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湖”二十年 一路好風景
核心閱讀
從(cong) 2002年起,“高原明珠”青海湖在盛夏總會(hui) 迎來國際知名、亞(ya) 洲頂級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賽事高海拔、高強度、高難度的特點,更好地體(ti) 現了自行車運動的魅力,賽段串聯起清清黃河、巍巍丹霞、茫茫戈壁,成為(wei) 青海壯美高原風光和獨特人文風情的展示舞台,也成為(wei) 當地賽事產(chan) 業(ye) 、全民健身、多業(ye) 態融合等方麵的發展平台。
盛夏,青海正式進入騎行時間。第二十一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下簡稱環湖賽)如約而至,參賽車手將於(yu) 7月27日至8月3日,進行8個(ge) 賽段、總距離約1488公裏的比賽。隨著車輪經過碧波蕩漾的青海湖、靈動清澈的鹽湖,駛過蒼涼雄渾的戈壁灘、巍峨聳峙的達阪山,青海將展現一路美景、一路活力。
從(cong) 2002年到2022年,環湖賽在辦賽者的努力下、參賽者的拚搏中、觀賽者的陪伴裏,成為(wei) 亞(ya) 洲頂級公路自行車賽和海拔最高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經過20年積澱,這項賽事不僅(jin) 成為(wei) 展現自行車運動魅力的舞台,也成為(wei) 連接大美青海與(yu) 世界的平台。
辦賽——
提高青海知名度、大眾(zhong) 參與(yu) 度,讓賽事成為(wei) 大家的環湖賽
2002年夏,當時27歲的汪憲忠還隻是環湖賽的一名普通觀眾(zhong) 。“百多輛自行車飛速駛過,觀眾(zhong) 呐喊加油伴著陣陣驚呼,現場聲浪一波接著一波。”他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hui) 深度參與(yu) 到辦賽工作中。
“我2006年來到省體(ti) 育局工作,才知道當年誌願者、教練都是住著帳篷服務賽事的,連工作車輛都是借來的。”已是本屆環湖賽組委會(hui) 辦公室執行副主任的汪憲忠滿是感慨,“參與(yu) 者的如火熱情加上青海獨具優(you) 勢的天然條件,是我們(men) 辦好環湖賽的最大底氣。”
青海當年舉(ju) 辦環湖賽,目的是打造高原特色體(ti) 育賽事,使世界了解青海,讓青海走向世界。汪憲忠說:“‘大美青海’仿佛天然的自行車賽場,能滿足長途距離、多樣賽段、氣候適宜、景觀豐(feng) 富等多日行車賽的辦賽要求。”
談及今年的環湖賽,汪憲忠滿是期待:“賽事線路貫穿了青海湖、貴德清清黃河、海東(dong) 河湟穀地、茶卡壹號鹽湖等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還串聯起海南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察爾汗鹽湖、龍羊峽水電站等產(chan) 業(ye) 園區。觀眾(zhong) 在欣賞高原美景的同時,還可以了解青海在清潔能源、鹽湖產(chan) 業(ye) 等方麵的發展。”
這20年間,環湖賽克服了基礎設施滯後、辦賽經費不足、專(zhuan) 業(ye) 人才缺乏等困難,實現了從(cong) 最初的一家辦賽,到2011年的跨省騎行,再到2019年將專(zhuan) 業(ye) 組比賽辦到匈牙利……至今累計吸引超過2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近400支車隊參賽。
“辦好環湖賽是全省人民的期望,要像‘接力賽’一樣辦下去,還要越辦越好。”汪憲忠說,“環湖賽如今形成了環青海湖聯賽、大學生環湖賽、省青少年錦標賽等係列賽事活動,既豐(feng) 富了環湖賽內(nei) 容,也提高了大眾(zhong) 參與(yu) 度,讓賽事成為(wei) 大家的環湖賽。”
既走向世界舞台,也帶動當地發展,以賽事活動為(wei) 基礎,環湖賽的市場化運作日臻成熟。“我們(men) 探索‘體(ti) 育+’,注入美食節、文化節、電影節等文旅元素,讓環湖賽融入城市發展,成為(wei) 展示青海壯美風光、人文特色的平台。”汪憲忠介紹,據評估,2021年環湖賽為(wei) 所有舉(ju) 辦地共計帶來8.18億(yi) 元經濟效益,較上年整體(ti) 增長8.3%。
環湖賽的舉(ju) 辦,不僅(jin) 促進了體(ti) 育與(yu) 生態、旅遊、文化的深度融合,還帶動了道路、生態等方麵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而這些改變也將為(wei) 環湖賽進一步發展築牢根基。汪憲忠說:“截至去年底,全省公路總裏程達8.62萬(wan) 公裏,其中農(nong) 村公路通車總裏程達6.45萬(wan) 公裏,這意味著環湖賽未來的賽道選擇也會(hui) 更加多樣化。”
參賽——
經典賽段、知名車手越來越多,帶動自行車運動項目發展
位於(yu) 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紮碾公路,連通紮隆溝至碾伯鎮,是青海省六盤山片區重點交通扶貧項目;穿行北山國家森林公園和上北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沿途叢(cong) 林密布、山川秀美,2021年被列入環湖賽賽程。
7月的陽光照耀著路麵,青海省天佑德洲際自行車隊在此進行賽前訓練。28歲的隊員張誌善是去年環湖賽黃色領騎衫和爬坡圓點衫的雙料得主,他出生在西寧市湟源縣日月山村,第一屆環湖賽第六賽段便途經此處,“從(cong) 小就看著車隊從(cong) 家門口經過”。
