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年成為促進全球發展的生力軍
作者:王宇航、金冰(均為(wei) 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習(xi) 近平主席日前在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的賀信中指出,各國青年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以實際行動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譜寫(xie) 世界青年團結合作的時代新篇章。這啟示我們(men) 必須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一代立足中國、胸懷世界、團結互助、應對考驗、共贏共享,與(yu) 各國青年一道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世界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推動社會(hui) 發展是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也是人類的未來。每個(ge) 時代都有鮮明的時代主題,賦予青年不同的曆史使命。認識當代青年使命必須牢牢把握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這個(ge) 邏輯前提。
當代世界文明發展態勢決(jue) 定了青年生力軍(jun) 的價(jia) 值向度。現代化道路呈現出多元態勢,各類現代文明需要互相尊重,平等對待,多元共處,價(jia) 值共享。中國道路遵循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踐的內(nei) 在價(jia) 值邏輯。因此,當代中國青年的價(jia) 值觀念兼具中國特色和世界視野,這是與(yu) 世界對話和交往的前提基礎,也是創造全人類新知的應有姿態。
當代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變革決(jue) 定了青年生力軍(jun) 的實踐向度。一方麵,信息社會(hui) 在解構的同時亦重構了傳(chuan) 統社會(hui) 結構,信息體(ti) 係比傳(chuan) 統貿易創造了更多的商業(ye) 價(jia) 值和社會(hui) 功用,而青年由於(yu) 普遍的信息意識和嫻熟的技術能力,成為(wei) 社會(hui) 中價(jia) 值創造的新的主體(ti) 。另一方麵,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文化反哺正成為(wei) 社會(hui) 一大特征,社會(hui) 文化源流方向發生逆轉,青年群體(ti) 內(nei) 部密集交換信息並向社會(hui) 其他群體(ti) 擴散,各國青年人文交流與(yu) 合作成為(wei) 區域民心相通的重要議題。
當代中國現代化和民族複興(xing) 決(jue) 定了青年生力軍(jun) 的曆史向度。一方麵,中國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徹底消除了困擾中國幾千年的絕對貧困現象,加快破解了發展不均衡不充分難題,這將提升青年對科學發展的認知和經驗,鼓舞他們(men) 做當代中國發展道路的堅定踐行者和維護者。另一方麵,民族複興(xing) 要求堅定“四個(ge) 自信”,就必須引導青年自覺做中華文化傳(chuan) 承人和創新者,立足中國實踐提升智識,勇擔曆史責任。
青年促進全球發展需要科學的思想基礎
青年群體(ti) 思維活躍,樂(le) 於(yu) 求知、敢於(yu) 嚐試。在積極融入全球發展時代潮流時,青年需要平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思想維度,始終將“國之大者”銘記於(yu) 心,將文化傳(chuan) 統轉化為(wei) 文化厚度,提升自身在促進全球發展中的貢獻度和融通性。
胸懷全球化的發展總圖和價(jia) 值追求。青年一代應該具備世界眼光,對世界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從(cong) 近現代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奮鬥曆程和世界近現代發展曆程中理解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態勢,從(cong) 中西方發展的不同曆程中認識價(jia) 值追求的差異性。特別是,後疫情時代裏,基於(yu) 各國不同文化傳(chuan) 統導致的製度差異將被放大,雖然建立在產(chan) 業(ye) 鏈集群化基礎上的區域一體(ti) 化將加快推進,但是各國各區域發展的訴求和價(jia) 值觀念的差異將更明顯。同時,基於(yu) 共同應對全球潛在重大風險挑戰的需要,國際合作將不斷增加。經濟全球化將會(hui) 在區域一體(ti) 化和全球風險管控兩(liang) 大因素的塑造下曲折行進,其長期發展的態勢不會(hui) 逆轉,因此,秉持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就成為(wei) 必然的價(jia) 值選擇。
提升文明鑒賞和跨越東(dong) 西方的基本素養(yang) 。互聯網衝(chong) 破了國家和民族界限,青年流行文化在虛擬空間全球流動,構建了新型的文化樣式。一種流行的全球青年文化總會(hui) 以帶有鮮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形式流行,當代青年文化中的形式與(yu) 內(nei) 容、元素與(yu) 格調都充滿了不同文明的共存與(yu) 融合。青年需以國際化能力為(wei) 維度,倘若固守某種特定文明而排斥其他文明樣式,則與(yu) 全球化發展背道而馳。中國青年將越來越能夠跨越東(dong) 方與(yu) 西方進行交流,以對話替代單向的獨白。
