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為新時代文化發展指明方向

發布時間:2022-08-02 11: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金堯(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教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彰顯了新時代中國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文化底色,煥發了中國人民團結奮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化工作的係列重要論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文化觀,以堅定的曆史自信、清醒的曆史自覺,深刻闡明了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務、方向目標、原則要求等,具有豐(feng) 富的理論內(nei) 涵和科學的實踐品格。其中關(guan) 於(yu) “人民”與(yu) “創作者”的關(guan) 係、“中”與(yu) “洋”的關(guan) 係、“古”與(yu) “今”的關(guan) 係、“義(yi) ”與(yu) “利”的關(guan) 係、“低俗”與(yu) “通俗”的關(guan) 係、“優(you) ”與(yu) “差”的關(guan) 係、“硬”與(yu) “軟”的關(guan) 係等方麵的重要論述,揭示了文化建設的普遍規律,是新時代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的行動指南,需要在實際工作當中不斷深入體(ti) 會(hui) 、貫徹落實。

  “人民”與(yu) “創作者”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hui) 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you) 秀作品,最根本的決(jue) 定於(yu) 是否能為(wei) 人民抒寫(xie) 、為(wei) 人民抒情、為(wei) 人民抒懷”“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le) 著人民的歡樂(le) ,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他反複要求文藝工作者,“深入群眾(zhong) 、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這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與(yu) 馬克思主義(yi) 文藝觀一脈相承。毛澤東(dong) 同誌早在《新民主主義(yi) 論》中就明確指出:新民主主義(yi) 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文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他強調: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一個(ge) 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文藝是為(wei) 最廣大的人民大眾(zhong) 服務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僅(jin) 強調立場問題,指出“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而且強調了文藝工作者自身修養(yang) 問題,強調“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個(ge) 人的道德修養(yang) 、社會(hui) 形象與(yu) 作品的社會(hui) 效果統一起來,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為(wei) 曆史存正氣、為(wei) 世人弘美德、為(wei) 自身留清名”。隻有正確處理好“人民”與(yu) “創作者”的關(guan) 係問題,文藝才能對人民創造曆史的偉(wei) 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讚頌,對一切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奮鬥的拚搏者、一切為(wei) 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men) 給予最深情的褒揚。

  “中”與(yu) “洋”的關(guan) 係。針對當前各種錯誤文藝思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以洋為(wei) 尊’、‘以洋為(wei) 美’、‘唯洋是從(cong) ’,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wei) 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東(dong) 施效顰,熱衷於(yu) ‘去思想化’、‘去價(jia) 值化’、‘去曆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這段重要論述與(yu) 1941年毛澤東(dong) 同誌《改造我們(men) 的學習(xi) 》中“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於(yu) 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的論述一脈相承又具有深刻的現實針對性。同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也指出:“我們(men) 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xi) 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you) 秀文藝。隻有堅持洋為(wei) 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hui) 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這一係列深刻論述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智慧。

  “古”與(yu) “今”的關(guan) 係。麵對世界範圍內(nei) 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hui) 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始終從(cong) 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強調了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並指出“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誌、寓理於(yu) 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製,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men) 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中華美學精神源遠流長,流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中、文化生活中,不僅(jin) 屬於(yu) 曆史,也屬於(yu) 今天,為(wei) “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提供了有力支撐。

