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點、喝奶茶,真的是裝進了另一個胃?
一塊剛出爐的披薩、一個(ge) 慢火燒製的蓬鬆麵餅……當你吃得飽得不能再飽時,有人問道:“要不要再來點甜品?”你可能眼睛頓時睜大,然後咧嘴一笑:“嗯,甜點的話,還是可以再吃一點的。”
這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甜點胃”,它似乎與(yu) 我們(men) 吃正餐時裝飯食的胃並不是同一個(ge) ?最近有篇在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還特別論證了這種“甜點胃”的存在。
但是請注意,所謂的“甜點胃”其實並不存在。它隻是科學家們(men) 的一種幽默說法。至於(yu) 我們(men) 在吃撐了的情況下,還能“再來點甜點”,其實另有原因。
有個(ge) 專(zhuan) 業(ye) 名詞叫“感官特異性飽腹感”
你怎麽(me) 知道自己吃飽了?這當然不是因為(wei) 食物塞滿了你的胃。這種產(chan) 生“飽腹感”的身體(ti) 機製其實存在於(yu) 你的大腦中——大腦幾乎控製著我們(men) 所有的身體(ti) 功能。
具體(ti) 來說,這個(ge) 能感知“飽腹感”的東(dong) 西就位於(yu) 大腦的下丘腦部分。它同時還充當著“饑餓感”的“控製中心”。
當你狼吞虎咽吃披薩時,食物會(hui) 通過你的嘴部沿著食道向下移動,最終落入你的胃裏。隨著你吃得越來越多,披薩開始填滿你的胃,胃會(hui) 膨脹,然後被周圍的“牽張感受器”檢測到,然後“牽張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向你的下丘腦發送信號。當信號到達下丘腦時,它們(men) 會(hui) 觸動“飽腹感計量器”:如果你繼續進食,飽腹感就會(hui) 不斷上升,讓你感覺自己“已裝不下其他更多東(dong) 西了”。當這種指令到達最高指數時,你就會(hui) 停下吃東(dong) 西。這是因為(wei) 除了一般的“飽腹感”之外,你的大腦中還有一整套額外的“儀(yi) 表”來測量“感官特異性飽腹感”。
什麽(me) 是感官特異性飽腹感?
食物具有多種感官特性:甜、鹹、脆、油、滑、辣、耐嚼、嫩、酸、熱、冷、油膩、多汁、酥、脆,等等。對於(yu) 每一個(ge) 感官特性,你都有一個(ge) 特定的飽腹感計量器。也就是說,你的大腦不僅(jin) 會(hui) 記錄你的胃有多飽,還會(hui) 測量你吃了多少油膩的食物、吃了多少鹹的食物、吃了多少甜的食物等。當你吃飽了披薩時,通常不是因為(wei) 你真的吃了很多東(dong) 西,而是因為(wei) 你大腦中特定的感官飽腹感計量器告訴你,你已經吃了足夠多的油膩和鹹味的食物。換句話說,就是你的大腦已經厭倦了具有披薩類似特性的食物。
然而,此時當你看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蛋糕,它的感官特性與(yu) 比薩毫無關(guan) 係,那麽(me) 你的胃口就會(hui) 突然恢複——因為(wei) 你的甜度計量器仍然是“空的”,那麽(me) ,你的肚子裏自然也就還有空間可以裝下甜點了。
除了感官上的“飽腹感”之外,在剛剛吃完六片披薩,卻還能吃下一塊蛋糕的不可思議的行為(wei) 背後,還有一個(ge) 額外的原因:你的胃確實為(wei) 更多食物騰出了空間。
胃是由肌肉壁組成的,當你的大腦期待新的食物時,它就會(hui) 向你的胃發出一個(ge) 放鬆的命令。而你的胃在收到這個(ge) 命令後,會(hui) 像一條從(cong) 深海浮出水麵的大頭魚一樣放鬆和膨脹,它確實會(hui) 增加自身體(ti) 積以容納更多食物。
所以,在你偷偷地鬆開自己的腰帶的同時,你的胃也悄悄地做了同樣的事情。
這種特殊感覺是讓你暴飲暴食的原因之一
