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英國紳士觀念的變遷

發布時間:2022-08-11 11:0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高曉玲(鄭州大學外國語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

  紳士最初的含義(yi) 與(yu) 世襲的貴族頭銜有關(guan) ,流傳(chuan) 最廣的定義(yi) 來自16世紀的英國牧師威廉·哈裏森。哈裏森分別考究了“紳士”的拉丁語詞源(nobiles et generosos)和法語詞源(nobles or gentlehommes),拉丁語中“gens”是族群和姓氏的標誌,因此尊貴的出身和較高的社會(hui) 地位是其主要特點。哈裏森這樣描述“紳士”:“舉(ju) 凡研究本王國法律的人,舉(ju) 凡在大學潛心鑽研書(shu) 本或講授自然學科或人文學科的人,舉(ju) 凡在戰時服務於(yu) 指揮官職位或在國內(nei) 出謀劃策以造福於(yu) 國家的人——同時,如果他們(men) 可以無需靠體(ti) 力勞動為(wei) 生,能夠並願意承擔紳士之尊榮、費用和儀(yi) 容,就應當以他的金錢為(wei) 代價(jia) 授予他家族貴族紋章......從(cong) 此以後他們(men) 便享有紳士之名了。”

  實際上,在17世紀之前,除了所謂的紋章之外,“無需靠體(ti) 力勞動”才是所謂“紳士”最明顯的標誌,不僅(jin) 如此,討論金錢或者和金錢有關(guan) 的商業(ye) 活動都被看作是下等的、丟(diu) 臉的事情。然而英國經曆內(nei) 戰以後,貴族失去了作為(wei) 國民典範或守護者的身份,即便擁有高貴出身,也不再擁有天然的道德優(you) 越感,與(yu) 此同時,中產(chan) 階級的勤勉和忍耐逐漸為(wei) 他們(men) 贏得了“紳士”的稱譽。

  長期旅居英國的瑞士作家梅吉(1644—1718)對英國的“紳士”問題做過詳細研究。在他最廣為(wei) 人知的著作《英格蘭(lan) 的新狀態》(1691)中他一方麵堅定地維護貴族的上流地位,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一種新現象的出現:“沒有任何盾形紋章,但是接受過人文或文雅教育,看起來像紳士一樣(不管他是不是),擁有自由體(ti) 麵生活必要資金的人,在英格蘭(lan) 通常被稱為(wei) 紳士。”到了1745年,在《大不列顛的當前狀態》(1745)出版第11版時,梅吉進一步完善了“紳士”的定義(yi) :“簡而言之,紳士的稱號通常在英格蘭(lan) 被授予所有將自己與(yu) 普通大眾(zhong) 區別開來的人,這種區別通過得體(ti) 的著裝、優(you) 雅的風度,良好的教育、學識,或者獨立的身份地位獲得。”

  很明顯,文化素養(yang) 已經取代頭銜或出身,成為(wei) 紳士的標誌。紳士概念的擴展為(wei) 很多中產(chan) 階級特別是商人提供了地位上升的機會(hui) ,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商人兼小說家笛福。無論是在個(ge) 人生活還是小說作品中,笛福都表現出對“紳士”身份的熱切追求。笛福原姓“福”,為(wei) 了彰顯自己的身份,他特意為(wei) 自己的姓前加上了聽起來頗具貴族範兒(er) 的“De”。在小說《羅克珊娜》中笛福把商人的地位置於(yu) 貴族之上,稱他們(men) 為(wei) “最好的紳士”,因為(wei) 勤勉能幹的商人比那些無所作為(wei) 的貴族對社會(hui) 有更大貢獻:“一個(ge) 地道的商人是全國最好的紳士,無論在知識上,在儀(yi) 態上還是在判斷力上,商人都比許多貴族強。他們(men) 一旦控製了世界,雖然沒有地產(chan) ,也比有地產(chan) 的紳士富有。”如果一個(ge) 人缺少美德和教養(yang) ,即便出身貴族,也不能稱為(wei) 貴族。不僅(jin) 如此,他認為(wei) 商人不僅(jin) 具有財富,而且他們(men) 聰明理性、勇氣可嘉又溫和低調,“若能輔之以文雅教育,使之為(wei) 國效力,必能在各方麵顯現出作為(wei) 完美紳士之特質”。

