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力弘揚茶文化 用心講好茶故事

發布時間:2022-07-27 15:58:00來源: 普洱日報

  近年來,普洱市深挖文化內(nei) 涵,積澱文化財富,大力弘揚普洱茶文化,用心講好普洱茶故事。

  打造文化平台。報刊聯合發力,打造優(you) 質平台。《普洱》雜誌自2006年創刊以來,致力於(yu) 服務普洱茶產(chan) 業(ye) 發展,成了溝通普洱茶科學、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消費市場之間的橋梁。在辦刊過程中,《普洱》雜誌不斷創新思維,推動雜誌向市場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在傳(chuan) 播普洱茶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普洱茶產(chan) 業(ye) 多元協同並進。2010年開始,創造性地推出了每年一次的“全國讀者俱樂(le) 部茶山行”活動。2016年,與(yu) 加拿大《茶之旅》雜誌合作,使普洱茶文化通過《茶之旅》雜誌傳(chuan) 播到國外30多個(ge) 國家。截至2021年11月,《普洱》雜誌共計出版156期,累計出版發行近420多萬(wan) 冊(ce) ,累計讀者群達6000多萬(wan) 人次,發行覆蓋中國的34個(ge) 省會(hui) 城市、直轄市以及行政區,是目前中國發行量最大的茶專(zhuan) 業(ye) 雜誌,被業(ye) 界譽為(wei) “中國茶文化第一品牌、雲(yun) 南的文化名片”。2021年8月16日,《普洱》雜誌普洱茶文化拉薩傳(chuan) 播中心在西藏自治區揭牌成立,此次與(yu) 拉薩市淨雲(yun) 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普洱茶文化拉薩傳(chuan) 播中心,秉承“生態保護、鄉(xiang) 村振興(xing) 、民族發展、文化傳(chuan) 承、健康共享”的宗旨,著力打造成西藏各民族群眾(zhong) 了解普洱茶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及普洱茶文化的重要IP,為(wei) 茶產(chan) 業(ye) 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養(yang) ,促進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2022年1月,普洱日報《普洱·茶視界》欄目創刊,設立“茶事新知”“茶道新生”“茶味新鑒”三個(ge) 子欄目,傳(chuan) 播普洱茶的新認知、新行動以及普洱茶界新鮮事,展現新茶馬古道的新發展、新變化,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有機的消費觀念,喝出健康、喝出時尚、喝出“新”味道,取得了良好傳(chuan) 播效果,贏得了業(ye) 界和讀者的廣泛讚譽。

  編撰文化作品。普洱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xi) 委聚焦普洱市最具曆史意義(yi) 、長遠意義(yi) 和較大文化價(jia) 值的重要內(nei) 容,以“古茶、古府、古道”為(wei) 主題,成功策劃出版普洱茶文化係列書(shu) 籍,即普洱茶文化三部曲:《普洱古樹茶》(第一部)、《普洱府史料》(第二部)、《普洱茶馬古道》(第三部)。《普洱古樹茶》(第一部)全麵係統地記述了普洱古樹茶資源的概念、分布、特點等內(nei) 容,為(wei) 進一步挖掘、保護和利用好古茶樹資源,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依托古茶樹資源發展壯大普洱茶產(chan) 業(ye) 提供了重要文獻資料。《普洱府史料》(第二部)深度挖掘普洱府時期的第一手史料,極大地豐(feng) 富了雲(yun) 南古代和近代史的內(nei) 容,彰顯了普洱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為(wei) 進一步展示普洱深厚文化底蘊和構築堅定文化自信的普洱力量提供了重要文獻資料。《普洱茶馬古道》(第三部)用曆史與(yu) 現實賡續存在的事實,再次確認了茶馬古道的源頭在普洱,證實了從(cong) 普洱起源向國內(nei) 外輻射的5條茶馬古道與(yu) 著名的“絲(si) 綢之路”一樣聲名遠揚的論斷,為(wei) 進一步豐(feng) 富和推動茶馬古道文化研究,傳(chuan) 承茶馬古道精神和申報茶馬古道世界文化遺產(chan) 提供了重要文獻資料。“普洱茶文化三部曲”的成功編撰,是近年來普洱文史資料編撰的一個(ge) 重大突破,為(wei) 進一步弘揚普洱優(you) 秀曆史文化、普洱茶文化、普洱茶馬古道文化,搶占普洱茶文化、普洱茶馬古道文化的製高點,掌握普洱茶文化、普洱茶馬古道文化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普洱作為(wei) 普洱茶文化之源和普洱茶馬古道之源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重視文化人才。為(wei) 茶文化傳(chuan) 播者發揮好自身優(you) 勢和作用提供了廣闊平台。肖時英被業(ye) 內(nei) 稱為(wei) “雲(yun) 南無性係茶樹良種之父”,榮獲“雲(yun) 南省第二批雲(yun) 嶺工匠”等稱號,多次獲得“雲(yun) 南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黃桂樞編著出版了《中國普洱茶文化研究》《普洱茶文化大觀》等著作。杜春嶧是瀾滄古茶創始人、瀾滄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長,榮獲“普洱茶傳(chuan) 承工藝大師”“雲(yun) 南省優(you) 秀民營企業(ye) 家”等稱號。他們(men) 長期致力於(yu) 普洱茶良種繁育、加工工藝提升和普洱茶文化研究、傳(chuan) 播,為(wei) 弘揚普洱茶文化、發展普洱茶產(chan) 業(ye) 、打響普洱茶品牌做出了積極貢獻。普洱市普洱茶研究學者楊中躍和普洱市職業(ye) 教育中心國家一級茶藝技師張義(yi) 賢曾受邀訪問韓國世翰大學孔子學院,參加該學院舉(ju) 辦的“首屆韓·中茶文化講座及品茶會(hui) ”。楊中躍作了普洱茶文化知識專(zhuan) 題講座,張義(yi) 賢作了主題為(wei) “茶香,歸處”的茶藝表演,與(yu) 韓國的普洱茶愛好者進行了深入交流。普洱市關(guan) 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hui) 創辦了“小小茶藝師”培訓班,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為(wei) 抓手,結合普洱茶產(chan) 業(ye) 發展,依托獨特資源,培養(yang) 本土人才。活動自2007年創辦以來共培訓了3200多名“小小茶藝師”,在推進茶藝培訓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以及弘揚普洱茶文化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張國營 盧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