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研究報告】
作者:李嘉珊、劉霞(分別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服務貿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首都國際服務貿易與(yu) 文化貿易研究基地首席專(zhuan) 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講師、首都國際服務貿易與(yu) 文化貿易研究基地研究員)
編者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開拓海外文化市場,鼓勵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品和影視劇、遊戲等數字文化產(chan) 品“走出去”,加強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
當前,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情況如何?怎樣推動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本版特刊登智庫報告,就這一話題加以探討。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是黨(dang) 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ti) 製改革”,到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再到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日漸清晰。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真實、立體(ti) 、全麵地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個(ge) 更加自信、開放包容的中國,特別是冬奧會(hui) 開幕式中“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黃河之水天上來”“冰雪五環破冰而出”等震撼場景,再次向各國人民展示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震撼魅力。集奧林匹克精神與(yu) 中國文化元素於(yu) 一身的冬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激活了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的市場活力,助推了中國冰雪經濟的快速發展。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如何全麵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一步擴大並夯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實現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對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至關(guan) 重要。
“走出去”成就:步子越邁越大、影響力不斷提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中華文化對外傳(chuan) 播工作。中華文化積極“走出去”,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曆史交匯關(guan) 鍵節點上,高品質、高效率的中華文化繼承發展與(yu) 對外傳(chuan) 播對於(yu) 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yi) 。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ou) 秀文化”。想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就需要找到恰當有效的傳(chuan) 播路徑和傳(chuan) 播載體(ti) ,把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寓於(yu) 其中,使人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
作為(wei) 鏈接文化傳(chuan) 播與(yu) 經濟發展的獨特路徑,對外文化貿易已成為(wei) 我國文化對外傳(chuan) 播的重要方式。文化貿易是指國際文化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進出口,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知識產(chan) 權,作為(wei) 國際貿易中的重要部分極具特殊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2020年,中國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進出口總額達1443億(yi) 美元,文化產(chan) 品出口額已持續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ye) 、產(chan) 品和品牌。其中,網絡遊戲等數字文化領域已具備一定的全球競爭(zheng) 力,中國主導製定的手機動漫標準、數字藝術顯示標準等也被確立為(wei) 國際標準。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在黨(dang) 中央的正確決(jue) 策和全行業(ye) 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克服疫情衝(chong) 擊,快速找到恢複路徑,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創新,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wei) 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zheng) 格局的關(guan) 鍵力量。在數字技術加持之下,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數字創意產(chan) 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不斷延伸,極大地推動了文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當前,中國影視已經成為(wei) 文化“走出去”的一支生力軍(jun) 。麵對疫情對演出行業(ye) 的衝(chong) 擊,中國歌劇舞劇院等引領雲(yun) 端演出新模式,於(yu) 2021年1月推出“舞動中國·中國歌劇舞劇雲(yun) 端演出季”,通過海外社交平台直播經典原創民族舞劇《孔子》《李白》,以及《祝福春天》文藝演出和《春華國韻》民族音樂(le) 會(hui) 。演出季活動相關(guan) 視頻和帖文在海外社交平台的覆蓋量達到1.3億(yi) 人次,視頻播放量超過2500萬(wan) 次。疫情雖暫時阻斷了國際人員往來,但阻擋不住中外文化交流,中華文化影響力仍在不斷提升。
站上新起點:全麵認識我國文化貿易新特點新趨勢
文化貿易存於(yu) 民眾(zhong) 經濟生活之中,是實現民心相通的“金鑰匙”,有利於(yu) 打破文化壁壘、消除文化隔閡、增進文化交流,實現政治互信與(yu) 經濟合作的雙贏。近年來,我國大力促進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貿易快速發展。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成為(wei) 中國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當前,需全麵認識新時代我國文化貿易新特點新趨勢。
數字技術推動文化傳(chuan) 播力量持續加強。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深入發展,國產(chan) 遊戲不斷占領海外市場份額,成為(wei) 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的嶄新力量。據統計,2020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的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154.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3.25%,遊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出口重要支柱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包括全球上線的《原神》等在內(nei) 的國產(chan) 遊戲,開始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精神內(nei) 核進行角色編排、故事創作和活動設計,獲得商業(ye) 成功的同時,讓海外年輕群體(ti) 對中華文化有了更鮮活立體(ti) 的認知。
