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體兩翼”打造世界一流高校智庫
【暢議“十四五”時期智庫建設④】
作者:嚴(yan) 金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著眼改革發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jue) 策。近日印發的《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決(jue) 策影響力、社會(hui) 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庫,為(wei) 推動科學民主依法決(jue) 策、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軟實力提供支撐。
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五路大軍(jun) ”中的重要力量。對於(yu) 廣大高校智庫來說,實現《規劃》提出的這一目標,關(guan) 鍵是借助“一體(ti) 兩(liang) 翼”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即以高質量研究為(wei) 一體(ti) 、以品牌活動和智庫外交為(wei) 兩(liang) 翼,全麵提升智庫的綜合影響力,更好服務國家決(jue) 策、引領社會(hui) 輿論、助力國際話語體(ti) 係建設。以下結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人大國發院”)的建設實踐簡要分析。
以高質量研究為(wei) 生命線提升決(jue) 策影響力
服務決(jue) 策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核心目標,而高質量研究和高水平成果是智庫提高決(jue) 策服務能力的重要基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智庫建設要把重點放在提高研究質量、推動內(nei) 容創新上”,這為(wei)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盡管廣大智庫主要做的是對策性研究,但智庫研究始終要建立在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之上,否則就會(hui) 成為(wei)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智庫的高質量研究是內(nei) 生於(yu) 從(cong) 傳(chuan) 統學術研究機製向智庫運行機製轉變的過程之中的,而這種機製轉變和製度創新無疑為(wei) 智庫的高質量研究提供了基礎保障。在這方麵,高校智庫具有天然優(you) 勢,也應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一優(you) 勢,提高服務決(jue) 策的本領和能力。
具體(ti) 來講,一是要充分發揮高校一流學科和優(you) 質研究資源的優(you) 勢,開展協同攻關(guan) 。高校智庫應結合優(you) 勢學科和優(you) 勢研究資源,聚焦核心研究領域開展協同創新,在學理化邏輯中聚焦重大理論問題,在理論化體(ti) 係中聚焦重大實踐問題,在把握全局中加強理論闡釋,在助推實踐中推動理論創新,在服務人民中強化思想引領。二是聚焦黨(dang) 和政府決(jue) 策亟待解決(jue) 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和儲(chu) 備性政策研究,著力提高綜合研判和戰略謀劃能力,為(wei) 國家發展出謀劃策。三是紮根中國大地,加強基層調研,開展“直麵真實世界”的研究。做好基於(yu) 國情和麵向基層的實踐調研,將地方經驗和典型案例融入政策分析之中,在提高研究人員問題意識的同時,真正產(chan) 出有政策價(jia) 值的高水平智庫成果。四是構建高質量智庫人才體(ti) 係,支撐高水平研究。高校智庫可依托高校人才密集的天然優(you) 勢,建立“核心平台+專(zhuan) 家網絡”的運行模式,以“小平台、大網絡”構建靈活高效的研究團隊,進而產(chan) 出高質量成果。未來,人大國發院將繼續匯聚全校14個(ge) 一流學科優(you) 質研究資源,鼓勵開展跨學科研究,並不斷創新體(ti) 製機製,聚集一批一流智庫學者,產(chan) 出一批一流智庫成果。
以品牌活動為(wei) 核心抓手提升社會(hui) 影響力
思想與(yu) 觀點是智庫學術影響力形成的第一要素,但思想或觀點本身並不是智庫社會(hui) 影響力的直接要素,隻有當思想或觀點充分發揮指導實踐、助推發展的作用,正確回答現實提出的緊迫問題時,思想或觀點才會(hui) 為(wei) 社會(hui) 所關(guan) 注,社會(hui) 影響力才會(hui) 顯現出來。智庫的思想或觀點能在多大深度與(yu) 廣度上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所接受,決(jue) 定了智庫社會(hui) 影響力的大小。如果智庫的思想或觀點是基於(yu) 專(zhuan) 業(ye) 性、獨立性、創新性與(yu) 戰略性分析基礎之上的,那麽(me) 就會(hui) 相對容易獲得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認可與(yu) 信任,從(cong) 而實現智庫的社會(hui) 影響力。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jue) 的新問題,智庫的社會(hui) 影響力提升應以品牌化為(wei) 目標,結合智庫成果特點和社會(hui) 傳(chuan) 播規律,構建以品牌活動為(wei) 核心的智庫“產(chan) 品鏈”和“傳(chuan) 播鏈”。
