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華娛樂叩開港交所大門,王一博扛了多少KPI?
遞交招股書(shu) 5個(ge) 月後,王一博、範丞丞等小鮮肉背後的公司樂(le) 華娛樂(le) 集團即將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8月7日,樂(le) 華娛樂(le) 成功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掌舵者杜華在幾經波折後,將圓夢港股。
曾為(wei) 藝人經紀第一股
樂(le) 華的“發家史”,緊緊圍繞彼時的頂流韓庚展開。2010年,韓庚與(yu) 韓國SM解約,回國發展,並加入樂(le) 華成為(wei) 公司股東(dong) ,持股2.35%。
韓庚為(wei) 樂(le) 華帶來了業(ye) 內(nei) 的關(guan) 注;而身為(wei) 股東(dong) 的韓庚,為(wei) 樂(le) 華提出了戰略性建議:開啟偶像練習(xi) 生培訓。現在樂(le) 華娛樂(le) 的“頂梁柱”王一博,就是樂(le) 華訓練生計劃的畢業(ye) 生,也是男團UNIQ成員。
在訓練生計劃的加持下,樂(le) 華娛樂(le) 的發展步入快車道,並開啟了上市之旅。
2015年9月,“藝人經紀第一股”樂(le) 華娛樂(le) 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掛牌新三板後,樂(le) 華娛樂(le) 試圖通過借殼共達電聲上市。由於(yu) 種種因素,該合並重組計劃於(yu) 2017年初終止,樂(le) 華娛樂(le) 借殼上市失敗。
2018年3月22日,樂(le) 華有限公司通過自願申請退市的方式從(cong) 新三板退市。
2018年3月9日,樂(le) 華娛樂(le) 考慮探索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方案,2021年5月26日,樂(le) 華有限公司自願終止上市前輔導。
自此,樂(le) 華娛樂(le) 已經三次衝(chong) 擊IPO。
2022年3月9日,樂(le) 華娛樂(le) 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書(shu) ,並於(yu) 8月7日通過港交所聆訊。
藝人管理是主要財源
招股書(shu) 顯示,樂(le) 華娛樂(le) 成立於(yu) 2009年,主營業(ye) 務包括藝人管理、音樂(le) IP製作及運營、泛娛樂(le) 業(ye) 務。截至2022年4月30日,樂(le) 華娛樂(le) 共有韓庚、王一博、孟美岐、範丞丞、黃明昊、吳宣儀(yi) 等66名簽約藝人及71名訓練生。
從(cong) 財務數據來看,樂(le) 華近年來保持營收利潤雙增長,其中2019年~2021年分別實現營業(ye) 收入6.31億(yi) 元、9.22億(yi) 元、12.9億(yi) 元。2022年前4個(ge) 月,收入同比微增3.4%至3.53億(yi) 元。
從(cong) 營收具體(ti) 構成來看,藝人管理業(ye) 務是主要收入來源,在2019年~2021年分別帶來5.3億(yi) 元、8.08億(yi) 元和11.75億(yi) 元的收入,在總收入的占比也從(cong) 2019年的84%提升至2021年的91%。
2019年~2021年,樂(le) 華向供應商B的采購金額分別為(wei) 3227.4萬(wan) 元、1.33億(yi) 元、3.02億(yi) 元,占營業(ye) 成本的比例從(cong) 9.2%飆升至為(wei) 43.9%,三年來,公司向供應商B采購金額翻了近10倍。2022年前4個(ge) 月,樂(le) 華向供應商B的采購金額達9577萬(wan) 元,占同期營業(ye) 成本高達48.6%,
供應商B是誰?供應商資料顯示,其業(ye) 務關(guan) 係年期為(wei) 7年,且藝人合同已續至2026年,並稱該藝人應占收入為(wei) 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尤其是自2020年起。於(yu) 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司來自該藝人的收入增長占整體(ti) 收入增長的80%左右。
據悉,王一博的合同初始日期為(wei) 2014年10月,至2022年4月已過7年,且王一博的合同已續期四年至2026年10月。此外,2019年,王一博因《陳情令》大火並迅速躋身娛樂(le) 圈頂流之列,而樂(le) 華向供應商B的采購金額正是在2020年翻了4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泛娛樂(le) 占樂(le) 華娛樂(le) 目前總營收的比例並不大,但是增長迅速。2020年至2021年,泛娛樂(le) 業(ye) 務收入由2108萬(wan) 元增長至3786萬(wan) 元,同比增長79.6%。2020年11月,樂(le) 華娛樂(le) 旗下首個(ge) 虛擬團體(ti) 偶像A-SOUL出道,並於(yu) 12月發行了第一張單曲《Quiet》。
樂(le) 華娛樂(le) 表示,泛娛樂(le) 業(ye) 務方麵的收入主要來自虛擬藝人的商業(ye) 發展、綜藝節目形式授權;及出售藝人相關(guan) 衍生品產(chan) 生的收入。 綜合澎湃新聞、南方都市報、中國基金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