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曬曬咱的國之重器 】給秧苗“吃小灶”: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

發布時間:2022-07-07 15: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曬曬咱的國之重器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沒有陽光、雨水和土壤,能種出糧食來嗎?

  農(nong) 業(ye) 科學家說:“能,而且長得更快!”

  2021年10月,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一幢泛著紅紫色柔光的玻璃小屋格外亮眼。

  這可是一座植物工廠。四層栽培架上,一排排水稻青苗齊整整紮在特殊的營養(yang) 液裏,在顆顆彩色LED節能燈的“撫觸”下,正奮力拔節。

  在這裏,稻子從(cong) 插秧到收獲隻需60天左右,比在常規大田的生長周期整整短了一半!

  這好比“坐火箭”的速度從(cong) 何而來?

  原來,植物生長依賴光合作用,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所需的光、溫、水、氣、肥等參數各有不同。在這座植物工廠裏,科學家摸透了水稻的脾氣,隻消精準模擬自然環境,把各項參數調節到最理想的狀態,給秧苗吃上“私人定製”的“小灶”,光合作用就自然加速了。提早開花,加速結果,稻子“早熟”也就夢想成真了。

  科學家說,這裏麵最難啃的“硬骨頭”是為(wei) 水稻量身定製最適合的光環境。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都市農(nong) 業(ye) 研究所植物工廠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楊其長介紹,陽光中包含著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可見光和紫外線等光譜,其中的紅、藍光對植物光合作用促進最大,其他光譜也對植物的開花、結實和色素形成具有獨特功能。

  但日常照明光和植物生長用光的差別可不小。“我們(men) 的很多試驗都失敗了,要麽(me) 把植物‘曬’死了,要麽(me) 就是長勢不行”,不斷摸索下,楊其長團隊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植物“光配方”思想,突破多項核心技術,終於(yu) 讓發光二極管——LED以不同的光譜配方模擬陽光成為(wei) 可能。

  營養(yang) 液代替泥土,無須擔心蟲害,不用噴灑農(nong) 藥……多種“黑科技”加持下,兩(liang) 個(ge) 月就成熟的水稻一年能收獲6茬。品質怎樣呢?“實驗已證明,這樣種出來的水稻不僅(jin) 周期短了,畝(mu) 產(chan) 有保證,品質也不錯。”楊其長說。

  不過,給水稻“吃小灶”、縮短它們(men) 生長周期的意義(yi) 可不僅(jin) 在於(yu) 增加產(chan) 量,在育種專(zhuan) 家眼中,這座植物工廠正是絕佳的水稻育種加速器。

  “高效的育種產(chan) 業(ye) 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傳(chuan) 統的水稻育種周期長,一年頂多能繁育2至3代,育成一個(ge) 新品種往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但依靠植物工廠,這一時空瓶頸就能被打破,從(cong) 而實現“快速育種”。

  不僅(jin) 如此,植物工廠育種加速器可以不受土地、空間和氣候條件的約束,若就近建在實驗樓或育種單位附近,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加代育種,將大大節省育種工作者的時間。

  楊其長說,未來,這座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有望實現每年6茬以上的“快速育種”,栽培層數甚至可以達到10層以上,“依靠植物工廠,這也為(wei) 水稻和其他作物的加代育種和高效栽培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

  事實上,智能植物工廠一直是國際高技術競爭(zheng) 的重要領域,但直到21世紀初,中國科學家才正式加入這條科研賽道。

  現在,我國已是植物工廠產(chan) 業(ye) 化發展最快的國家,擁有規模以上植物工廠200多座,產(chan) 品和技術裝備已走上國際舞台,推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

  在楊其長看來,為(wei) 育種加速,僅(jin) 僅(jin) 是植物工廠顛覆傳(chuan) 統農(nong) 作方式的一種可能,不久的將來,在非可耕地,在荒漠、戈壁甚至太空等特殊空間,人工打造一個(ge) 適宜農(nong) 作物生長的環境,植物工廠將大有可為(wei) ——“它代表著未來農(nong) 業(ye) 的發展方向!”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