“每年環湖賽,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著板凳、吃食,天沒亮就趕到路邊等待。雖然車隊經過隻有幾分鍾,但那飛快的速度、專(zhuan) 業(ye) 的裝備,讓大家直呼‘砝碼’(青海方言,意為(wei) 厲害),也把騎行的種子種在了我心裏。”2011年,17歲的張誌善成為(wei) 青海省體(ti) 育工作二大隊的一名車手。兩(liang) 年之後,19歲的他成為(wei) 當時省內(nei) 最年輕的參賽車手,終於(yu) 圓夢環湖賽。
參賽多年,環湖賽見證了張誌善的成熟,張誌善也見證了環湖賽的成長。“賽段設計一直在優(you) 化完善,兼顧難度和風景,經典賽段越來越多,比如展示城市風貌的‘西寧繞圈賽’、青海最美公路‘西寧—互助十二盤’、青海湖最佳觀景賽段‘茶卡—鳥島’……”張誌善說,“環湖賽近幾年還吸引了環意大利賽總冠軍(jun) 庫內(nei) 戈、環西班牙賽總冠軍(jun) 羅格利奇等國際知名車手,讓我們(men) 有學習(xi) 趕超的機會(hui) ,這比奪得名次更寶貴。”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運動員幾天下來的比賽成績,也展示著運動項目長期的發展成果。張誌善介紹,在傳(chuan) 統的訓練基礎上,教練還會(hui) 定期對車手的生理生化數據進行精準監測,從(cong) 而量身定製訓練和參賽計劃,“工作組人員的服務也越發國際化、專(zhuan) 業(ye) 化,我們(men) 就一心打比賽,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
環湖賽的持續舉(ju) 辦,還伴隨著青海省青少年自行車後備人才體(ti) 係的逐步建立。“目前,我們(men) 形成了省市級體(ti) 育傳(chuan) 統校、青少年俱樂(le) 部、體(ti) 育職校到省隊乃至國家隊的培養(yang) 體(ti) 係,後備車手培養(yang) 也逐漸與(yu) 職業(ye) 車隊接軌,競技自行車人才培養(yang) 的通道更加通暢。”青海省自行車運動協會(hui) 秘書(shu) 長張小龍說,據統計,青海現有自行車俱樂(le) 部約100家,騎行愛好者約6萬(wan) 人,自行車器材年銷售額近千萬(wan) 元,騎行消費產(chan) 值更超過2億(yi) 元,“這是自行車項目發展的‘希望的田野’”。
觀賽——
融合全民健身、區域發展,讓運動成為(wei) 健康生活方式
身著彩色騎行服,戴著頭盔、眼鏡、手套,55歲的許東(dong) 梅騎上黑紅相間的山地自行車,迎著高原清爽的晨風,開始了一天的騎行。
2006年,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高原旅遊更加便利,許東(dong) 梅開起了小旅店。每到環湖賽期間,店裏會(hui) 入住來自各地的騎行愛好者,許東(dong) 梅看著他們(men) 騎車、聽著他們(men) 談論賽況,漸漸也加入了騎行行列,“現在單日騎行200公裏不在話下,我還參加了省自行車協會(hui) 從(cong) 2018年到2021年組織的所有業(ye) 餘(yu) 比賽。”
2019年起,熱心腸的許東(dong) 梅還參與(yu) 組建了兩(liang) 支自行車隊,主要麵向西寧市和周邊縣區的騎友,如今已有500多人,“從(cong) 10多歲的孩子到70多歲的老人,相同的愛好把我們(men) 聚到一起,從(cong) 日常騎行到競技比賽,大家相互交流、共同進步。”鍛煉了身體(ti) 、開闊了眼界、認識了新朋友……自行車運動還讓她收獲了感受家鄉(xiang) 變化的新視角:“鄉(xiang) 村廣場上隨處可見健身器材、城市角落裏‘口袋公園’各具特色,還有南北貫穿西寧城區、長達400餘(yu) 公裏的自行車綠道,延伸到了周邊縣區,騎行更加安全、舒適、方便了。”
若將鏡頭拉遠,環湖賽的“化學反應”也更加明顯:搭建了專(zhuan) 業(ye) 的競技平台、凝聚起騎友的運動熱情,更讓地方瞄準了發展機遇。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鎮,是環湖賽的“必經之地”。為(wei) 了更好地留住觀賽遊客,2014年起,當地重新裝修龍羊峽水電站建設時留存的房屋,改建假日酒店、餐飲娛樂(le) 設施,新建濱水公園、水上樂(le) 園。如今,垂釣平台、自駕車營地、自行車步道一應俱全的龍羊峽被認定為(wei) 全國特色小鎮和全國體(ti) 育小鎮……
當騎行成為(wei) 時尚,當運動成為(wei) 健康生活方式,如何更好滿足群眾(zhong) 需求,成為(wei) 青海大力探索的方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積極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打造城鎮“15分鍾健身圈”,行政村農(nong) 牧民體(ti) 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納入補助的公共體(ti) 育場館向社會(hui) 低、免收費開放率達100%,全省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2.64平方米,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35.8%……
問起對環湖賽的期待,許東(dong) 梅信心滿滿:“我相信環湖賽能帶動更多人加入騎行的行列,讓騎友的身影、運動的風采,像青海湖畔的油菜花一樣,成為(wei) 高原的亮麗(li) 風景。”(賈豐(feng) 豐(fe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