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共同富裕”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金鑰匙
作者:鄭韜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莊嚴(yan) 宣告,我們(men) 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了小康社會(hui) ,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在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進軍(jun) 的重要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黨(dang) 發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號召,把實現共同富裕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中國的共同富裕追求,充分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不僅(jin) 是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舉(ju) 措,對推動世界和平與(yu) 發展也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yi) 。
中國是國際減貧的模範生。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yi) 農(nong) 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顯著縮小了世界貧困人口的版圖,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中國深刻把握貧困特點和貧困治理規律,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立足實際推進減貧進程,發揮貧困群眾(zhong) 主體(ti) 作用,匯聚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為(wei) 人類減貧探索了新的路徑。
中國是製度創新的先行者。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義(yi) ,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漲船高、各得其所,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從(cong)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土地改革、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到改革開放後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製度、全麵免除農(nong) 業(ye) 稅,再到中共十八大以來實行農(nong) 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和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中國的製度創新帶有濃厚的“減貧底色”。中國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ge) 精準”,提升了脫貧攻堅的針對性和整體(ti) 效能。中國在促進減貧和共同富裕方麵的製度創新具有世界意義(yi) 。美國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裏奧表示,美國需要一劑中國的“共同富裕藥”。許多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瑞士智庫管理發展研究所撰文稱,技術進步和世紀疫情加劇了貧富差距,凸顯了在全球範圍內(nei) 促進包容和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中國實踐將為(wei) 應對全球重要挑戰貢獻智慧和解決(jue) 方案。
中國是減貧合作的動力源。中國始終把自身命運與(yu) 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在致力於(yu) 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竭誠幫助他國減貧,積極參與(yu) 國際減貧合作,積極做國際減貧事業(ye) 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貢獻者。中國發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合作,支持幫助相關(guan) 國家更好實現減貧發展。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guan) 國家760萬(wan) 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wan) 人擺脫中度貧困。近年來,中國實施了大批惠及民生的國際減貧合作項目。2012年以來,共舉(ju) 辦130餘(yu) 期國際減貧培訓班,來自116個(ge) 國家(組織)的官員參加培訓。當前,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致力於(yu) 推動全球共同發展,必將為(wei) 全球減貧事業(ye) 和增進各方民生福祉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是共同價(jia) 值的守護者。實現共同富裕是千百年來人類共同的夢想和價(jia) 值追求,在中國《禮記》中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烏(wu) 托邦”“理想國”理論中均有論述。二戰結束後,各國在籌建聯合國之時將“免於(yu) 匱乏的自由”寫(xie) 入《聯合國家宣言》。今天中國倡導共同富裕理念,不僅(jin) 代表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理想和價(jia) 值追求,也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共同發展、公平正義(yi) 等價(jia) 值的熱切追求。習(xi) 近平主席指出,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共同富裕發出了時代強音,完全契合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jia) 值。
中國是文明新形態的開創者。二戰後,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對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渴望更加迫切、更加強烈。新興(xing) 國家實現民族經濟現代化無例可循,無論是美式還是歐式的現代化之路,都難以有效兼顧公平與(yu) 效率。中國既不走美式現代化道路,讓富人“割人民韭菜”,也不走歐式現代化道路,掉入福利主義(yi) 陷阱。中國堅持走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yu) 西方國家現代化道路有著本質區別,豐(feng) 富了人類現代化的內(nei) 涵,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超越,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認為(wei) ,中國提出共同富裕,向世界展示了如何構建更公平、平等、包容的21世紀新型社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