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保藏傳承中華文化種子

發布時間:2022-07-27 17:46:00來源: 光明網

  7月23日,中國國家版本館舉(ju) 行落成典禮——依山而建的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曆時3年建設,目前均已竣工。建設國家版本館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批準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國國家版本館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開館後將全麵履行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傳(chuan) 承職責。

  中央總館文瀚閣——

  文化殿堂 大國氣象

  本報記者 張 賀

  “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新時代標誌性文化傳(chuan) 世工程,將永久保藏具有重要曆史文化傳(chuan) 承價(jia) 值的各類版本資源,建設目標是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進文明對話。”中國國家版本館黨(dang) 委書(shu) 記、館長劉成勇說,“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意義(yi) 重大。”

  劉成勇說:“我國曆朝曆代都把版本保藏傳(chuan) 承放在重要位置,從(cong) 周朝的守藏室、秦朝的石室,到漢代的天祿閣、唐代的弘文館,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淵閣、清代的四庫七閣,專(zhuan) 藏機構綿亙(gen) 千年。中國國家版本館建設,構築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就是著眼於(yu) 中華版本資源的永久安全保藏。這對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複興(xing) 的文化根基具有重大意義(yi) 。”

  修典興(xing) 藏,展品涵蓋十大版本類型

  據介紹,中國國家版本館中的“版本”二字是廣義(yi) 的概念,作為(wei) 曆史文化載體(ti) 的版本資源,除了大眾(zhong) 所熟知的圖書(shu) 版本之外,古今中外所有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資源都可稱為(wei) “版本”。中國國家版本館的保藏範圍目前有十大類。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類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時吸納具有曆史文化傳(chuan) 承價(jia) 值的中華古籍、革命文獻、宗教文獻、雕版拓片、碑帖家譜、錢幣郵票、影視劇數字版和外國精品版本等。

  目前,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入藏版本量共1600萬(wan) 餘(yu) 冊(ce) ,開館展品涵蓋十大類版本類型、上萬(wan) 件展品。中國國家版本館的重要功能就是征集出版版本資源,工程建設3年來,麵向全國580餘(yu) 家圖書(shu) 出版單位和1萬(wan) 餘(yu) 家報刊出版單位,從(cong) 2020年起按照每種4份的新要求征集出版物版本,同時征集保藏一份數字版樣本。

  據介紹,構建“1+3”中華版本資源保藏體(ti) 係的目的是確保文化安全。3個(ge) 分館是中央總館的異地災備中心,總分館版本相互備份、異地保藏,確保中華版本免遭各類災害損毀,永久安全保藏。

  劉成勇說:“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載體(ti) ,反映和見證著一個(ge) 時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動和支撐一個(ge) 民族的發展進步。盛世修典興(xing) 藏是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有了修典興(xing) 藏,更彰顯盛世氣度。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盛世重版本、藏版本,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展藏結合,構建特色展陳體(ti) 係

  豐(feng) 富的藏品為(wei) 中國國家版本館打造精品展覽奠定了基礎。據介紹,總館初步規劃的展覽有“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斯文在茲(zi) ——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見證偉(wei) 業(ye) ——中華民族複興(xing) 版本展”以及“版本工藝”“中國郵票”“中國貨幣”等專(zhuan) 題展覽。同時,還設置了國家書(shu) 房和文瀚廳兩(liang) 個(ge) 精品陳列,以及北區庫房地下一層和洞庫特色庫展,構建融合圖書(shu) 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等多種場館功能形態於(yu) 一體(ti) 的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特色展陳體(ti) 係。

  走進宏偉(wei) 壯觀的文華堂國家書(shu) 房,隻見44個(ge) 巨型書(shu) 櫃陳列四周,3萬(wan) 餘(yu) 冊(ce) 具有傳(chuan) 世價(jia) 值的經典著作呈現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文瀚廳陳列珍貴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四庫全書(shu) 》《永樂(le) 大典》《古今圖書(shu) 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選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

  總館同時突出展藏結合,在洞庫設立“淵溯津瀾——《四庫全書(shu) 》文瀚合璧”古籍庫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四閣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