與(yu) 熊貓不同,人類不隻靠一種食物生存。人類是雜食動物,我們(men) 需要多樣化的飲食來保持身體(ti) 健康所需的所有營養(yang) 素。因此,我們(men) 的祖先進化出了這種“感官特異性飽腹感”——那些隻吃一種食物的穴居人可能會(hui) 死於(yu) 營養(yang) 不良,而有著感官特異性飽腹感的人才能繁衍生息。
所以說,感官特異性飽腹感對我們(men) 是如此重要,以至於(yu) 它完全是潛意識的。即使在患有健忘症、可能不記得自己最後一餐是什麽(me) 或是否真的吃過的人身上,它也是可以體(ti) 現的。讓健忘症患者盡可能地放開來吃三明治,然後等他們(men) 忘記剛才吃了什麽(me) 之後,再為(wei) 他們(men) 提供第二頓飯,他們(men) 如果再吃三明治,也仍會(hui) 比其他東(dong) 西吃得少很多,那是身體(ti) 裏的計量器在告訴他們(men) 的身體(ti) :“這種食物我們(men) 不想再吃了。”
作為(wei) 潛意識,特定的飽腹感似乎應該保護我們(men) 免於(yu) 吃太多同類型的食物。然而,情況卻並非完全如此。因為(wei) 我們(men) 的大腦真的很容易被“愚弄”。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測試人員吃顏色相同的聰明豆——比如說紅色。然後,不久之後,又給他們(men) 更多的聰明豆,這些豆的味道、質地和氣味都相同。奇怪的是,在吃第二份聰明豆時,測試者們(men) 吃其他顏色的豆會(hui) 比紅色的要多一些——他們(men) 的感官特異性飽腹感被人造食用色素“愚弄”了。我們(men) 的大腦可能會(hui) 假設,如果某樣東(dong) 西有不同的顏色,它也將具有不同的營養(yang) 價(jia) 值。因此,當我們(men) 看到更多顏色的聰明豆、彩虹糖、甜甜圈和裝滿冰淇淋的盤子時,我們(men) 會(hui) 比實際情況表現得更餓。因為(wei) 我們(men) 的大腦看到眼前這一切時會(hui) 說:“最好保持饑餓,這樣我們(men) 才能從(cong) 每種顏色中獲取營養(yang) 。”
更糟糕的是,現代的工業(ye) 垃圾食品經過專(zhuan) 門設計後,具備了各種質地、口味和顏色,它們(men) 可以盡可能地刺激我們(men) 的味蕾,讓我們(men) 吃下更多。
怎麽(me) 才能克服它,讓自己少吃點?
既然你能吃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你的大腦對你麵前的食物厭倦的速度,那麽(me) ,有沒有辦法確保你的大腦更快地感到無聊,這樣你就不會(hui) 吃得那麽(me) 多?辦法當然是有的。
首先,避開自助餐。自助餐中提供的種類太多了,即使你的目標不是讓餐館老板破產(chan) ,你也會(hui) 比平時吃得更多;其次,不要使用醬汁和其他調味品。或者至少隻堅持使用同一種調味品或醬汁。如果你先端上一盤加番茄醬的炸薯條,然後再端上一盤蘸蛋黃醬的炸薯條,你肯定會(hui) 吃下更多;第三,小口吃。收起你的大勺子,用茶匙或筷子吃飯。有研究表明,一口大小和啜飲多少都會(hui) 影響你的飽腹感,因為(wei) 感官特異性的飽腹感並不能衡量有多少特定食物進入了你的胃,而是衡量你吃了多少口;最後,記得要慢慢吃,不要狼吞虎咽。這會(hui) 延長你所吃食物的口腔暴露時間,你會(hui) 因為(wei) 厭倦而不會(hui) 吃太多。此外,通過慢慢吃飯,你還可以讓其他機製發揮作用,阻止進一步塞滿你的胃,例如額外的腸道牽張感受器和大量來自腸道的化學信號等。
至此,你應該能明白為(wei) 什麽(me) 你總是可以吃下甜點?這隻是因為(wei) 在吃飽主食之後,你的大腦已經厭倦了主食,但另外一種質地、顏色、味道和形狀都不同的東(dong) 西一旦擺在你麵前,你的胃口仍會(hui) 立刻恢複。(來源 中科院物理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