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小暑後一日熱三分 看古人有哪些消暑妙招

發布時間:2022-07-07 14: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民間有諺語稱:小暑後,一日熱三分,形象地說盡了小暑節氣氣溫之高。令人談熱色變的“三伏天”,也會(hui) 在小暑期間到來。那麽(me) ,古人有哪些消暑方法呢?專(zhuan) 家表示,早從(cong) 周代起,古人就學會(hui) 儲(chu) 藏冰塊供夏季飲用。此外,還發明了許多巧妙的消暑工具。

  【同期】二十四節氣保護傳(chuan) 承聯盟秘書(shu) 長 唐誌強

  尤其是北方,它有納冰塊窖冰的一個(ge) 習(xi) 俗。這個(ge) 習(xi) 俗其實從(cong) 周代就開始了,周王室為(wei) 了確保夏天有冰塊用,還專(zhuan) 門成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負責冰的人叫淩人。西漢時期還發明了7個(ge) 一丈長的大輪子轉,成為(wei) 大風扇,一人在轉,得以滿堂就會(hui) 覺得寒顫。還有像過去有一種叫水亭,通過水車把冰涼的水抽到屋頂,然後從(cong) 屋頂往下滲往下流,形成水簾,然後激起涼氣,讓水把熱氣帶走。

  【解說】專(zhuan) 家表示,小暑時節,民間還有許多與(yu) 吃有關(guan) 的習(xi) 俗。

  【同期】二十四節氣保護傳(chuan) 承聯盟秘書(shu) 長 唐誌強

  兩(liang) 吃就是吃新、食新,這個(ge) 時候小暑節氣就是夏糧不是已經收上來了,農(nong) 民會(hui) 用新米做好飯,供五穀大神祖先,祈求秋糧也要五穀豐(feng) 登。然後就是吃伏羊,到現在是江蘇徐州的一帶還有吃伏羊的習(xi) 俗,因為(wei) 伏季本來食欲就不好,會(hui) 營養(yang) 不良,所以這樣的話它既加強營養(yang) ,有酒有肉,提高食欲,增加人的抵抗力。

  【解說】小暑時節,氣溫升高,雨水也變多。為(wei) 防止發黴,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小暑晾曬書(shu) 籍、衣物的習(xi) 俗。

  【同期】二十四節氣保護傳(chuan) 承聯盟秘書(shu) 長 唐誌強

  兩(liang) 曬一個(ge) 是曬書(shu) ,盛夏時候多雨,而且易發黴,所以遇到晴天的時候要抓緊時間出來曬書(shu) 。就記載唐僧玄奘從(cong) 西天取佛經回來,過海的時候經文被海水浸濕了,六月初六這一天將經文取出來曬幹,後麵就把這個(ge) 日子變成曬書(shu) 的日子。還有一個(ge) 曬衣服,就是皇宮會(hui) 在六月初六為(wei) 皇帝曬龍袍,那麽(me) 從(cong) 宮中傳(chuan) 到民間,後來家家戶戶就選擇這個(ge) 時間在大門前暴曬衣服。

  在小暑這個(ge) 時節的各種習(xi) 俗也好,各種避暑的方法也好,都是非常的要順天應時的,都折射出我們(men) 中國鮮明的一個(ge) 思想理念,就是愉快的接受暑熱的到來。唐代詩人白居易寫(xie) 了一首消暑詩,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wei) 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yu) 人同。就是提醒人們(men) 在酷暑的時候保持心態的一個(ge) 寧靜。

  記者 王世博 北京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