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杭州國家版本館:文化地標盡現“江南韻味”

發布時間:2022-08-03 10:49:00來源: 光明日報

  【走進國家版本館】

  7月30日,剛落成一周的杭州國家版本館開館展覽啟幕,共推出4個(ge) 實體(ti) 展覽、1個(ge) 數字展廳,展出的珍貴古籍、文物、手稿等5000餘(yu) 件,有機拚成一個(ge) 由古至今的浙江,一個(ge) 立體(ti) 可感的江南。

  博覽古今事,物藏世代珍。這裏展出的版本資源琳琅滿目,極具文化內(nei) 涵、藝術價(jia) 值和觀賞樂(le) 趣。無論是銘刻時代的版本文物,還是寫(xie) 本時代的簡牘紙帛、版刻時代的古籍經卷,抑或是近代的印刷出版物或數字版本,都是生活的記憶、時代的縮影,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杭州國家版本館是中央總館異地災備庫、江南特色版本庫,及華東(dong) 地區版本資源集聚中心。它由廢棄的礦山化身而來,借助天然山脈水係藤蔓樹木,曆時3年時間打造,將宋代園林氣質與(yu) 在地風貌完美融合。在宋人山水畫的建築意境中,呈現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版本和中華文物。

  文化地標顯宋代園林神韻

  坐落於(yu) 世界遺產(chan) 良渚古城遺址附近的杭州國家版本館,又名“文潤閣”。這個(ge) 極具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文化新地標,隨山就勢,疏密有致。“南園北館、館園一體(ti) ”是江南的韻味;園景互融、多重院落,是宋代文化的“掩映之美”。

  建築設計圍繞“宋代園林神韻的當代藏書(shu) 建築”主題展開,因地製宜,突出江南色彩、宋代元素、浙江特色,利用場地原處礦坑,引入良渚港水係,貫通北池、中池和南池,形成南園北館的格局,建築本身就是文化傳(chuan) 承的寫(xie) 照。

  場館係列建築沿中軸線,由南向北層疊展開:依次為(wei) 南門、南書(shu) 房、主書(shu) 房、主館二區、主館三區、主館四區,四區西側(ce) 為(wei) 主館五區,東(dong) 側(ce) 為(wei) 山體(ti) 庫房。場館之中點綴著南閣、繞山廊、長橋、文潤閣、北閣等建築,山環水繞,曲徑通幽。

  步入場館南大門,巨大的“梅子青”青瓷覆蓋屏扇門之上,其設計靈感來自宋代屏風。“屏扇門是宋代建築的特色。杭州國家版本館又名文潤閣,我們(men) 在屏扇門建築材料上用瓷仿玉,體(ti) 現‘文潤如玉’的設計主題。”主創設計師、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如此詮釋。

  全館共設置251樘青瓷屏扇。各樘屏扇可轉動方向合並成整體(ti) ,類似宋畫中的畫屏概念。所有屏扇共計使用的約7萬(wan) 片純手工燒製的青瓷片,均來自為(wei) 其專(zhuan) 門改良的龍泉窯。

  修複的山體(ti) 庫房上覆以自然龍井茶田之景觀,再現宋人山水畫中的自然悠遠之意境。站在主書(shu) 房看山,可以看到北宋範寬創作的《溪山行旅圖》場景,這並不是刻意為(wei) 之的,而是真正領悟到了中國古風之美後,自然與(yu) 曆史形成的一種呼應。

  聚沙成塔建版本資源寶庫

  版本是記錄曆史、見證文明的“金種子”,版本館則是存放和保管“金種子”的“文化種子基因庫”。與(yu) 工程建設並聯推進的,是杭州國家版本館的版本資源征集。

  啟動之初,專(zhuan) 題征集工作組麵向古籍、民國文獻、雕版、印章、紅色文獻、電影、海外版本等方向以及老字號企業(ye) 、重點民營企業(ye) 、省屬國有企業(ye) 、高校專(zhuan) 家、藝術名家等多類對象開展專(zhuan) 題版本征集。

  目前,已累計征集100萬(wan) 冊(ce) (件)版本資源,未來將達到250萬(wan) 冊(ce) (件)。從(cong) 戰國越王州句青銅劍、吳越國時期刊刻《雷峰塔經》,到明清各種刻本,再到革命年代各種版本的《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弦歌不絕,曆久彌新,生動地呈現了中華文明的印記。

  浙江人文曆史積澱豐(feng) 厚,江南版本文化源遠流長,兩(liang) 浙文脈綿延不斷。在征集和收藏的過程中,時時相遇的,是人們(men) 對於(yu) 文化傳(chuan) 承的熱情。

  浙江奧特萊斯廣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金亮捐贈了千餘(yu) 個(ge) 版本、36種語言版本的《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其中,1888年英文版有恩格斯親(qin) 自寫(xie) 的序言,全世界存量極少,是早期的珍稀版本。此後,他又捐贈了782冊(ce) (件)珍貴古籍。

  翻譯家、出版家和革命作家黃源之子捐贈了2126件父親(qin) 舊藏圖書(shu) 、文獻與(yu) 手稿等版本;著名版畫家陸放捐贈了平生創作的329件作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管理學界泰鬥許慶瑞捐贈了在麻省理工學院訪學時的英文筆記、學術著作等學術研究版本……

  除了捐贈,杭州國家版本館還為(wei) 藏品提供寄存代管服務,接收寄存了錢學森、茅盾等名人的一批珍貴信劄。

  針對不同版本類型,館裏設置了不同的專(zhuan) 屬儲(chu) 藏空間。功能完善的技術用房,不僅(jin) 能滿足紙質版本的保藏要求,也能滿足包括青銅器等類型版本的維護、保養(yang) 和修複需要。

  “數字智慧”促版本利用開發

  智慧館建設是杭州國家版本館的一大亮點,它以“數字版本+沉浸多媒體(ti) 空間”的形式展現中華版本內(nei) 涵,提煉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神標識的當代價(jia) 值。

  展廳通過“裸眼3D+沉浸式光影”方式,虛擬化玉琮王、五代雷峰塔經卷、元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龍井茶證明商標、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等浙江特色版本珍品。不僅(jin) 屏幕上有效果,頭頂和地麵也有相應的互動,地上綴滿了各色花朵,隨著人們(men) 走過,花朵也會(hui) 通過數字捕捉技術進行相應互動。

  數字展廳是利用數字化、高科技,將文化藝術與(yu) 科技相融合,打造以版本互動的形式體(ti) 現中華版本文化的內(nei) 涵。“館內(nei) 數字化建設工作,目的就是要解決(jue) 版本類型複雜、安保等級要求高、館際交流協同不暢、群眾(zhong) 文化需求多元等痛點難點,在全國探路先行。”數字化工程項目負責人陳峰介紹。

  杭州國家版本館還研發了國內(nei) 首套融合圖書(shu) 、文物、檔案管理標準的藏品管理係統,歸集人、館、物、展四方麵核心數據,構建了藏品一件事、安防一件事、展覽一件事、服務一件事四個(ge) 場景,打造各類版本保藏、管理、研究和公眾(zhong) 服務全鏈路閉環體(ti) 係。通過這個(ge) 係統,藏品實現了征集、鑒定、采集、編目、入庫、盤庫、展覽、借出等智能化管理。

  展廳內(nei) 打造了各種服務端場景,研究開發了名人圖譜,篩選出浙江曆史上500位左右名人,對其中40位通過課題形式進行深入挖掘,觀眾(zhong) 能夠查詢他們(men) 的關(guan) 係圖譜、行跡地圖等。

  (本報記者 陸健 本報通訊員 葉凱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