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優勢多多無“人”能及,虛擬偶像能搶真人明星飯碗?

發布時間:2022-08-12 11:03: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由2016年洛天依帶火的虛擬偶像近兩(liang) 年在國內(nei) 更是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上節目、做代言,可以說,真人明星能幹的事兒(er) 虛擬偶像都能玩得轉,而且青春不老、“人品”顏值雙雙在線。簡直讓人“細思極恐”,虛擬偶像說不定會(hui) 搶真人明星飯碗。

  虛擬偶像越來越能幹

  時下我國的虛擬偶像粗略可分為(wei) 以下幾類:播音主持類,如北京衛視的時間小妮、湖南台的小漾、新華社的全球首位數字航天員小諍和新小微、央視的央小天和小小撒等;文博類,如國內(nei) 首個(ge) 文博虛擬宣推官“文夭夭”、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的“艾雯雯”等;演唱類如洛天依、哈醬、女團A-SOUL等;代言類,如橙絡絡、屈晨曦、翎_Ling、星瞳等。

  在過去的兩(liang) 年多時間裏,虛擬偶像取得不俗的成績:洛天依登上央視春晚,與(yu) 月亮姐姐、王源共同表演少兒(er) 歌舞《聽我說》;嗶哩嗶哩網站的虛擬主播群體(ti) 2021年11月的總收入達到了5466萬(wan) 元人民幣,付費人數達到25.5萬(wan) 人——其中排名第一的虛擬主播珈樂(le) ,單月進賬便高達214萬(wan) 元人民幣;微軟支持的虛擬偶像哈醬2021年9月與(yu) 華納簽約,推出單曲《MISS WHO》,在音樂(le) 上獲過萬(wan) 收藏……

  而在代言領域,虛擬偶像同樣有著不俗的成績。有著龐大粉絲(si) 量的洛天依,曾拿下華為(wei) 、康師傅等多個(ge) 品牌的宣傳(chuan) ,今年6月成為(wei) 清風品牌的品牌代言人;2021年5月20出道的AYAYI,不久之後就與(yu) 嬌蘭(lan) 、LV、保時捷、bose耳機等奢侈品牌達成合作,還入職阿裏,成為(wei) 美妝帶貨主播;我國第一個(ge) 男虛擬人川CHUAN出道一年以來,就接到了蘭(lan) 芝、理想國、WonderLab等在內(nei) 的諸多知名品牌的官方合作;樂(le) 華與(yu) 字節跳動推出的女團A-SOUL出道至今與(yu) KFC、餓了麽(me) 、華碩天選、歐萊雅男士、KEEP等品牌合作,KEEP打造了“A-SOUL專(zhuan) 屬運動星球”,女團的5位成員全部入駐,並在平台開設健身課程。

  除了簽約虛擬偶像,有些品牌還都推出了屬於(yu) 自己的虛擬人:屈臣氏推出的“屈晨曦”,KFC推出虛擬上校“Sanders K”,國貨彩妝品牌花西子推出“花西子”,並紛紛代言自己的產(chan) 品。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統計,自2021年5月以來,至少有20支廣告使用虛擬偶像作為(wei) 品牌代言人、產(chan) 品大使等。

  艾媒谘詢數據顯示,虛擬人產(chan) 業(ye) 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為(wei) 34.6億(yi) 元,帶動周邊市場規模達645.6億(yi) 元;2021年,變為(wei) 62.2億(yi) 元和1074.9億(yi) 元;預計2025年分別達到480.6億(yi) 元和6402.7億(yi) 元。

  優(you) 勢多多無“人”能及

  虛擬人勃興(xing) 的背景之一,是真人明星作為(wei) 代言人存在不可控的風險,流量明星頻頻陷入醜(chou) 聞漩渦,也極大損害了合作品牌形象。

  除此之外,虛擬偶像的興(xing) 起還與(yu) 媒介智能技術發展和Z世代二次元文化共同催生出的人工智能時代有關(guan)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現代廣告研究中心主任王菲告訴北青報記者,一方麵,媒介交互技術、影像動作捕捉技術等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虛擬偶像的製作水平不斷提升,這些技術應用逐漸簡化,成本持續降低,得以普及應用;另一方麵,受二次元文化影響的Z世代,有著虛擬文化想象力和虛擬符號交互經驗,他們(men) 有著獨特的孤獨感,虛擬偶像對他們(men) 來說是也是一種“真實”——隻是,這種真實是建立在文化和情感上的想象的真實。