繼承和創新中華文明的傳(chuan) 統智識資源。中華文明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其彰顯的時代價(jia) 值和人文意義(yi) 蘊含了人類普遍和共同的情感以及價(jia) 值追求。近幾年火熱的傳(chuan) 統文創,青年人是最大的追捧群體(ti) 。互聯網不僅(jin) 催生了一個(ge) 青年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讓青年意識到沒有文化傳(chuan) 統支撐的文化表達的蒼白。而這僅(jin) 僅(jin) 是“小荷一角”,中國青年向世界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故事,必須不斷挖掘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天下和合”等智識精髓,以更契合文化命脈賡續的方式傳(chuan) 承與(yu) 創新。
青年促進全球發展需要紮實的實踐能力
青年群體(ti) 善於(yu) 以實際行動踐行夢想,永遠奔跑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上。引導青年促進全球發展,要進一步完善社會(hui) 政策,建設青年友好型社會(hui) ,鼓勵青年敢作敢為(wei) ,拒絕“躺平”,避免“內(nei) 卷”,借助全球發展倡議的“東(dong) 風”打造全球青年發展共同體(ti) 。
鼓勵創新創造,做強合作共贏能力。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吸引了全球各地青年科技人員和企業(ye) 家參與(yu) ,新的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和利益共同體(ti) 得以創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和價(jia) 值鏈的全球布局被改變,基於(yu) 新產(chan) 業(ye) 分工的國際經濟合作機製和區域一體(ti) 化正在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正逐步具備經濟支撐。在新的經濟版圖形成的進程中,世界各國青年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命運與(yu) 共”。同時,青年通過創新創業(ye) 為(wei) 自己創造就業(ye) 崗位,獲得了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為(wei) 自己的全麵自由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推動開放發展,做實合作共贏基礎。當代青年文化深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ti) 等交往形式影響,呈現出突破國界的扁平化模態,開放和共享是其鮮明特征。宏觀經濟活動的開放性和微觀經濟活動的全球鏈條合作性,充分內(nei) 化為(wei) 青年的思維和行動範式,而且強化了當代青年文化的開放特征。青年推動開放發展,首先是通過勞動力流動消解區域間人力資源匹配落差,其次是通過中國企業(ye) “走出去”打造國際化的複合型人才。
參與(yu) 人文交流,做大合作共贏平台。青年是科技創新和創業(ye) 合作的生力軍(jun) ,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群體(ti) 。青年間的人文交流更具基礎性和持續性,應當進一步促進中國與(yu) “一帶一路”國家青年留學的便利化,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青年人文交流項目,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青年人才庫,通過青年的切實交流合作進一步凝聚“一帶一路”建設命運共同體(ti) 的青年建設力量,加快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與(yu) 全球發展倡議的聯動。
講好中國故事,拓展合作共贏前景。要積極在高校有係統、有計劃地開展大學生國際傳(chuan) 播能力教育活動,製定培養(yang) 目標,建立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結合外語教學係統地開展國家話語表達、多語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yang) 工作。應秉持家國情懷和教育當先理念,加大外語思政與(yu) 人文思政建設,積極助力青年學子用外語講述中國故事,致力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在跨文明對話中彰顯文化主體(ti) 性和文明自信,把青年的國際話語權拓展為(wei) 國家的國際話語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整體(ti) 工作中,構建青年人文交流國際平台。作為(wei) 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應該首當其責,加強青年國際話語權的話語平台建設,打造全球青年人文交流的高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