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發光的你》:職場機遇與挑戰
作者:張建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觀察類綜藝是近年來頗受歡迎的一種節目形態,此類節目把紀實拍攝的真人秀和觀察室嘉賓的討論結合在一起,觀察室嘉賓們(men) 對真人秀部分的分析,往往起著聚焦話題、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觀眾(zhong) 對節目走向、內(nei) 涵的理解。因此選擇恰當的觀察室嘉賓,對此類節目的效果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觀察類綜藝,多以情感、生活為(wei) 主要題材,觀察室嘉賓一般以“主持人+明星嘉賓”為(wei) 主,加上一兩(liang) 個(ge) 有心理學、情感研究相關(guan) 背景的專(zhuan) 家。但隨著觀察類綜藝的題材拓展,逐漸向著醫生、律師、金融等更專(zhuan) 業(ye) 的職場垂類領域延伸,觀眾(zhong) 對娛樂(le) 性話題的需求逐漸轉為(wei) 對職場“幹貨”和專(zhuan) 業(ye) 知識的需求,因此觀察室能否針對相關(guan) 行業(ye) 給出有價(jia) 值的經驗分享和專(zhuan) 業(ye) 點評,成為(wei) 觀眾(zhong) 關(guan) 注和評判的重要議題。而缺乏相關(guan) 行業(ye) 經驗的明星觀察嘉賓在點評討論過程中難有發揮,容易淪為(wei) “花瓶”的角色。如何為(wei) 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職場觀察類綜藝邀請合適的嘉賓,成為(wei) 此類節目亟須提升的地方。
針對這一問題,江蘇衛視近期播出的《閃閃發光的你》第二季或許提供了一個(ge) 不錯的破題思路。這檔職場觀察類節目聚焦一家頭部證券公司的投行部門,9位教育背景、資曆不同的實習(xi) 生要在實習(xi) 導師們(men) 的指導下完成一係列投資課題挑戰,最終競爭(zheng) 三個(ge) 入職名額。而觀察室成員則結合投行題材專(zhuan) 業(ye) 門檻較高的特點,邀請了知識型嘉賓組成“閃光投資團”。五位嘉賓都具有一定知名度,並且都是具備節目所需要的知識背景的專(zhuan) 家型嘉賓,因此能在觀察室中侃侃而談,針對實習(xi) 生們(men) 的表現發表一針見血的觀點。
結合節目內(nei) 容來看,專(zhuan) 家型嘉賓的加入,首先讓“閃光投資團”分析問題的角度更加專(zhuan) 業(ye) ,從(cong) “看熱鬧”式的圍觀調侃到“看門道”式的解讀闡釋,讓“觀察”這一行為(wei) 更具有思想性和價(jia) 值引領方麵的積極作用,引導觀眾(zhong) 的思考。比如節目中,針對“職場中如何告別學生思維”這一問題,觀察室的嘉賓們(men) 都從(cong) 各自的角度結合節目中實習(xi) 生們(men) 的表現展開了分析,讓觀眾(zhong) 能夠從(cong) 中獲得有效的職業(ye) 啟示。
其次,節目所選取的觀察室嘉賓在表達方式上更加趣味化、互動化,更符合年輕受眾(zhong) 對知識的吸收習(xi) 慣,也比較善於(yu) 從(cong) 實習(xi) 生們(men) 的表現中挖掘出話題點,進行延伸討論。比如圍繞節目中實習(xi) 生第一次拜訪客戶出現的問題,嘉賓張泉靈言簡意賅地總結了要讓客戶明白“我懂你、我希望更懂你、我能夠幫到你”的三步法則。在短視頻平台,“閃光投資團”嘉賓們(men) 點評、討論的片段,獲得了很多的關(guan) 注。
再次,這些知識型嘉賓本身都活躍於(yu) 微博、公眾(zhong) 號、B站、抖音等網絡平台,他們(men) 會(hui) 結合節目內(nei) 容產(chan) 出衍生內(nei) 容,進行跨媒體(ti) 平台的傳(chuan) 播,進一步助推節目影響力的擴大。如在節目播出期間,嘉賓王益為(wei) 在B站上發布了節目相關(guan) 的解說視頻,“是否要一直跟隨強者”“如何成為(wei) ‘鬆弛且有力量’的人”“工作中你敢挑戰同事嗎”等圍繞著職場的相關(guan) 議題引發了網友熱議,優(you) 質的衍生內(nei) 容成為(wei) 節目與(yu) 觀眾(zhong) 進一步互動的紐帶。
職場觀察類綜藝,能夠幫助廣大就業(ye) 者尤其是年輕人建立對不同行業(ye) 和職場的了解和認知,有利於(yu) 促進就業(ye) 和社會(hui) 發展。但對於(yu) 此類節目而言,要在娛樂(le) 效果之外,提升知識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需要觀察室討論輸出的內(nei) 容更加言之有物,而這離不開恰當的觀察室嘉賓陣容配置。像《閃閃發光的你》這檔節目一樣在嘉賓的選擇上從(cong) 節目內(nei) 容本身出發,選擇更適合節目的知識型嘉賓,通過觀點和知識輸出引發觀眾(zhong) 的思考和討論,是一個(ge) 值得倡導的方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