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天工蘇作》:古韻匠心成就江南藝術

發布時間:2022-07-27 15: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周安華(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亞(ya) 洲影視與(yu) 傳(chuan) 媒研究中心主任)、劉垚娜(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關(guan) 注非遺文化的記錄與(yu) 傳(chuan) 播,對於(yu) 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意義(yi) 。前段時間,由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和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管理辦公室(蘇州市文化研究中心)聯合出品的非遺紀錄電影《天工蘇作》上映,受到了各界觀眾(zhong) 的廣泛好評。該片還“揚帆出海”,登陸北美,首輪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溫哥華和多倫(lun) 多的主流院線同步上映。7月下旬開始,還登陸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主流院線。人們(men) 被這部致敬工匠藝人的電影深深打動,為(wei) 其精工細作的鑽研精神、巧奪天工的非遺之美、深邃濃厚的人文內(nei) 涵所感染、讚歎與(yu) 自豪。

  《天工蘇作》聚焦古韻蘇州,以12位來自不同工藝領域的非遺傳(chuan) 承人的視點,較為(wei) 全麵地呈現蘇州的燈彩、核雕、宋錦、明式家具、蘇繡、香山幫營造、緙絲(si) 、玉雕等9項代表性傳(chuan) 統工藝,運用頗具匠心的移情敘述方式,深度挖掘工匠所秉持的“講究、哲思和溫度”之造物理念,在回溯傳(chuan) 世蘇作於(yu) 曆史文化長河中命運流轉的同時,更立足於(yu) 現代發達的科技與(yu) 互聯網語境,探尋千年文化珍寶之革新與(yu) 突圍的希望征途。

  紀錄電影《天工蘇作》飽含對曆史的溫情凝視,用近乎白描的敘事手法,在蘇作匠人們(men) 吳儂(nong) 細語的敘述中,向觀眾(zhong) 展示他們(men) 研究、製作工藝品時的動作細節與(yu) 考究過程。編導在拍攝蘇州燈彩的傳(chuan) 承人汪筱文製作蘇燈時,從(cong) 紮架到裱糊再到套色,從(cong) 自製蠟盤至切割光孔,無一不細致展現其複雜煩瑣的製作工序。對於(yu) 宋錦傳(chuan) 承人錢小萍借助顯微鏡研究宋錦立體(ti) 複雜的結構序列,將宋錦的編製代碼圖譜記錄於(yu) 紙麵,檢查花樓織機出現的細微問題,設計宋錦圖樣等過程的記錄,令觀眾(zhong) 感受到極其專(zhuan) 業(ye) 與(yu) 敬業(ye) 的人文品格。明式家具傳(chuan) 承人宋衛東(dong) 堅持手工鍛造,從(cong) 打磨木器表麵的坑窪與(yu) 瑕疵,到給木料上漆,待晾幹後反複打磨上漆至少二十多次,如此精細的傳(chuan) 統手工製作過程在導演的鏡頭下充滿儀(yi) 式感與(yu) 靈動性,“貴精不貴麗(li) ,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大氣簡約躍然於(yu) 屏。當文人的巧思遇到匠人的巧手,當古人的智慧結合科學的原理,蘇州手作在千百年間完成了從(cong) 工巧到藝術的蝶變,成就其獨特的蘇作精神與(yu) 人文魅力。

  《天工蘇作》通過故事化的敘述,深入體(ti) 察匠人心靈深處的情感激蕩,展現他們(men) 鮮活的憂歡、困惑、選擇與(yu) 期望,建構出一個(ge) 令觀眾(zhong) 產(chan) 生情感轉向的共情空間。圍繞船點技藝,影片向我們(men) 講述了一個(ge) 沉睡的手藝可以被親(qin) 情喚醒的溫馨故事。影片通過娓娓道出的溫情故事,於(yu) 情感細微處挖掘意蘊更為(wei) 廣闊、內(nei) 涵更為(wei) 深刻的人文傳(chuan) 統與(yu) 關(guan) 懷,讓我們(men) 不僅(jin) 能夠感知並理解手藝,更能共情他們(men) 的困境、夢想與(yu) 追求。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天工蘇作》不僅(jin) 展示了中國古老技藝的魅力,更體(ti) 現了當代中國人的處世態度和價(jia) 值觀念,弘揚了新時代的中國工匠精神。

  擇一事終一生,是每一位匠人的畢生操守。而如何在時代的更迭中做到守正且不斷創新,也是所有匠人都要麵對的人生難題。在悠遠綿長的文化脈絡中,非遺曾遵循自身的步伐與(yu) 節奏,嬗遞傳(chuan) 承。但在曆經機械工業(ye) 浪潮與(yu) 現代經濟衝(chong) 擊的洗練後,散落於(yu) 民間的非遺文化正在逐漸失去它們(men) 的原生土壤,甚至麵臨(lin) 著傳(chuan) 承凋敝乃至消亡殆盡的艱難處境。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工匠藝人在捍衛傳(chuan) 統的同時,更應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迎接新時代的考驗。

  編導者匠心獨運,圍繞“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設置了主要的衝(chong) 突線,張弛有度地展現了以蘇繡和香山幫營造為(wei) 代表的匠人團體(ti) 所麵臨(lin) 的困境,貫穿著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夢想與(yu) 現實、集體(ti) 和個(ge) 人的矛盾衝(chong) 突。兩(liang) 千多年來,蘇繡能夠長盛不衰,皆有賴於(yu) 繡娘們(men) 思想靈活的變通與(yu) 技法的革新。

  《天工蘇作》記錄並呈現了關(guan) 於(yu) 蘇州非遺的典範文本。影片鮮明的地緣特色,溫婉的蘇州韻味,通過營造煙雨姑蘇、青衣瓦巷、槳聲燈影的唯美意境,在幽幽淡香中,我們(men) 獲得了回望曆史的生動視角,觸碰與(yu) 撫摸了比記憶和想象更為(wei) 動人真切的蘇州古韻。當巧奪天工的蘇作作為(wei) 大時代的一個(ge) 側(ce) 影,在充滿溫情的故事敘述中,被納入廣闊的銀幕世界,於(yu) 巷陌深處隱喻和勾勒,作品就獲得了一種超越遺產(chan) 視野、聚焦人文關(guan) 懷與(yu) 民族文化複興(xing) 的藝術力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