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日子過得更紅火
【成長】
講述人: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火普村村民 吉地爾子
我們(men) 家住在火普村村口,站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全村的麵貌。2018年2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火普村看望貧困群眾(zhong) 時,走進我們(men) 家裏,察看住房功能布局,了解我們(men) 一家人生產(chan) 生活情況。每次想起總書(shu) 記來我們(men) 家的感人場景,重溫總書(shu) 記的暖心話語,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
2015年,我們(men) 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黨(dang) 和政府為(wei) 我們(men) 建好了道路、修好了房子,新房子有客廳、臥室、畜圈、活動壩子,很大、很寬敞。國家還免費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沙發、電視、衣櫃、餐桌、茶幾等家具,飲用水也接到了家裏。我們(men) 再也不用愁房子漏水、飲水困難、出行不便這些問題了。
以前,我們(men) 村裏的路都是用鋤頭挖出來的,一下雨就變成了稀泥路,要脫了鞋子才能走。飲水也很困難,我們(men) 要背著自製木桶走一公裏路去背水,一趟也背不到多少。村裏沒有學校,我九歲才到另外一個(ge) 村小學上一年級,每天上學放學都要走兩(liang) 公裏。
我家原來住的是一間土坯房,屋頂是用山上搬下來的石板鋪成的,一下雨就漏水。家裏沒有床,我們(men) 就用曬好的燕麥草鋪在地上,再把竹席子放在上麵,把羊皮蓋在身上,但冬天還是太冷了!有時候,還要半夜起來燒火取暖。家裏沒有畜圈,就用木板在房裏隔了兩(liang) 個(ge) 柵欄,把牛和羊拴在梁柱上。說實話,這樣的條件有些艱苦。
我們(men) 這裏是高寒山區,地裏隻能種燕麥、土豆、苦蕎。我們(men) 一家一日三餐都吃這些,隻有火把節、彝族年時才會(hui) 吃到肉。每次家裏缺油、缺鹽,我就背一些土豆或燕麥到鎮上賣了換錢。那時常想:這樣的苦日子,啥時候能熬到頭啊。
現在,我們(men) 家有了各種家電和家具。用電做飯、炒菜又快又幹淨。一家人吃完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真是愜意極了。村上還經常開展農(nong) 民夜校,鼓勵我們(men) 學習(xi) 普通話和勞動技能。大家都養(yang) 成了好習(xi) 慣,家裏打掃得幹幹淨淨,住起來才舒服嘛。
這幾年,村裏發展起大棚蔬菜,我家流轉了四畝(mu) 土地,每年有四千元的土地流轉費。同時,我還是村裏的水利管理員和保潔員,每年有12000多元收入。我的女兒(er) 已出嫁,兒(er) 子高中畢業(ye) ,現在在工廠裏上班,收入也不錯。
正是黨(dang) 的政策好,我們(men) 才過上好日子。我要繼續加油幹,把日子過得更紅火!
(光明日報記者李曉東(dong) ,光明日報通訊員吉克子火、王強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