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擁抱撲麵而來的數字職業新機遇

發布時間:2022-08-04 15: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財經論語】

  作者:陳晨

  指導老鄉(xiang) 種地有了新方式!地塊、品種、土壤墒情、播種時間、所用肥料、飛巡記錄、生長記錄等農(nong) 事信息被儲(chu) 存在電腦上,通過農(nong) 田數據采集分析,指導農(nong) 戶何時澆水、何時施肥、何時除蟲,為(wei) 農(nong) 田科學管理提供決(jue) 策依據。從(cong) 事這一工作的人,在日前人社部公示的18個(ge) 新職業(ye) 中,被定義(yi) 為(wei) “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

  不隻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在這次公布的18項新職業(ye) 中,數字職業(ye) 占了一半“席位”。如果細數此前人社部發布的56個(ge) 新職業(ye) ,不難發現,與(yu) 數字經濟相關(guan) 的新職業(ye) 占了較大比重。而最近人社部公示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更是首次標注了數字職業(ye) ,受到廣泛關(guan) 注。

  新職業(ye) 的“麵世”,從(cong) 來都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趨勢密不可分。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正推動生產(chan) 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從(cong) 宏觀數據看,日前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開幕式上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cong) 27.2萬(wan) 億(yi) 元增至45.5萬(wan) 億(yi) 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3.6%,占GDP的比重從(cong) 32.9%提升到39.8%,成為(wei) 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從(cong) 微觀可感的體(ti) 驗看,人們(men) 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小程序、App、AI診療、送餐機器人、自動駕駛技術等背後,都有數字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在耕耘付出。

  數字職業(ye) 走俏,是數字化技術向各行業(ye) 快速滲透的結果,也是時代巨輪滾滾向前給予人們(men) 的就業(ye) 新空間。要擁抱這一撲麵而來的新機遇,離不開持續主動的學習(xi) 能力。有人說,在數字職業(ye) 賽道,“學力”比學曆要重要。光明日報《青年說》團隊曾做的關(guan) 於(yu) 數字職業(ye) 的調研問卷也顯示,79.73%的數字化職業(ye) 青年認為(wei) 學習(xi) 能力非常重要。的確,數字時代,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數字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如果不保持學習(xi) 的狀態,不努力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很容易應了那句“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

  當然,在增強“學力”這件事上,除了數字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外,還需要多方合力創造更好的學習(xi) 環境。要讓數字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沒有後顧之憂地提升自己,需要加快補上數字職業(ye) 靈活用工中的社會(hui) 保障短板,加強群體(ti) 權益保護力度,規範用工行為(wei) ,進一步降低該群體(ti) 的職業(ye) 健康風險和從(cong) 業(ye) 壓力。學校在培養(yang) 相關(guan) 人才時,除了在校園的課堂上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更要注重通過校企牽手等方式,為(wei) 數字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創造更多在實踐中學習(xi) 的機會(hui) 。用人單位也要在日常加大培訓資源供給,為(wei) 數字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建立長效學習(xi) 機製、打通更多學習(xi) 渠道。

  期待在數字職業(ye) 這個(ge) 與(yu) 時代“同頻共振”的賽道,有更多人擁抱“風口”、乘勢而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