  除了規避風險、抓住年輕一代外,虛擬偶像代言也有著明顯的優(you) 勢。

  首先是成本優(you) 勢。“從(cong) 成本和收益的角度,長遠來看,虛擬偶像的生產(chan) 成本遠遠低於(yu) 明星代言費。”王菲老師認為(wei) 。虛擬偶像使用得越多,成本越低,收益越高。

  其次是變現優(you) 勢。虛擬偶像可以根據粉絲(si) 喜好編輯創作偶像,實現完美幻想。作為(wei) 全技能IP,它可以唱歌、跳舞、演出、直播帶貨,多才多藝,還可遊戲植入、聯名合作等。“可複製,可分身,可以不停歇地工作。”王菲老師說。

  虛擬偶像還有較高的抗風險性。代言廣告被判違規,三年內(nei) 不得拍攝新廣告;主演突然“爆雷”,拍攝過半的電視劇被迫停機——類似情況在娛樂(le) 圈並不鮮見。隨著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深入,藝人風險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艾漫數據公司去年8月17日正式推出“藝人風險盡調”業(ye) 務,其創始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開業(ye) 不到一個(ge) 月的接單量相當於(yu) 過去三年的總和。而和明星代言相比,虛擬偶像不會(hui) 衰老、不會(hui) “塌房”,商家省去了對明星的“背調”,也基本不用操心人設坍塌等負麵新聞而影響品牌形象。

  可以取代真人明星嗎?

  虛擬代言人的發展,其實也伴隨著不少問題與(yu) 爭(zheng) 議。

  首先是虛擬偶像也有著自身的適配度。國風虛擬偶像翎_LING去年在小紅書(shu) 上推廣GUCCI301珊瑚魅影口紅,並給出“滋潤不幹,是溫柔的珊瑚色調,有點草莓的感覺,清爽的夏季推薦,適合今天出門踏青~”的評價(jia) 。不少網友感覺自己被糊弄了,說出來的體(ti) 驗感不可信,並且翎_LING的人設是熱愛國風文化,卻給外國產(chan) 品推廣。

  再者,對於(yu) Z世代而言,虛擬偶像的帶貨能力還待檢驗。艾媒谘詢《2022-2023年中國虛擬人行業(ye) 深度研究及投資價(jia) 值分析報告》中顯示,大多數虛擬偶像粉絲(si) 支持的方式為(wei) 與(yu) 虛擬偶像的賬號互動,購買(mai) 周邊產(chan) 品的粉絲(si) 數占少數。“V圈(VTuber圈,即虛擬主播、虛擬偶像)從(cong) 傳(chuan) 統上來說,跟偶像的圈子還是有比較大的不同的。”A-SOUL粉絲(si) 小魚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men) 主要的追星模式就是看直播、打賞,而不是購物。對於(yu) 虛擬偶像接代言,小魚認為(wei) ,粉絲(si) 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接這些商務也是必然的結果,在有需求的前提下,粉絲(si) 可能優(you) 先選擇有代言的產(chan) 品。

  觀點

  虛擬偶像與(yu) 真人偶像並非彼此替代關(guan) 係

  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王菲看來,虛擬偶像與(yu) 真人偶像並非彼此替代的關(guan) 係,“虛擬偶像是新生代全新的需求,與(yu) 粉絲(si) 對真人偶像的需求完全不同。對於(yu) 粉絲(si) 來說,虛擬偶像是一種超越現實的人設,承載著自己現實世界中不能實現的理想。虛擬偶像的可編輯性等,也讓它可以打造成裝載各種粉絲(si) 不同欲望與(yu) 幻想的容器。這點,是真人明星所無法企及的。”此外,偶像代言品牌時也要秉持真實世界品牌代言的法則:要與(yu) 虛擬偶像的“人設”吻合;要秉持真實、真誠的原則,不能因為(wei) 是虛擬人就隨意忽悠。

  文/本報記者 祖薇 實習(xi) 生 陳景超

  統籌/劉江華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