對外文化貿易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對外文化貿易可以通過交易額、所占的國際市場份額等指標直觀展現國家文化軟實力。2019年,我國文化貿易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文化產(chan) 品進出口總額1114.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998.9億(yi) 美元,增長7.9%,進口115.7億(yi) 美元,增長17.4%,貿易順差883.2億(yi) 美元,規模擴大6.8%。中國對外文化服務貿易也發展迅速,在促進我國對外文化傳(chuan) 播、增強文化競爭(zheng) 力、加深與(yu) 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等方麵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文化服務進出口快速增長。2009年至2021年,我國文化服務進出口規模由177億(yi) 美元增長至1244億(yi) 美元,2021年文化服務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千億(yi) 美元。其中,出口由103億(yi) 美元增長至691億(yi) 美元,年均增長17%;進口由74億(yi) 美元增長至552億(yi) 美元,年均增長18%。
文化貿易是頗具效能的文化傳(chuan) 播手段。通過文化貿易路徑出口的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大都具備市場廣泛性和文化價(jia) 值屬性,可以極大增強進口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yu) 認同,提升中國文化形象。例如,傳(chuan) 統彩燈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四川自貢以彩燈為(wei) 媒介,將中華優(you) 秀文化帶到全世界,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自1990年首次走出國門在新加坡舉(ju) 辦燈展以來,自貢彩燈走進了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占據92%的國際市場份額,累計觀燈人數超過5億(yi) 人次。僅(jin) 2022年春節期間,自貢在海外布展25場燈會(hui) ,取得了良好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
文化貿易是極具親(qin) 和力的國際交流方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要求我們(men) 在對外傳(chuan) 播交流中,昂揚但不張揚、自信卻不自滿,綿綿用力、久久為(wei) 功,以海外群體(ti)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形式和渠道,進行富有親(qin) 和力的文化傳(chuan) 播。文化產(chan) 品和文化服務承載著民族文化、國家精神、人民價(jia) 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與(yu) 一般的貨物貿易相比,文化貿易更易在文化影響力等方麵對消費者產(chan) 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文化貿易與(yu) 文化交流密不可分。文化貿易不僅(jin) 是交換關(guan) 係的確立,更是對所交易和消費的文化產(chan) 品、文化服務包含及傳(chuan) 遞的文化價(jia) 值觀的交換與(yu) 認同,這也是文化貿易區別於(yu) 一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特殊之處。文化貿易在形式上是文化產(chan) 品與(yu) 文化服務的跨國交易,但事實上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易主體(ti) 對對方生產(chan) 方式及生活方式交流、認可、認同並逐步接受的過程。文化貿易與(yu) 文化交流是不可分割的,文化貿易的過程必然是貿易雙方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以“走出去”的企業(ye) 為(wei) 例,文化交流與(yu) 文化傳(chuan) 播並非文化企業(ye) 走向海外的目的或動因,而是企業(ye) 自主地選擇開拓海外市場時,伴隨著產(chan) 品與(yu) 服務交易的發生,自然產(chan) 生並發揮作用的。
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的新方向新舉(ju) 措
為(wei) 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助力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應在以下方麵繼續下功夫。
努力打造我國文化貿易的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要著力推動產(chan) 業(ye) 進出口結構優(you) 化升級,不斷增強以品質占優(you) 、技術領先、知識產(chan) 權製勝的文化市場競爭(zheng) 能力;不斷優(you) 化文化資源配置,激發社會(hui) 活力,通過創新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chan) 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此外,還需匯聚和調動文化市場各方資源,為(wei) 中國文化產(chan) 品與(yu) 服務開拓國際市場,推動更多優(you) 質的中國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走向世界舞台。
加快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貿易。文化產(chan) 業(ye) 符合貿易增長方式綠色轉變的內(nei) 涵與(yu) 要求,實施文化貿易可以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換代,優(you) 化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外貿經濟發展方式。下一步,應加快發展高質量、差異化且富含中國文化核心價(jia) 值的產(chan) 品和服務貿易,有效對接海外文化機構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資源,通過國際市場交易規則,平等地傳(chuan) 播中國文化,為(wei) 中國文化貿易的快速發展及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提供有效供給。
新華社發
運用數字化技術全麵推動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文化資源轉變為(wei) 有價(jia) 值、可交易的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通過貿易商品和服務將中國文化形象化、具體(ti) 化,可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實立體(ti) 的中國。近年來,一些國產(chan) 動漫影片不斷“出圈”,如廣受歡迎的《大聖歸來》,就是很好的例證。此類影片讓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傳(chuan) 說以電影形式展現在世人麵前,使全球觀眾(zhong) 在文化娛樂(le) 消費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激起海外觀眾(zhong) 對中國的好奇與(yu) 興(xing) 趣,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文化元素的國際影響力。
加快構建國內(nei) 外文化資源有效對接和交流的新格局。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未來,中國應通過搭建渠道暢通、信息對稱的服務平台,幫助我國傳(chuan) 媒企業(ye) 取得在海外市場中的參與(yu) 權、經營權、話語權。同時,借助海外民眾(zhong) 眼中的中國符號,主動吸引海外消費者的注意力。通過國際通行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讓外國人接受並親(qin) 近中國文化;以更接地氣、海外受眾(zhong) 更喜聞樂(le) 見的方法,在潤物無聲中傳(chuan) 播中國文化與(yu) 中國精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