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短視頻內容升級迭代 《胡同兒》裏看短劇市場風向標

發布時間:2022-07-27 13:53: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胡同兒(er) 》裏看短劇市場風向標【影視科班生紛紛下場 短視頻內(nei) 容升級迭代】

  近期快手短劇暑期檔活動“追劇一夏”正在進行,由王羽錚主演、陸添導演的快手星芒短劇《胡同兒(er) 》上線快手平台,每集2分鍾,僅(jin) 更新10集播放量就已破億(yi) 。

  讓人耳目一新的非典型短劇

  無論是充滿地域特色的大雜院生活氣息,還是氛圍感考究的懷舊風,京味兒(er) 撲麵而來的《胡同兒(er) 》的確是讓人耳目一新的非典型“短劇”:過往這個(ge) 賽道都是古偶、甜寵、搞笑題材的天下,而胡同文化、家庭倫(lun) 理情感則是長劇非常成熟的元素,《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正陽門下》等電視劇早已突破京味兒(er) 劇的地域限製,成為(wei) 幾代人共同的情感回憶。短劇《胡同兒(er) 》以精良的製作、拍好百姓故事的初心,站在短視頻行業(ye) 風口,為(wei) 打破長短視頻次元壁做了一次有益的嚐試。

  短劇《胡同兒(er) 》並非橫空出世。從(cong) 大背景看,2021年10月,在快手短劇行業(ye) 大會(hui) 暨快手星芒短劇升級發布會(hui) 上,快手短劇運營負責人於(yu) 軻宣布,“快手星芒計劃”將正式升級為(wei) “快手星芒短劇”。將通過內(nei) 容題材、創作扶持、商業(ye) 合作三大方向為(wei) 短劇創作者和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權益和助力,從(cong) 創作、推廣、收益等方麵打造良性的短劇生態蓄水池。在內(nei) 容上,最早快手短劇是以男女性受眾(zhong) 進行劃分,因此產(chan) 出了高甜劇場、爆燃劇場等類型。

  自2021年10月第二屆金劇獎過後,明確快手星芒短劇廠牌的同時,也將探索重心放在集中突破個(ge) 別題材上,包括“青春勵誌、國韻古風、都市職場、家庭共情、時代旋律”,《胡同兒(er) 》等到了培育的市場;從(cong) 個(ge) 體(ti) 來看,《胡同兒(er) 》的導演陸添、主演王羽錚都是科班出身,前者畢業(ye) 於(yu)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後者畢業(ye) 於(yu) 中戲表演專(zhuan) 業(ye) ,曾就職於(yu) 人藝。兩(liang) 位主創的專(zhuan) 業(ye) 背景的確令這部短劇在製作上比同類作品明顯提升,除了“短”,品質與(yu) 傳(chuan) 統長劇沒有明顯差別。

  同時,他們(men) 以個(ge) 人經曆鼓勵年輕的中戲北電“科班”畢業(ye) 生們(men) 打破行業(ye) 成見,勇於(yu) 下場嚐試,“拍短劇是當下年輕影視人最大的平台……我們(men) 是做創作的,需要的是輸出,誰不想在山上練好了功夫,下山去看看外麵的世界。不應該被所謂‘鄙視鏈’憋在山頭上”。

  導演陸添 骨子裏“為(wei) 百姓拍好故事”的情結

  2020年,快手官方下場,對優(you) 質短視頻創作者進行資源與(yu) 資金扶持,導演陸添開始正式與(yu) 快手合作短劇項目。年底,第一部《毛小旭的觸電人生》上映;2021年合作十部,2022年到目前為(wei) 止已完成十部。

  陸添是北京人,三十出頭剛剛結婚生女,再加上科班出身、骨子裏“為(wei) 百姓拍好故事”的情結始終都在,於(yu) 是結合胡同文化,講一個(ge) “奮鬥在北京的北京人”的念頭應運而生。

  創新意味著風險。陸添說,他本來也挺擔心《胡同兒(er) 》的市場反響,但是事實證明,短視頻平台觀眾(zhong) 也挺喜歡看家常裏短。創作中陸添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這種長劇的優(you) 勢題材轉化成短劇的高效輸出,畢竟電視劇一集有40分鍾去慢慢鋪墊“張大民”的喜怒哀樂(le) ,而如果不能讓觀眾(zhong) 在《胡同兒(er) 》身上停留十秒鍾,就徹底失去了機會(hui) 。