  為(wei) 了使中產(chan) 階級得到普遍的“文雅教育”,這個(ge) 時期的英國出現了許多培養(yang) 紳士品味的刊物。比如艾迪生和斯梯爾於(yu) 1709年和1711年合辦了針對中產(chan) 階級教化的著名刊物《閑談者》《旁觀者》。在1711年3月《旁觀者》第10期中艾迪生明確宣稱,他們(men) 辦刊宗旨為(wei) “以智慧激活道德,以道德調控智慧”。他在刊物中描繪出完美的紳士形象:“禮貌的言談、高貴的情感、激情服從(cong) 理性控製等,這些都是紳士的基本素質。”斯梯爾在字裏行間已經明確把紳士一詞與(yu) 過去的貴族頭銜分離開來,而將它用於(yu) 引導中產(chan) 階級的良好教養(yang) 方麵。英國最早以“magazine”命名的雜誌《紳士雜誌》便是以中產(chan) 階級商人為(wei) 對象而創辦,這一點從(cong) 雜誌的全稱便可看出:“紳士雜誌:或商人通訊月刊”,該刊於(yu) 1731年1月由英國報商愛德華·凱夫(1691—1754)創辦,在18—19世紀廣泛發行,對於(yu) 中產(chan) 階級紳士身份的形塑發揮了重要作用。

  托克維爾在英國遊曆的過程中敏銳地察覺到了英國人“紳士”觀念的變化。他這樣寫(xie) 道:“‘紳士’一詞在我們(men) 法語中純粹指高人一等的血統,可是在你們(men) 英語中怎麽(me) 就被用來表達某種社會(hui) 地位,某種與(yu) 血統無關(guan) 的教育程度,以至同一個(ge) 詞匯在英法兩(liang) 國雖然讀音依舊相似,意思卻相差千裏呢?……顯而易見,英語的gentleman和法語的gentilhomme有著相同的詞源,但是gentleman在英格蘭(lan) 用來指任何一個(ge)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不問其出身如何,相反,gentilhomme在法國僅(jin) 僅(jin) 用來指世襲的貴族。由於(yu) 英法兩(liang) 國的社會(hui) 環境迥然不同,這兩(liang) 個(ge) 同源單詞的意思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以致今天簡直無法互譯了,除非伴隨一通洋洋灑灑的解釋。”

  在蘇格蘭(lan) 旅行家萊恩的筆下,英格蘭(lan) 店主已經可以躋身“紳士”隊伍:“英格蘭(lan) 是一個(ge) 店主之國,但是這些店主很有自尊心,與(yu) 顧客打交道時很有榮譽感,所以這些店主是紳士,不亞(ya) 於(yu) 鄉(xiang) 間那些自稱受過高等教育、更富於(yu) 騎士精神的紳士。”萊恩顯然在店主與(yu) 紳士之間進行了道德層次的對比,而且試圖將屬於(yu) 中世紀的騎士精神移植到過去曾經處於(yu) 下層的店主身上,紳士不再是地產(chan) 、財富、出身的標誌,而成為(wei) 一種道德品質和行為(wei) 典範,意味著溫文爾雅、謙和有禮。紳士從(cong) 階層的暗示轉向表現一個(ge) 人的言談舉(ju) 止、品德行為(wei) 、內(nei) 在素養(yang) 、氣質風度等,融合了上層社會(hui) 和下層社會(hui) 的各種價(jia) 值觀念,這種階層之間的流動也體(ti) 現了當時英國從(cong) 等級社會(hui) 向民主社會(hui) 的轉型。

  及至維多利亞(ya) 時代,“紳士”的含義(yi) 發生了本質性的轉變。牛津運動的發起者紅衣主教紐曼在《大學的理念》(1854)中明確將紳士的身份與(yu) 博雅教育和良好教養(yang) 聯係起來。紐曼把“紳士”稱為(wei) “一個(ge) 絕不會(hui) 給別人帶來痛苦的人……他最關(guan) 心的是讓每個(ge) 人感到舒服、自在。他關(guan) 注所有的夥(huo) 伴;他親(qin) 切地對待局促不安的人,和藹地對待關(guan) 係較遠的人,仁慈地對待可笑的人”。 在他看來,紳士應當溫和、審慎、自律、明智,或者說是具有健全心智的“完全人”。顯然紐曼進一步使“紳士”一詞脫離了血統和頭銜的束縛,日益與(yu) 美德和智慧相關(guan) 聯,這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思想界對中產(chan) 階層的期待。

  紳士概念的變遷不僅(jin) 伴隨著英國貴族階層的沒落,也見證了中產(chan) 階級在英國的興(xing) 起。紳士從(cong) 血統和地位的象征,轉向外在教養(yang) 和內(nei) 在精神的融合,使中產(chan) 階級的價(jia) 值觀逐漸得以確立其主導地位。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