  山水交融,設計體(ti) 現中國文化元素

  中國國家版本館作為(wei) 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建設工作緊緊圍繞“傳(chuan) 世工程”定位,建築本身也是精品,建築麵積達9.95萬(wan) 平方米,保藏區(含洞藏)麵積達5.2萬(wan) 平方米。

  走進坐落於(yu) 北京中軸線北燕山腳下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猶如走入一座傳(chuan) 統園林,處處可見中華文化的獨特風格與(yu) 韻味。中國傳(chuan) 統建築中的亭、台、樓、閣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大型建築依山而上,逐級提升,彰顯山水交融、露隱相間、館園結合的特色。

  矗立在文華堂南廣場的“賡續文脈”印章雕塑,由邊長1.6米的整塊壽山石雕刻而成,是迄今為(wei) 止中國最大的一枚壽山石印章。詮釋藏書(shu) 文化的文瀚八景、國家書(shu) 房內(nei) 來源於(yu) 宋代石刻天文圖的星空穹頂、洞庫拱頂的飛天壁畫、兼具傳(chuan) 統建築神韻與(yu) 時代精神的文瀚廳……富有中國文化元素的設計隨處可見。

  文瀚閣作為(wei) 中國藏書(shu) 文化的代表空間,是中國國家版本館的標誌性建築和點睛之筆,位於(yu) 中軸北端,是整個(ge) 序列的製高點,坐落在台基之上,烘托建築的恢弘之勢。同時借鑒敦煌莫高窟九層樓的神韻,讓建築如殿堂般典雅莊重,似禮器般謙遜仁和,充分展現大國形象和新時代風采。

  劉成勇表示,重大文化工程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也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文化標識。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就是要從(cong) 精神層麵、文化層麵打造新時代中國的標識,樹立起神州大地的文化地標。“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文濟閣、杭州文潤閣、廣州文沁閣,分布在我國的東(dong) 西南北,保藏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既各有側(ce) 重、各具特色,又遙相呼應、渾然一體(ti) ,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表達,也應當成為(wei) 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依托。”劉成勇說。

  西安分館文濟閣——

  大氣典雅 漢唐風格

  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文濟閣位於(yu) 陝西西安,南倚秦嶺北麓名山圭峰,北望渭河,總建築麵積達8.25萬(wan) 平方米,主體(ti) 為(wei) 高台建築,呈現出大氣磅礴的漢唐風格。

  “‘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漢唐氣象、中國精神’是設計的主導思想。總體(ti) 格局力求方正、大氣、典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項目總設計師張錦秋介紹。

  從(cong) 高處俯瞰西安分館,南北場地高差巨大。張錦秋說:“項目場地南北高差達70米,坡度為(wei) 15.7%。為(wei) 保證功能的合理性並節約土方,通過地形建模將現場分為(wei) 6層台地,並設計運用了擋土牆、綠坡等。同時,利用擋土牆麵設計了反映陝西特色的文化牆,多處擋土牆麵采用竹紋機理的處理,成為(wei) 環境設計的一大特色。”

  “為(wei) 彰顯特色,同步推進內(nei) 容建設,陝西省委省政府全麵立體(ti) 做好版本征集工作,分別組織省直文化係統開展專(zhuan) 題征集、市縣層麵開展社會(hui) 征集、省直單位開展行業(ye) 征集。”陝西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蒿慧傑介紹。據初步統計,西安分館開館初期可征集到版本資源209萬(wan) 冊(ce) (件)、數字資源160TB。

  同時,結合陝西文化特色,西安分館精心設置展覽,以繪畫、圖文展板、圖表、互動多媒體(ti) 、雕塑、油畫和場景複原等為(wei) 輔展展品,調集陝西存藏的文獻古籍以及其他版本資源,同時利用複製品、影印件、照片等豐(feng) 富展覽內(nei) 容和表現形式,以圖書(shu) 裝置和新媒體(ti) 方式創意呈現,增加互動體(ti) 驗形式,體(ti) 現展覽主題、版本特性、時代特色。