  最終打破這個(ge) “次元壁”的,陸添認為(wei) 跟傳(chuan) 統長劇一樣,也是劇本的精確打磨、演員表演的高度匹配。“長劇如果是良心劇,剪成多碎都好看,但也有很多粗製濫造,非要把20集注水成40集。”

  據悉,在創作《胡同兒(er) 》時,陸添除了帶領編劇團隊,將三十而立的年輕人麵臨(lin) 的具體(ti) 問題精心嵌入劇本,還投入了很多有感而發的共情。例如特意將時代背景拉回到2006年前後,“對於(yu) 90後,那是能引起他們(men) 共鳴的一個(ge) 時期,經濟發展、奧運會(hui) ,甚至很多經典歌曲都在那時迸發……劇中大家都在聽周傑倫(lun) 的歌、看小龍女,現在我們(men) 還在討論周傑倫(lun) 的新歌和劉亦菲。經典的東(dong) 西很難磨滅,這種戲裏戲外的呼應,我覺得觀眾(zhong) 是認的。”陸添說。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在得年輕人得天下的短劇領域,陸添卻大膽將《胡同兒(er) 》的目標觀眾(zhong) 群設定在30到50歲的用戶,“我不認為(wei) 大家都要一味去迎合年輕用戶,其實我的創作意圖是在符合大眾(zhong) 審美的情況之下,讓更加有生活閱曆的人們(men) 去看。”

  主演王羽錚 準備“羽錚”這個(ge) 角色用了33年

  《胡同兒(er) 》能在快手平台取得短劇題材的巨大突破,用導演陸添的話說,男主人公羽錚的扮演者王羽錚“這張臉很重要”。在短視頻平台,他的個(ge) 人賬戶@北京小夥(huo) ·羽錚憑借犀利的段子在全網擁有數千萬(wan) 粉絲(si) 。在這部短劇中,王羽錚本人、網紅“北京小夥(huo) 羽錚”和男主人公羽錚三者的身份發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他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自己為(wei) 這個(ge) 角色,“準備了33年”。

  2019年,在電視劇組漫長的通告等待間隙,新人王羽錚開始和搭檔嚐試拍攝短視頻。“拍著拍著,你的好惡、審美、性格就會(hui) 顯現出來。我比較渴望表達,也擅長表達,慢慢就形成了接近現實、根據熱點將群眾(zhong) 的聲音加以提煉,‘正能量的暴力輸出’風格”,@北京小夥(huo) ·羽錚迅速走紅。

  雖然轉型短視頻後,王羽錚擁有了話語權和網紅身份,但他骨子裏對表演的敬畏和專(zhuan) 業(ye) 底色並未減少,或者說正是這種專(zhuan) 業(ye) 精神,才讓他的短視頻作品與(yu) 眾(zhong) 不同。“一開始我接短視頻是因為(wei) 這幾年行情不好,沒有戲,我總是在琢磨怎麽(me) 才能維持一個(ge) 演員的狀態,@北京小夥(huo) ·羽錚是我維係演員能量的方式。慢慢地經濟上有點扶持,到現在,這份工作更多是一種使命感。”王羽錚說,短視頻的用戶的確看似喜歡刺激的東(dong) 西,這是人的本能,實際上是你喂他什麽(me) ,他就吃什麽(me) ;而身為(wei) 文藝工作者,除了要學會(hui) 跟用戶打成一片,還應該始終繃著一根弦,那種稍微把口味提高一點的小火苗不能滅,這是支撐他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大環境是這樣,但是我們(men) 每個(ge) 人其實也是大環境,我們(men) 可以讓大環境變得更好一點。”

  王羽錚2011年中戲表演係畢業(ye) 之後,在話劇舞台呆了六年,曾經跟何冰、宋丹丹、濮存昕等同台演過《窩頭會(hui) 館》,前輩的藝術滋養(yang) 和京味大戲的獨特魅力,讓北京土著王羽錚一直心心念念拍一部地道北京劇,導演陸添帶著《胡同兒(er) 》劇本找到他,一拍即合。

  文/本報記者 楊文傑

  統籌/滿羿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