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蘇區振興十周年|江西廣昌:紅土地上壯大起“綠色”經濟

發布時間:2022-07-06 16:39:00來源: 江西新聞客戶端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記者胡麟蘭(lan) 汪凱凡)江西廣昌,原中央蘇區的北大門,“紅軍(jun) 長征前夕的激戰”——高虎腦戰役在這裏打響,留下了先烈們(men) 浴血奮戰的痕跡。7月3日,“贛南蘇區振興(xing) 發展十周年”媒體(ti) 采訪團踏上這片紅色故土,重溫革命曆史,共同見證蘇區人民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實現振興(xing) 發展的嶄新篇章。

  點“綠”成金,“林下經濟”鋪就富民興(xing) 村道路

  在距離廣昌縣城5公裏的旴江生態公益林場,鬱鬱蒼蒼的樹林之下,一株株褐色的靈芝從(cong) 菌袋中整整齊齊地冒出來,等待著采收工人的“檢閱”。

  廣昌自然生態資源豐(feng) 富,森林覆蓋率達70.24%,擁有林地麵積184.2萬(wan) 畝(mu) 。近年來,發展“林下經濟”成為(wei) 廣昌縣生態致富的重要途徑。

  旴江林場擁有著麵積1萬(wan) 餘(yu) 畝(mu) 的天然林海,為(wei) 幫助當地村民就業(ye) 增收,廣昌縣與(yu) 江西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簽約,利用林下仿野生自然環境,種植樟樹靈芝、茶樹菇等食用菌及中藥材,采取“林場+公司+合作社”模式,吸納周邊164戶貧困戶入股,每戶每年可分紅3000元,並為(wei) 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ye) 崗位,實現每人每月工資收入3000元以上。

  “以前在大棚裏種植,現在在大自然裏種植,溫差好,陽光充足,產(chan) 量、品質和營養(yang) 價(jia) 值比大棚種植更高。”江西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謝遠財介紹稱,現在這裏種出的靈芝和茶樹菇深受客戶歡迎,暢銷全國各地市場。截至目前,廣昌全縣林下經濟麵積達15.5萬(wan) 畝(mu) ,每年可實現綜合產(chan) 值4.2億(yi) 元,山林成了廣昌“點綠成金”、強村富民的“聚寶盆”。

  以“蓮”為(wei) 媒,農(nong) 旅結合展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畫卷

  “人在景中住,客在畫中遊。”走進具有“中國蓮花第一村”之稱的驛前鎮姚西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蓮花的海洋,各式各樣的荷花爭(zheng) 奇鬥豔,迎風搖曳,盡顯“花之君子”們(men) 的風姿神韻。

  廣昌是“中國白蓮之鄉(xiang) ”,種蓮曆史長達1300多年,可追溯到唐宋年間,百姓對白蓮有著深厚的情感,在廣昌縣的各類磚雕、木雕、石雕建築上,都有蓮花的元素。近年來,姚西村以蓮為(wei) 產(chan) 業(ye) 核心,激活鄉(xiang) 村旅遊活力。吉尼斯“世界最大蓮池”姚西蓮海,每年接待遊客20餘(yu) 萬(wan) 人次,帶動全村餐飲、民宿及白蓮等相關(guan) 產(chan) 品銷售額達數千萬(wan) 元。

  國家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後,廣昌縣白蓮產(chan) 業(ye) 也從(cong) 傳(chuan) 統種植邁向高質量產(chan) 業(ye) 化發展階段,綜合年產(chan) 值近30億(yi) 元。當地白蓮曾五次通過航天搭載進入太空孕種,廣昌“太空蓮”種植區域更是覆蓋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地,占全國白蓮主產(chan) 區種植總麵積的80%,累計推廣達到2000萬(wan) 畝(mu) 。

  目前,依托白蓮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廣昌縣已形成了春賣蓮藕、夏賞蓮花、秋賣白蓮、冬賣澤瀉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擁有白蓮係列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24家,深加工白蓮係列產(chan) 品注冊(ce) 商標245個(ge)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續注入新動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