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創新扮靚都市空間——寫在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開幕之際

發布時間:2022-07-27 18:15:00來源: 光明網

  7月25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開幕。北京文化論壇的發展方向是打造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論壇。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5年來,北京圍繞“一核一城三帶兩(liang) 區”總體(ti) 框架,深化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文化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北京這座曆史文化名城正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盛夏時節,北京南中軸線西側(ce) 的先農(nong) 壇,遊客絡繹不絕。先農(nong) 壇耤田內(nei) ,水稻、黍子等作物幼苗長勢喜人。“2019年,先農(nong) 壇‘一畝(mu) 三分地’開始恢複耕種。今年我們(men) 同時種了稷、黍、稻、菽等作物,讓觀眾(zhong) 特別是中小學生到先農(nong) 壇來辨識‘五穀’,體(ti) 驗古代祭祀、更衣、耕種的過程。”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儉(jian) 說。

  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軸線的傳(chuan) 承和保護。先後完成太廟、景山等地點的騰退工作,7.8公裏長的傳(chuan) 統中軸線縱貫南北,展現壯美空間。在修繕的同時,北京不斷挖掘中軸線的曆史價(jia) 值,在“最小幹預”中呈現新麵貌。

  “北京還以中軸線申遺為(wei) 抓手推動老城整體(ti) 保護,按照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蹄疾步穩有序推進。”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明傑介紹。

  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期間舉(ju) 辦的文化與(yu) 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將圍繞“科技創新賦能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等議題進行跨界交流。而以科技發展賦能文化,正是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位於(yu) 朝陽區的E9區創新工場,前身為(wei) 北京雙橋乳品廠老廠區,是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創新實驗區培育起來的文化科技融合“創新試驗田”。“目前入園企業(ye) 105家,文化科技類企業(ye) 占比超88%。聚集了一批文化與(yu) 科技融合度高、成長性好的行業(ye) 領軍(jun) 型企業(ye) 。”E9區創新工場副總經理張超說。在園區內(nei) 鯨世科技展廳,記者現場體(ti) 驗了文化與(yu) 科技融合的“黑科技”魅力:借助腦機接口算法等人機智能交互技術,通過抓取腦電波信號,即可通過“意念”控製電子屏幕上的三彩釉陶載樂(le) 駱駝俑。

  E9區創新工場是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豐(feng) 富的文化和科技資源,讓北京在推動文化科技融合方麵獨具優(you) 勢。近年來,演藝、出版、影視等領域的創新成果進入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領域,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今年前5月,北京市“文化+科技”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3268.1億(yi) 元,占全市文化企業(ye) 營業(ye) 收入的比重為(wei) 51.6%。

  近年來,北京還以“繡花功夫”盤活文化空間資源。文化元素不斷植入城市規劃建設:700年玉河故道風光重現,水穿街巷、綠樹成蔭;崇雍大街再現“文風京韻、大市銀街”氣象;白塔寺宮門口東(dong) 西岔胡同、八角街道等設計精巧的城市更新項目建成開放。

  琉璃河遺址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5年來,在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一核一城三帶兩(liang) 區”總體(ti) 框架下,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上新亮點不斷呈現。

  德勝門西什刹海的西海濕地公園是北京核心城區唯一的濕地公園,記者看到,這裏蘆葦隨風飄曳,水鳥嬉戲、野鴨遊弋。“近年來,什刹海西海從(cong) 降商業(ye) 密度、降建築密度、降旅遊密度入手,還湖於(yu) 民、還路於(yu) 民。”什刹海風景區管理處主任張瑞生說。

  文化不僅(jin) 賦能城市更新,還改變著人們(men) 的精氣神。在北京,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中心、所、站三級組織城鄉(xiang) 全覆蓋,市民公共行為(wei) 文明指數保持“十六連升”。(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韓秉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