具體(ti) 來講,一是加強智庫品牌活動的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時刻謹記肩負的時代使命,智庫活動不在於(yu) 多,而在於(yu) “精”,在於(yu) 提出正確的思想或前瞻的觀點,回應百姓急難愁盼,服務黨(dang) 之要事、“國之大者”。二是建立品牌專(zhuan) 家團隊。充分利用高校寶貴的專(zhuan) 家資源和人才庫,建立並動態管理專(zhuan) 家庫,實行定期聯係機製,聚焦和追蹤國家重大戰略問題、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精準深度約稿,以專(zhuan) 家聲譽、研究質量、反應速度等方麵的提升助推智庫產(chan) 品質量升級,引導社會(hui) 輿論,提升社會(hui) 影響力。三是加強品牌圖書(shu) 出版工作。將圖書(shu) 出版、研究報告、政策簡報等智庫產(chan) 品同品牌論壇活動結合起來,體(ti) 現思想力與(yu) 影響力的有機結合。四是積極利用現代傳(chuan) 播工具,加強媒體(ti) 推介和社會(hui) 宣傳(chuan) 。進一步提升以官網、微信、微博為(wei) 核心的自媒體(ti) 影響力,將推送內(nei) 容做精細劃分,以欄目的形態運營,豐(feng) 富可視化素材,通過在重大或熱點事件中的能見度提升在公眾(zhong) 心中的活躍度和品牌度。未來,人大國發院將總結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品牌的經驗,孵化和培育其他研究中心或團隊的專(zhuan) 業(ye) 化論壇,力爭(zheng) 塑造若幹個(ge) 在國內(nei) 外有影響力的智庫論壇品牌。
以智庫外交為(wei) 重要載體(ti) 提升國際影響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發揮哲學社會(hui) 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chuan) 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積極貢獻。中外人文交流是黨(dang) 和國家對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夯實中外關(guan) 係社會(hui) 民意基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作為(wei) 人文交流重要主體(ti) 的廣大新型智庫,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全球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麽(me) 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智庫外交應更多觸及中國麵臨(lin) 或外界普遍關(guan) 注的現實問題,增加公共外交的現實針對性,增強智庫外交的成效。
智庫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必須以專(zhuan) 業(ye) 化為(wei) 前提,對於(yu) 高校智庫而言,推進智庫外交可從(cong) 以下四方麵著手。一是提升國際戰略問題的谘政研究水平。緊密跟蹤世界變革發展趨勢,對世界主要國家地緣政治、發展動態、國家安全與(yu) 大國關(guan) 係走向等展開前瞻性、儲(chu) 備性研究,多維度發揮高校智庫在國際戰略研究中的作用。二是積極配合主場外交和重要高訪,持續開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智庫公共外交活動。搭建專(zhuan) 家學者與(yu) 國家重大外事活動相連接的橋梁,積極推動專(zhuan) 家學者赴國外實地研究,加強國別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拓展夥(huo) 伴關(guan) 係。三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以國別為(wei) 基礎雙向發力,為(wei)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靠譜管用的對策建議。四是加強海外宣傳(chuan) 和媒體(ti) 推介。智庫的網站和出版物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途徑。廣大高校智庫要重視對外傳(chuan) 播渠道建設,通過完善網站和社交媒體(ti) 傳(chuan) 播途徑、出版精品譯從(cong) 和著作、建立海外中國研究專(zhuan) 家庫等方式,提升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未來,人大國發院將通過籌建國別研究院,致力於(yu) 以國際化的視野、前瞻性的思維,精準掌握世情變化,緊密圍繞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做好政策研究和決(jue) 策谘詢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