  (本報記者 張丹華)

  杭州分館文潤閣——

  山水悠然 江南宋韻

  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文潤閣,坐落於(yu) 浙江杭州餘(yu) 杭區,不遠處便是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總建築麵積達10.31萬(wan) 平方米。

  “以藏為(wei) 主、藏展結合”,杭州分館是集圖書(shu) 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展覽館等多種場館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場館,具有保藏、展示、研究和交流等功能。同時,這裏也是中央總館異地災備庫、江南特色版本庫以及華東(dong) 地區版本資源集聚中心。

  “南園北館、館園一體(ti) ”,走進杭州分館,如同置身於(yu) 中國古典山水畫中。遠遠望去,由龍泉青瓷拚成的一扇扇高十餘(yu) 米的屏扇顯得格外醒目。杭州分館建築主創設計師王澍介紹,通過機械控製,每扇門既可以呈折扇式,也可以排成一麵平鋪的屏風,如同宋代的畫屏。

  “建築之外是內(nei) 容建設,我們(men) 一是圍繞宋韻文化,二是著重江南版本,三是麵向長三角和長江流域。”杭州分館籌建組組長吳雪勇表示。立足浙江,麵向長三角,輻射長江流域,杭州分館通過單位呈繳、社會(hui) 征集“雙線”並進的方式開展版本征集工作。目前已接收單位、社會(hui) 呈繳、捐贈的各類版本累計100萬(wan) 冊(ce) (件)。

  在接受捐贈的同時,館內(nei) 也為(wei) 珍稀版本提供寄存代管服務。杭州分館配備了恒溫恒濕空調係統和智能管理係統,也是浙江省防護水平和安保等級最高的場館。

  “未來,杭州分館將通過保護修複、整理出版、展覽展示、數字化服務等方式,加快中華版本資源開發利用,充分發揮版本資源優(you) 勢,提升中華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功能。”吳雪勇說。

  (本報記者 竇 皓)

  廣州分館文沁閣——

  時代氣息 嶺南印象

  距廣東(dong) 廣州中心城區約90公裏,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文沁閣坐落於(yu) 廣州市從(cong) 化區美麗(li) 的鳳凰山麓、流溪河畔。據介紹,廣州分館總用地規模為(wei) 24.69萬(wan) 平方米,總建築麵積9.43萬(wan) 平方米。

  廣州分館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團隊設計,建築群以“中華典藏、嶺南山水、時代新韻、文明燈塔”為(wei) 總體(ti) 設計構思,整體(ti) 布局依山就勢,層次遞進,四周環繞人文與(yu) 自然交融的嶺南園林,營造傳(chuan) 統形製與(yu) 嶺南山水高度融合的禮樂(le) 格局。

  流溪河水縈繞的前廣場,五嶺造型的館名石,書(shu) 卷理念的文沁橋……廣州分館的建築從(cong) 禮樂(le) 格局、大國氣象、嶺南風物、地域氣候等角度對嶺南傳(chuan) 統建築工法進行現代化轉譯。文沁閣主樓從(cong) 眾(zhong) 多嶺南傳(chuan) 統禮儀(yi) 建築中提煉“嶺南印象”,將適應嶺南氣候的現代外牆工法與(yu) 傳(chuan) 統雕刻藝術肌理進行結合,呈現出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鮮明的嶺南特色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共同打造南粵大地的中華文化殿堂。

  廣州分館可入藏版本數量約256萬(wan) 冊(ce) (件)。廣州分館綜合運用呈繳、無償(chang) 調撥、寄存代管、資源交換、采購競拍、社會(hui) 募集、專(zhuan) 題征集、掛牌收編、移交等方式,分門別類多渠道實施征集。

  目前,特色版本初具規模,館藏重點曆史文獻、嶺南文化、僑(qiao) 批僑(qiao) 刊、票據票證、音響唱片、科學技術等各類特色版本20多萬(wan) 冊(ce) (件),入藏港澳台版本8萬(wan) 多種,收集海外版本約2萬(wan) 種。

  (本報記者 洪秋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