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青春接力 在沙漠種“綠洲”
近9年來的每年暑假,位於(yu) 甘肅東(dong) 北部民勤縣的騰格裏沙漠中,總會(hui) 出現一批大學生的身影:他們(men) 挖開一個(ge) 個(ge) 沙洞,種下梭梭幼苗;他們(men) 排成接力長龍,在沙丘上給腳下的幼苗澆水;他們(men) 收集一個(ge) 個(ge) 玻璃瓶子,在沙漠中擺出長線指引方向……他們(men) 是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綠勤行”社會(hui) 實踐團隊。
近日,2022“綠勤行”實踐團再次集結,踏上了深入沙漠的旅途。“這幾十個(ge) 孩子又要到沙漠來了。”提起“綠勤行”團隊,駐紮在騰格裏沙漠的博龍沙產(chan) 業(ye) 公司梭梭基地負責人曾令龍露出了笑容,“希望你們(men) 在這裏體(ti) 驗治沙,回去後大力宣傳(chuan) 治沙,讓全世界都看到沙漠化問題亟須解決(jue) 。”
“將民勤從(cong) 風沙裏救出來”
“綠勤行”實踐團的成立,源於(yu) 當時的隊長呂美望看到的一篇報道。報道中說,被沙漠三麵包圍的甘肅民勤縣,如果放任不管,將在17年內(nei) 被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圍吞噬。
就這樣,最初的治沙夢想匯聚了15名誌同道合的南航青年,他們(men) 輾轉乘坐33個(ge) 小時的火車到達民勤縣,每天步行20公裏進出沙漠,製備麥草沙障、滅鼠護林,用14天的時間鋪下了1000平方米的麥草沙障,種下了100公頃的護林植物,決(jue) 心要為(wei) “將民勤從(cong) 風沙裏救出來”做點什麽(me) 。
這一治沙行動從(cong) 2014年團隊成立持續“接力”至現在。今年暑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青年學生牽頭,“綠勤行”實踐團再次啟程,集結了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162名成員,分兩(liang) 批前往騰格裏沙漠。
氣候幹燥、缺乏水源、住宿簡陋……惡劣的環境沒有阻擋團隊的腳步。“每天的種植工作其實有些單調。”團隊成員李雲(yun) 雲(yun) 說,“不過當埋頭種植一天,回頭眼前映現出片片‘綠洲’時,我們(men) 覺得付出的所有汗水都值得了。”
9年來,累計有近千名隊員致力於(yu) 在漫天黃沙中創造“綠色奇跡”,治沙超過20萬(wan) 平方米。
沙漠裏的創新
由於(yu) 沙漠具有日照時間長、水分蒸發迅速、水資源嚴(yan) 重短缺、鹽堿化嚴(yan) 重等特點,很少有綠色植物能存活下來,隻有梭梭、毛條、花棒、沙棘等沙漠植物能勉強形成植被。這樣的植被不僅(jin) 能固定沙土、阻擋風沙,還可以作為(wei) 沙漠特產(chan) ,為(wei) 當地帶來經濟效益。
在實踐開始的前幾年,“綠勤行”實踐團采用直接挖坑種種子、用盆端水澆水的方式進行種植。但最終多數種子被老鼠刨出,剩下的少部分“幸存者”也成活率堪憂。
後來,團隊曾嚐試采用營養(yang) 杯培育幼苗再移植、灌溉的方法,雖然將幼苗的成活率提升至60%-70%,但種植方法過於(yu) 煩瑣,並不適宜在沙漠中大麵積種植。
為(wei) 提升植物存活率和種植效率,今年團隊采用了全新的種植方法——直接栽種冷凍苗,保持一定種植間距,沿直線開辟種植點後直接用車拉水罐澆水。這一種植方法既保證了澆水效率,又大大提升了梭梭苗的存活率。唯一麵臨(lin) 的挑戰是,團隊需要在4-5天內(nei) 完成大批量的種植,否則冷凍梭梭苗會(hui) 因高溫無法存活。
在種植過程中,團隊遇到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綠格”實踐團隊,在交流了種植方法後,雙方決(jue) 定合作采用兩(liang) 名男生輪換“挖坑”、一名女生“插苗”的小組合作模式,種植速度從(cong) 半天20捆提高到了半天70捆。
在大夥(huo) 兒(er) 的共同努力下,團隊完成了200捆、近兩(liang) 萬(wan) 株冷凍梭梭幼苗的種植,種植麵積達14萬(wan) 平方米,極大提升了種植效率,實現了與(yu) 前8年種植麵積總和相比翻番的突破。
實踐結束前,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誌願者來到種植好的沙丘觀察時,發現近半數的梭梭幼苗已冒出新芽,星星綠意點綴著茫茫大漠,紮根在沙漠中頑強生長。
沙漠真正需要的是每個(ge) 人的綠林意識
遙望4萬(wan) 平方公裏的騰格裏沙漠,“確保民勤不成為(wei) 第二個(ge) 羅布泊”是當地防沙治沙人和“綠勤行”團隊共同的堅守。
“沙漠真正需要的並不是一株苗、一棵樹,而是這個(ge) 世界上每一個(ge) 人的綠林意識。”團隊隊長唐鈺潔說,除實地治沙外,他們(men) 要做的還有廣泛宣傳(chuan) ,將治沙環保意識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各顯其能,通過撰寫(xie) 文案、剪輯視頻、策劃推送、設計文創產(chan) 品等多種方式,協助當地宣傳(chuan) 防沙治沙文化,帶動更多人了解民勤、關(guan) 注沙漠化問題,積極投身防沙治沙工作。
受當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第二批出發的團隊成員無法進入沙漠,團隊延續前兩(liang) 年“直播帶貨”的傳(chuan) 統,利用微信電商小程序助力民勤特產(chan) 蜜瓜銷售。一周內(nei) ,團隊售出蜜瓜200多個(ge) ,幫農(nong) 戶取得了數千元的收入。
“此次沙漠之行太難忘了!雖然我們(men) 隻在沙漠裏駐紮了10多天,能夠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但我們(men) 會(hui) 努力讓更多人看到民勤、看到沙漠。”團隊成員蔡沛東(dong) 說。
多年來,“綠勤行”社會(hui) 實踐團隊帶著防沙治沙的責任,呼籲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騰格裏,用雙手捧起沙漠的希望。
唐鈺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