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迪:中國書畫是靈性的表達
年過五旬的西班牙女漢學家邁迪,舉(ju) 手投足溫婉嫻靜、含蓄內(nei) 斂。她雖受西語文化浸染熏陶,卻因長期精研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藝術而帶有東(dong) 方氣質。在邁迪的求學、工作與(yu) 生活中,對中國傳(chuan) 統藝術進行跨文化研究,始終是她不變的初心。
與(yu) 中國古典書(shu) 畫結緣
邁迪自幼即表現出繪畫天賦,墨西哥以“陸上橋梁”著稱的人文與(yu) 自然風情更浸潤著她富於(yu) 藝術細胞的幼小心靈。移民到藝術名家輩出的西班牙後,邁迪進入大學就讀,堅定地選擇了美術專(zhuan) 業(ye) 。期間,她偶然讀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的一篇關(guan) 於(yu) 秦始皇兵馬俑的文章。邁迪說,“這是我與(yu) 中國文化的初遇”。自此,一睹中國藝術品的真容,成為(wei) 邁迪內(nei) 心的強烈渴望。
在西班牙馬德裏康普頓斯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美術學士學位期間,邁迪第一次來到陌生又神奇的中國。雖然她當時還不會(hui) 說漢語,但中國之行的見聞,極大震撼了她的心靈。“北京故宮、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館(現西安博物院)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後我還到香港、台灣等地參觀,見到了青銅器、陶器、漆器、瓷器等眾(zhong) 多中國藝術瑰寶。”邁迪說。
這次中國之行,邁迪與(yu) 幾位中國大學生相伴而行,她不僅(jin) 從(cong) 他們(men) 那裏學會(hui) 了一些簡單的中文單詞,更從(cong) 他們(men) 身上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化和藝術的特有魅力。其後,無論身處西班牙、墨西哥、美國、法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她都是當地中國藝術品展覽、拍賣等場所的常客。“中國古典繪畫作品對我而言,是一種情感寄托。”邁迪說。
為(wei) 了更好學習(xi) 、理解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藝術,邁迪開始在西班牙官方語言學校刻苦學習(xi) 漢語,並到馬德裏的中國語言文化學校延請教師為(wei) 自己開設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私人課程。在獲得繼續深造機會(hui) 時,她決(jue) 定攻讀有關(guan) 中國文化藝術的碩博學位,終於(yu) 得償(chang) 所願,將中國繪畫教學與(yu) 研究作為(wei) 自己的終身事業(ye) 。
以整體(ti) 視角觀察中國書(shu) 畫
麵對中國藝術的浩瀚寶藏,邁迪如饑似渴地係統學習(xi) 了中國藝術特別是書(shu) 畫方麵的理論與(yu) 實用知識,同時還努力擴充自己的知識結構。在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她對中國曆史、地理、哲學、社會(hui) 、文學、電影等方麵的課程都有所涉獵。之後,邁迪在馬德裏康普頓斯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美術博士期間,專(zhuan) 攻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藝術。
在邁迪看來,迥異於(yu) 西方,中國書(shu) 畫藝術擁有獨特的書(shu) 寫(xie) 工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形成了獨有的表意方式,經由中國曆代文人墨客的傳(chuan) 承發展,傳(chuan) 遞著中國文化特質。她認為(wei) ,中國書(shu) 論畫論的批評範疇堪稱是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的密鑰。由此,她不僅(jin) 梳理了“陰陽”“無為(wei) ”等中國哲學術語的內(nei) 涵,還辨析了中國古代品評美術作品的諸種標準與(yu) 美學原則。其中,南朝畫家謝赫的“六法論”引起她濃厚的興(xing) 趣。她認為(wei) ,“氣韻生動”論與(yu) 山水的內(nei) 在靈性相通。令她訝然的是,中國傳(chuan) 統山水畫通過山、水、花、草、樹木、動物以及四季變遷中的意象符號講述故事、傳(chuan) 達畫家主體(ti) 的生命感受,這與(yu) 中國古典詩歌之間相互融通,共同詮釋著中國藝術精神的人文訴求。
邁迪覺得應將中國藝術視為(wei) 社會(hui) 文化整體(ti)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予以觀察和研究。例如,她在研究清代宮廷繪畫作品《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時,不是做孤立地描述,而是還原了郎世寧、王致誠等畫家創作時,中國繪畫、雕刻、印刷情況與(yu) 社會(hui) 環境的關(guan) 係。這一作品而後運至法國,由法蘭(lan) 西皇家藝術學院製成銅版畫後,西方消費者趨之若鶩,之後法國雕刻家、書(shu) 畫刻印作品商赫爾曼應歐洲對異國情調的追逐,製作了簡化縮小版模型。這一串聯中西的藝術交流事件,通過邁迪的講述生動鮮活起來。
邁迪也是一位身體(ti) 力行傳(chuan) 播中國書(shu) 法藝術的使者。她的《龍的秘密:關(guan) 於(yu) 中國書(shu) 法藝術的故事與(yu) 遊戲》通過書(shu) 法藝術傳(chuan) 遞中國文化整體(ti) 圖景。她還為(wei) 該書(shu) 配置了大量插圖,旨在綜合展現中國書(shu) 法藝術精髓,幫助西語讀者通過書(shu) 法了解中華文化。
呼喚更多中西書(shu) 畫跨文化對話
早在讀博期間,邁迪就把以中國藝術為(wei) 基礎的跨文化研究作為(wei) 方向,其後的專(zhuan) 著《山水畫:從(cong) 中國道教到歐洲浪漫主義(yi) ——藝術與(yu) 美學比較》,在西班牙學界引發強烈反響。她追溯了中西山水畫各自的起源與(yu) 發展、歐洲人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中國山水畫的評述以及中西山水畫交互傳(chuan) 播的文化動因。
邁迪逐漸認識到,西方繪畫藝術審美外化、技巧嫻熟,但中國畫需著力從(cong) 內(nei) 在把握,方可領悟其藝術真諦。在比較視野中,她將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的美學特征界定為(wei) 以黑白為(wei) 媒介的質樸美。她以元代曹知白創作的《疏鬆幽岫圖》為(wei) 例,認為(wei) 畫中不乏道家美學,山、瀑布、天空、樹木以及筆墨與(yu) 紙張的留白,共同生成了陰陽共生的絕佳意境。邁迪說:“中國畫中的畫麵空白、書(shu) 法中的疏密相映,無不彰顯著中國文化思想的哲思深度,為(wei) 鑒賞者提供了開放式的精神體(ti) 驗空間。”
目前,在西班牙乃至整個(ge) 西語語言區,有關(guan) 中國書(shu) 畫藝術的研究尚屬小眾(zhong) 。針對這種情況,邁迪將目光聚焦於(yu) 中國藝術品在西班牙的跨文化傳(chuan) 播過程,以此激發本土研究活力。她詳細梳理了中國書(shu) 畫及手工藝品傳(chuan) 至西班牙的進程及其影響,以西方文藝複興(xing) 精神及代表世俗思想的拱門意象,參證研究中國傳(chuan) 統文人思想及其藝術創作,認為(wei) 中國書(shu) 畫體(ti) 現了中國文化精神的完美平衡,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進程。
被問及她目前最大的心願是什麽(me) ,邁迪說:“希望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藝術能夠在與(yu) 西方藝術的相遇與(yu) 交匯中,引發跨文化想象並綻放出別樣光彩,為(wei) 西語世界帶來跨時空的豐(feng) 富審美體(ti) 驗。”
(作者:胡燕春,係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