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如何理解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發布時間:2022-08-10 17:03: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關(guan) 鋒(廣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世界經濟複蘇步履維艱、麵臨(lin) 諸多複雜挑戰,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世界向何處去?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他深刻指出,“我們(men) 決(jue) 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麵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是順應開放發展曆史大勢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必經之路。曆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符合各國共同利益。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ti) 係深刻重塑,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各國利益交融、命運與(yu) 共,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沒有哪個(ge) 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麵臨(lin) 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ge) 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一個(ge) 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hui) 被曆史拋棄。因此,必須順應開放發展曆史大勢,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形成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

  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是弘揚和堅守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各國曆史、文化、製度、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都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的價(jia) 值共識,代表著人類對美好未來的共同訴求,亦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蘊含著對人類共同價(jia) 值的自覺弘揚和堅守。實踐證明,世界的和平發展離不開互相開放和彼此包容,任何單邊主義(yi) 、極端利己主義(yi) 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脫鉤、斷供、極限施壓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對立對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弱肉強食、恃強淩弱、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而隻有本著對人類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態度,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倡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

  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不斷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目前,人類正處在一個(ge) 特殊的曆史時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遭受衝(chong) 擊,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霸淩行徑時常發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劇了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但是,世界絕不會(hui) 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然是曆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我們(men) 要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不斷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既從(cong) 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為(wei) 此,一方麵,要樹立全球視野,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另一方麵,要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guan) 係,堅持在國際交往中奉行正確的義(yi) 利觀,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yi) 、霸權主義(yi) 和冷戰思維。既促進各國充分發揮比較優(you) 勢,共同優(you) 化全球經濟資源配置,又推進建設利益共享的全球價(jia) 值鏈,培育惠及各方的全球大市場,維護自由、開放、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ti) 製,推動世界經濟穩定複蘇和可持續發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