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一民新作《六十才終於耳順》:每個時期都應找到屬於自己的坐標
文/王剛
在《四十而大惑》和《五十還不知天命》之後,齊一民先生又推出了他的最新力作《六十才終於(yu) 耳順》,該書(shu) 由雲(yun) 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在全國發行。綜觀“跨越十年坎”係列,告訴我們(men) :我們(men) 每個(ge) 人在每個(ge) 不同的時代都應該找到屬於(yu) 自己的坐標。
孔子曾說過:“吾十有五而誌於(yu) 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一個(ge) 人到了六十歲該經曆的都經曆了,該品味的也都品味過了,酸甜苦辣鹹,悲歡離合苦,名利、地位、金錢、成敗、得失,宛如鏡中觀物,能夠拿得起,放得下。
生活是需要記憶和細節的。老喬(qiao) 快到六十歲啦,老喬(qiao) 要考駕照了,老喬(qiao) 要買(mai) 奔馳了,然而,老喬(qiao) 其實是個(ge) 老司機,二十多年前在北美叱吒風雲(yun) 、縱橫商場的時候老喬(qiao) 就開過車。讀著這是一段很有畫麵感的文字時我極力想象著異域風情的畫麵,想象著當年老喬(qiao) 的故事。
所以老喬(qiao) 就是老喬(qiao) ,“二進宮”學車時練個(ge) “坡起”也能練出感慨,而且感慨的還挺有水平,比如說以58歲高齡考駕照,“其實就是一種坡起——爬到人生的半山腰後,你先停頓一下,再伺機啟動,開始生命後半段的行進。然後,無聲衝(chong) 過終點。人一輩子難免要爬一些坡,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點;有人能遇到坡上起步,有人爬上最後一個(ge) 坡就再走不下去了……”
讀到精彩處我忍不住擂拳,當浮一大白。文字背後有著細節處每一秒的呼吸、每一天的柴米油鹽、每一個(ge) 時代的興(xing) 亡盛衰。活得通透的人更容易悅納自己的年齡、悅納自己的內(nei) 心。就像作者在第八部分裏說的那樣:“必須記錄點什麽(me) ,免得七十歲的時候把六十歲的事都忘光了。”六十拐彎的作者並沒閑著:考了駕照,買(mai) 了車,看話劇、芭蕾、歌劇,還抽空去了趟深圳,並在疫情期間學會(hui) 了給學生們(men) 上網課……
順耳和耳順不同。順耳是凡夫的境界,更多是讓外來的聲音順應自己的耳朵,而耳順則是自由的,是開放的,是自然的,是心靈提升、人生開悟、思想圓潤的新境界。許多人不停抱怨命運、生活的不公,抱怨自己不能成功、沒有榮譽、缺乏財富,其實他們(men) 最缺少的是對自我的理解和人生未來的追求。
重要的是作者時刻沒有忘記自己最大的愛好——讀書(shu) 以及寫(xie) 作。讀書(shu) 的妙處難與(yu) 外人說。明代吳從(cong) 先在讀書(shu) 小品《賞心樂(le) 事》中言道:“讀史宜映雪,以瑩玄鑒;讀子宜伴月,以寄遠神;讀佛書(shu) 宜對美人,以挽墮空。”沒有日複一日積累便決(jue) 然不會(hui) 有一個(ge) 能著書(shu) 《六十才終於(yu) 耳順》的齊一民。書(shu) 話、收藏、劇評、創作談、教學劄記,作者筆耕不輟的背後是思想一直在活動,豐(feng) 富的精神神火賜予作者跟多創作的靈感,全書(shu) 文字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情和愛意。作者將他多年所信仰的人生哲學做了最充分和詩意的表達,讓我們(men) 看到一個(ge) 內(nei) 心豐(feng) 富強大的齊一民。
當然,書(shu) 中文字帶著一貫的齊氏幽默和齊氏犀利,總是讓人忍俊不禁。你會(hui) 忍不住有一種感覺:作者越來越像個(ge) 酷愛舞文弄墨的老頑童,比如書(shu) 中《我看賈平凹父女的“文二代門”》一文讓我們(men) 再次見識了雜文家獨有的寫(xie) 作風格,尤其是文章結尾的打油詩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都說六十歲一甲子。每個(ge) 人都有每個(ge) 人的命運,每個(ge) 時代都有每個(ge) 時代的命題,每個(ge) 人在每個(ge) 不同的時代都應該找到屬於(yu) 自己的坐標。就像作者經曆了疫情之下的線上教學、第一次用“釘釘”教學軟件、第一次換花樣冰刀滑冰,而屬於(yu) 作者的更多的第一次依然在前方等待著他。
當然,我們(men) 也可以把《六十才終於(yu) 耳順》可歸為(wei) “人生再出發”之類的指南書(shu) ,隻是比通常那種更誠實、更豐(feng) 富。他以蒙田式幽默又超脫的懷疑主義(yi) ,形成恰當的距離感。這距離既能窺到作者的內(nei) 心,也能看到他努力表達自己的坦誠。他如實講述自己的經曆、讀書(shu) 的奧妙、旅行的意義(yi) 、美學的見解。如此傲嬌、幽默豁達又充滿智慧,就像智者和你聊天,提供了一種延續人生智慧、活力和價(jia) 值的最好方式。
總之,《六十才終於(yu) 耳順》不是作者對生活的妥協,而是他規劃了自己的“人生範式”,心無旁騖地寫(xie) 作,全情投入地生活,走向從(cong) 心所欲的路。正如毛姆在《六十自述》中所言:“大多數人過著受變幻莫測的命運所掌控的隨遇而安的生活。很多人受迫於(yu) 其出生的境遇和生活的必需而保持一條筆直而狹窄的生活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沒有向左轉或者向右轉的可能。…隻有藝術家…才能製定自己的生活模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