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袁雪芬誕辰100周年 後人談越劇改革“再出發”
中新網紹興(xing) 8月1日電(記者 項菁)8月1日,致敬越劇改革80周年研討會(hui) 暨袁雪芬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越劇發源地——浙江紹興(xing) 舉(ju) 行,越劇藝術家、業(ye) 界專(zhuan) 家學者等相聚,研討越劇改革何以“再出發”。
越劇發源於(yu) 紹興(xing) 、發祥於(yu) 上海,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是外國人眼裏的“中國歌劇”。百餘(yu) 年來,一代代越劇藝術家銳意改革,將中華傳(chuan) 統戲曲藝術發揚光大,唱響海內(nei) 外。
中國文聯副主席俞峰在講話中指出,越劇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瑰寶,承載著江南的鄉(xiang) 情鄉(xiang) 韻,體(ti) 現著委婉優(you) 雅的藝術風格。越劇得以快速發展,在於(yu) 與(yu) 時代緊密相連,與(yu) 社會(hui) 、民眾(zhong) 息息相關(guan) ,“袁雪芬同誌恰恰是促進越劇前行的自覺踐行者和不懈追求者”。
袁雪芬是“越劇十姐妹”之一、越劇改革的先驅。20世紀40年代以來,袁雪芬以“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為(wei) 人生準則,帶領一大批越劇藝術家對傳(chuan) 統越劇進行變革,建立了集“編、導、音、舞、美”為(wei) 一體(ti) 的藝術機製,還編演了《祥林嫂》等大量具有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懷的精品劇目,對現代越劇發展影響深遠。
袁派嫡傳(chuan) 弟子、中國國家一級演員方亞(ya) 芬說,作為(wei) 一名藝術家,袁雪芬老師將藝術視為(wei) 生命,對藝術精益求精,“她告訴我,一個(ge) 藝術家除了為(wei) 人民創作好作品,還可以做更多有益於(yu) 人民的事”。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所長王安奎回憶,越劇改革80年來,越劇的編劇、導演、表演、音樂(le) 、舞美等各方麵都在持續改革,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建立,就有力改變了戲曲失去年輕觀眾(zhong) 的狀況。因此要以史為(wei) 鑒,將改革好經驗進行推廣。
當前,在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背景下,百年越劇如何“再出發”?俞峰說,改革和前行是藝術發展的動力,要創作更多鮮活的越劇新作,煥發古老劇種的活力生機,同時要開拓視野、解放思想,靠近當代青年日益變化的審美需求。
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秘書(shu) 長崔偉(wei) 也認為(wei) ,藝術的發展不能滿足於(yu) 老觀眾(zhong) 、老審美,而要和時代緊密結合,“抓住時代的機遇”是越劇當前麵臨(lin) 的最重要課題。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在《拿什麽(me) 麵對今天的時代》主旨演講中指出,對於(yu) 越劇發展,需要有“新的覺醒”,不能沉浸於(yu) 過去的輝煌,應該腳踏實地,認清越劇麵臨(lin) 的現狀,尋找越劇發展“新賽道”。
以紹興(xing) 為(wei) 例,紹興(xing) 市委書(shu) 記盛閱春舉(ju) 例,近年來,紹興(xing) 正以推動越劇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為(wei) 牽引,組建紹興(xing) 市演藝集團,打造市縣兩(liang) 級“1+5”越劇團矩陣,每年投入1000萬(wan) 元人民幣扶持越劇創作,湧現了包括現代越劇《核桃樹之戀》在內(nei) 的一大批精品劇作。
越劇《一縷麻·洞房》、越劇《祥林嫂·抬頭問蒼天》……現場,來自紹興(xing) 地區的多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聯唱袁派經典選段,重溫經典、展望未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