  “義(yi) ”與(yu) “利”的關(guan) 係。“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e) ,不朽之盛事”,在“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lun) ,美教化,移風俗”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中國文藝“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聲、以文化人”的大義(yi) 。“義(yi) ”是指文藝作品的精神內(nei) 核,當下提倡的“大義(yi) ”即是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這從(cong) 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但一段時間以來,拜金主義(yi) 、享樂(le) 主義(yi) 、極端個(ge) 人主義(yi) 和曆史虛無主義(yi) 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一些作品見利忘義(yi) 、片麵追求經濟效益。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地指出,“在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還要處理好義(yi) 利關(guan) 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遵循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hui) 擔當,正確把握藝術個(ge) 性和社會(hui) 道德的關(guan) 係,始終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在市場經濟大潮麵前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不為(wei) 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wei) 一時之譽而急躁,不當市場的奴隸,敢於(yu) 向炫富競奢的浮誇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yi) 的陋行說‘不’。要以深厚的文化修養(yang) 、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質兼美的作品贏得尊重,成為(wei) 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hui) 風尚的引領者,在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jia) 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藝創作中“義(yi) ”與(yu) “利”的重要論述,是關(guan) 於(yu) 如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原創性觀點,是對電影唯票房、電視劇唯收視率、出版物唯碼洋、網絡唯點擊率等文藝創作的“唯利”亂(luan) 象的有力匡正。

  “低俗”與(yu) “通俗”的關(guan) 係。曾經,文娛領域亂(luan) 象頻出,一些缺乏思想性的泛娛樂(le) 化作品大行其道,推崇流量至上、拜金主義(yi) 等畸形價(jia) 值觀,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le) 不等於(yu) 精神快樂(le) 。”這既是告誡又是棒喝!一些人覺得,為(wei) 一部作品反複打磨,不能及時兌(dui) 換成實用價(jia) 值,或者說不能及時兌(dui) 換成人民幣,不值得,也不劃算。這樣的態度,不僅(jin) 會(hui) 誤導創作,而且會(hui) 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文藝要通俗,但決(jue) 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藝要生活,但決(jue) 不能成為(wei) 不良風氣的製造者、跟風者、鼓吹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深刻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jia) 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men) 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men) 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zhong) 同教育引導群眾(zhong) 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ang) 結合起來”。這一重要論述充滿了辯證法,是對迎合落後、低級趣味而放棄教育引導人民的創作傾(qing) 向的諄諄告誡和根治良方。

  “優(you) ”與(yu) “差”的關(guan) 係。當今世界並不太平,樹欲靜而風不止,網絡輿論亂(luan) 象叢(cong) 生,一些外部勢力仍在舊有的思維中唱衰抹黑中國。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社會(hui) 對我國的關(guan) 注前所未有,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們(men) 在國際上有時還處於(yu) 有理說不出、說了傳(chuan) 不開的境地,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可以說,這反映了中國文化傳(chuan) 播的窘境。因此,“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當然,加強國際傳(chuan) 播,我們(men) 也有自己的優(you) 勢,比如“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向人民、向曆史交出了一份優(you) 異的答卷”,這是我們(men) 文化傳(chuan) 播最為(wei) 可貴的現實依據。又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jin) 是我們(men) 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nei) 核,對解決(jue) 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jia) 值”。再如我們(men) 有製度優(you) 勢,可以“優(you) 化戰略布局,集中優(you) 勢資源,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ti) ”。利用好這些優(you) 勢,勢必為(wei) 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wei) 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積極貢獻。

  “硬”與(yu) “軟”的關(guan) 係。傳(chuan) 播好中國文化,不僅(jin) 需要綜合國力的硬支撐,還要努力夯實國家軟實力的根基。傳(chuan) 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不僅(jin) 需要一種綿綿用力、久久為(wei) 功的韌勁,更要科學把握對外傳(chuan) 播規律,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因此,我們(men) 在文化國際傳(chuan) 播方麵,要著力推進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chuan) 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製,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zhong) 傳(chuan) 播、群體(ti) 傳(chuan) 播、人際傳(chuan) 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總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化工作的係列重要論述,涉及文藝創作實踐、文化的使命任務、文化傳(chuan) 播策略等方方麵麵,就一係列根本性問題闡明原則立場,廓清了理論是非,校正了前行方向,既與(yu) 馬克思主義(yi) 文化觀一脈相承,又是當代中國文化實踐的科學總結,是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的旗幟和方向,我們(men) 要用係列重要論述指導新時代文化工作實踐,推動文化事業(ye) 實現更大發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