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非遺技藝有傳人

發布時間:2022-08-05 16:18:00來源: 人民日報

  頭紮白羊肚手巾、腰係紅綢帶、身穿羊皮襖,延安市安塞區文化文物館外,安塞腰鼓隊的周誌戰和隊友們(men) 動作豪邁,熱情奔放。安塞腰鼓是傳(chuan) 統民俗舞蹈,已有千年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如今,周誌戰每周都會(hui) 到中小學開腰鼓課,很受孩子們(men) 歡迎。

  走進安塞區文化文物館,安塞剪紙非遺傳(chuan) 承人餘(yu) 澤玲巧手翻飛,一隻惟妙惟肖的鎮宅獅子展現在眼前。56歲的餘(yu) 澤玲剪紙40多年,近年來致力於(yu) 創新內(nei) 容,從(cong) 陝北民俗風情到民間神話故事,在她手中都能活靈活現地呈現。如今,餘(yu) 澤玲帶了幾十名徒弟,要將手藝傳(chuan) 下去。

  “安塞有很多非遺文化家族傳(chuan) 承。”陝北說書(shu) 藝人曹兆富的母親(qin) 曹殿香是剪紙、農(nong) 民畫的非遺傳(chuan) 承人。“我初學藝時就想把陝北說書(shu) 說到國外。”曹兆富說。2016年,他和4位陝北說書(shu) 藝人到法國參加巴黎中國曲藝節,還捧回了獎杯。

  安塞是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xiang) 、腰鼓之鄉(xiang) 、繪畫之鄉(xiang) 、曲藝之鄉(xiang) ,曆史文化悠久、民間文化資源豐(feng) 富。“我們(men) 每年定期辦班,同時走進中小學、社區和鄉(xiang) 鎮,免費提供剪紙、腰鼓等培訓服務。”安塞區文化文物館館長殷宇鵬說,“這些年,來研學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記者 管璿悅 馬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5日 12 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