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施行近一年 街坊鄰居暢聊“12345”熱線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dong) 張景華 董城
一大早,北京市東(dong) 城區景山街道代表之家,桌椅一字排開,熱熱鬧鬧坐了不少人。北京市東(dong) 城區景山街道魏家社區72歲的居民洪永旺戴上老花鏡,對記者亮了亮手裏的幾張紙,笑容裏透著一股得意勁兒(er) :“今兒(er) 是給12345市民服務熱線提建議的日子。這不,我怕忘,把要說的話都打印出來了!”
2021年9月,《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如今《條例》施行近一年,施行效果怎麽(me) 樣?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組在這裏擺開桌子,請胡同街坊們(men) 聊聊撥打熱線電話求助時遇到的難點堵點。
“現在大家都知道12345好用,但打的人越來越多,就越來越難打通了,電話打過去老占線。後來又有了12345微信公眾(zhong) 號,可咱這胡同裏都是一些老街坊,很多人不用微信,有些事發微信也說不明白,還是希望打熱線電話更方便點。”座談會(hui) 一開始,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高建榮率先發言。話沒說完,鄰座幾位居民代表不住點頭低語:“對對對,說得沒錯!”
“要是派單再精準一些就好了。我朋友那個(ge) 胡同夏天蟲子特別多,每次打12345,街道和社區都會(hui) 積極響應,可殺蟲這事還是得請一個(ge) 專(zhuan) 業(ye) 機構來做。很多情況是社區解決(jue) 不了的問題,我們(men) 才打12345,但經常把單又重新派回給街道和社區,這不是一個(ge) 死循環嘛。”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區居民皇甫秉燕通過微信聊天作了“調研”,“街道和社區每次對居民解釋和安撫的時候,我們(men) 都特理解他們(men) 也很辛苦,但我們(men) 打熱線電話,還是希望能派給專(zhuan) 業(ye) 部門,徹底解決(jue) 問題。”
“12345的電話回訪可以再簡單點嘛?”景山街道景東(dong) 社區居民王烜的父母身體(ti) 不好,疫情期間買(mai) 藥、做核酸檢測經常求助12345。“忠實用戶”也有這樣的煩惱:“打一次12345,就有好幾次電話回訪,占用工作人員大量時間不說,還會(hui) 擾民。希望電話回訪再簡單點,不用問到底是‘非常滿意’還是‘一般滿意’,問一下滿意還是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什麽(me) 就成了。”
聊的都是身邊事,道的都是共情點。老街坊們(men) 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語,偶有話頭間隙,記者聽到一旁工作人員緊張記錄的鉛筆聲沙沙作響。
東(dong) 城區景山街道代表之家也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基層立法聯係點所在地。早在《條例》製定時,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就曾在這裏征集過居民對立法草案的意見建議。“我們(men) 這次來呢,就一個(ge) 目的:法規實施快一年了,再來聽聽大家的說法兒(er) ,把大家的意見建議帶回去。”會(hui) 議主持人、北京市人大社會(hui) 建設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張巨明感歎,“一年了,上次來征集立法意見是‘問計於(yu) 民’,這次來檢查法規實施中的問題是‘問教於(yu) 民’,法律製定實施全過程都離不開群眾(zhong) 的參與(yu) ,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ti) 體(ti) 現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