作。“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每個(ge) 職業(ye) 都有門檻,與(yu) 其在副業(ye) 上押注,不如先為(wei) 主業(ye) 爭(zheng) 取一個(ge) 更好的平台。”

  王霆提示務工者,在通過第三方機構開展副業(ye) 時,務必提前核實資質、確認口碑,避免被虛假職業(ye) 信息所蒙蔽。相關(guan) 部門也應細化政策、做好保障,要求勞資雙方訂立協議,明確兼職人員的社保、薪酬等各項權益。

  “不論主業(ye) 還是副業(ye) ,付出才能有收獲,不斷提升就業(ye) 能力是關(guan) 鍵。”王霆提到,現階段各地都撥出專(zhuan) 項基金,為(wei) 農(nong) 民工群體(ti) 開設職業(ye) 技能培訓班。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務工者不妨充分利用這些公益資源,以增強就業(ye) 能力、拓寬職業(ye) 選擇、實現職業(ye) 價(jia) 值。

  陳曦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