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邁出全麵振興全方位振興堅實步伐
【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陳堅
8月4日上午,中共遼寧省委在沈陽市舉(ju) 行“中國這十年·遼寧”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發布會(hui) 的主題為(wei) “牢記囑托 遼寧實踐”。遼寧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張國清,遼寧省委副書(shu) 記、省長李樂(le) 成出席發布會(hui) ,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遼寧振興(xing) 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hui) 由遼寧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劉慧晏主持。
張國清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對遼寧深情牽掛,親(qin) 切關(guan) 懷,兩(liang) 次到遼寧考察,兩(liang) 次參加全國人大遼寧代表團審議,多次就東(dong) 北、遼寧振興(xing) 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wei) 遼寧振興(xing) 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遼寧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奮力開創營商環境好、創新能力強、區域格局優(you) 、生態環境美、開放活力足、幸福指數高的振興(xing) 發展新局麵,遼寧全麵振興(xing) 全方位振興(xing) 邁出堅實步伐。
堅決(jue) 淨化政治生態,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張國清表示,遼寧堅決(jue) 扛起管黨(dang) 治黨(dang) 政治責任,把政治生態建設作為(wei) 基礎性、經常性工作,堅決(jue) 正風肅紀反腐,持續保持高壓震懾,堅決(jue) 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著力抓好黨(dang) 政幹部隊伍、政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公職人員服務精神;規範執法、司法、審批、監管用權行為(wei) ,大力倡導痛痛快快辦事、公公正正服務的文化;出台一係列文件,用法治手段規範市場秩序;開展破壞營商環境腐敗和作風問題專(zhuan) 項整治,全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zheng) 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
“通過我們(men) 的不懈努力,良好的法治環境、信用環境正在加快形成。”張國清說,2021年全省市場主體(ti) 總量同比增長9.1%,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總量同比增長34.6%;全省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31.2%;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jia) 中,沈陽、大連有多項指標成為(wei) 全國標杆。
塑造振興(xing) 發展新優(you) 勢,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張國清說,遼寧堅持把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擴大內(nei) 需的戰略基點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主線有機結合,謀劃建設富有時代感的高質量項目群。充分利用遼寧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you) 勢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數據資源優(you) 勢,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十年來,遼寧充分用好創新資源和產(chan) 業(ye) 基礎,不斷提高頭部企業(ye) 本地配套率、科技創新成果本地產(chan) 業(ye) 化率、科技型企業(ye) 增長率。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達到8100家,是2012年的近8倍,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是2012年的2.3倍,2020年以來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年均增長34.5%。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字號”創新平台在遼寧布局。
“遼寧振興(xing) 首先要工業(ye) 振興(xing) ,工業(ye) 振興(xing) 就必須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張國清說,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裝備製造等產(chan) 業(ye) 賦能增效,改造升級“老字號”,參與(yu) 改造的企業(ye) 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升21.2%;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業(ye) 補鏈、延鏈、強鏈工作全麵推進,深度開發“原字號”,乙烯、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產(chan) 能均列全國首位;培育壯大“新字號”,一批“專(zhuan) 精特新”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小巨人企業(ye) 快速成長,與(yu) 北京、上海構成國內(nei) 集成電路裝備產(chan) 業(ye) 三大重點地區。
張國清介紹,2021年遼寧省糧食總產(chan) 單產(chan) 均創曆史新高,糧食主產(chan) 省地位鞏固加強;遼西北地區治沙、遼東(dong) 地區“綠肺”“水塔”建設成效明顯,生態屏障更加牢固;遼河儲(chu) 氣庫群和清原、桓仁等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全國目前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全麵投產(chan) ,能源保障能力實現提升;首艘國產(chan) 航母、航母艦載機、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在遼寧問世,一批“卡脖子”難題取得突破,為(wei) 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了遼寧智慧和力量。
打造秀美宜居環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張國清說,遼寧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2021年,遼寧省全年有321個(ge) “好天”,創曆史最好水平;近岸海域優(you) 良水質占比91%,比2015年提高9.1個(ge) 百分點。如今的遼寧藍天常見、碧水長流,風景如畫的紅海灘、綿長怡人的海岸線,獨具特色的冰雪溫泉,森林茂密的東(dong) 部山區,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體(ti) 驗場景越來越多。
十年來,遼寧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李樂(le) 成說,全省民生支出從(cong) 2012年的3400多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4400多億(yi) 元;教育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醫療衛生持續改善,全省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由2012年的4.9張提高到7.6張,人均預期壽命達79歲;居住條件不斷提高,修建“一事一議”村內(nei) 道路5.7萬(wan) 公裏,今年還計劃改造城市老舊管網6600公裏,改造老舊小區1000個(ge) ;城鄉(xiang) 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feng) 富,實現了一縣一公共圖書(shu) 館、一鄉(xiang) 一文化站、一村一文化廣場,成功舉(ju) 辦“又見紅山”“又見大唐”“唐宋八大家”等主題展覽,推出的話劇《北上》《幹字碑》、舞劇《鐵人》等文藝作品深受歡迎。
“回顧十年發展曆程,遼寧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項成績,根本在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領航掌舵,在於(y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科學指引。”張國清表示,遼寧將站在新的起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推動遼寧全麵振興(xing) 全方位振興(xing) 取得新突破,一步一個(ge) 腳印地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遼寧擘畫的振興(xing) 發展藍圖變為(wei) 現實,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