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收藏中文梗 這家博物館怎麽逛?

發布時間:2022-08-15 16:0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宮廷玉液酒、藍瘦香菇、半島鐵盒、肥宅快樂(le) 水、真香、奧利給、蚌埠住了、洪荒之力、可達鴨……

  一位90後B站(嗶哩嗶哩)up主,將這些極富年代感的網絡熱梗“收藏”進了一座“博物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梗文化。這座建立在虛擬現實社交平台VRchat上的中文梗博物館該怎麽(me) 逛?北京青年報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逛館

  梗起-梗承

  重溫低像素時代

  中文梗博物館共有七大展區,分別為(wei) “梗起”“梗承”“梗興(xing) ”“二次元”“玩家”“梗繁”和“家”。遊客隻要順著設計好的路線參觀,就能完整遊曆整座博物館。

  這間中文梗博物館館長、B站UP主四跡是個(ge) 90後,他也是該博物館的總策劃兼總建設。

  博物館從(cong) 無到有,“平地起高樓”,他花了整整2個(ge) 月才完成了這一公益項目。

  “梗起”展廳入口處一麵牆上貼著的“新世紀之交”,喚醒了中文網民觸網起步時期的集體(ti) 記憶:Windows95開機頁麵、空當接龍卡牌、開心農(nong) 場偷菜、聯眾(zhong) 麻將大廳,以及當年的像素畫質的QQ頭像……

  展廳裏,QQ空間黑色背景的火星文“如果璦,請沈璦”、網紅小胖凝視的眼神;貼吧時代的“賈君鵬你媽媽請你回家吃飯”;視頻網站剛剛興(xing) 起時靠對口型唱歌走紅網絡的後舍男生……讓人瞬間領略20年前互聯網世界的“簡單和蠻荒”。

  有前來參觀的UP主留言說,“這是人類早期馴服中文互聯網的考古現場”。在“梗起”展廳讓人重溫低像素時代,我們(men) 的網絡衝(chong) 浪記憶。

  “梗承”展區,可以看到一些隨著互聯網鬼畜視頻發展起來而出現的梗,如“元芳,你怎麽(me) 看?”等。

  梗興(xing)

  從(cong) 圖文轉向視頻

  走出“梗承”展區,需要經過一條“綜藝小道”。在這裏,中文梗博物館通過數字建模的技術手段,還原了經典綜藝中的“名場麵”。 如2017年前後,從(cong) 一檔綜藝節目誕生的唱歌跑調的“麵筋哥”“波瀾哥”“高音哥”……

  穿過綜藝小道,是“梗興(xing) ”展廳。這是在以B站為(wei) 代表的視頻軟件發展起來後,陸續出現的梗,這也標誌著互聯網從(cong) 圖文時代向視頻時代的邁進。

  在梗興(xing) 篇章前言裏,四跡寫(xie) 道:“互聯網環境進入終極信息爆炸的狀態,隻有那些被多數人喜愛並傳(chuan) 播的信息,才會(hui) 被大家記住。它們(men) 就像繁星一樣,抬頭就能望見。而且好像每一個(ge) 網友,都曾經見過每一顆星星。”

  該展廳中,霸王洗發水廣告裏成龍大哥的一聲聲“DUANG”、《亮劍》中因李雲(yun) 龍台詞走紅的“意大利炮”“老子打得就是個(ge) 精銳”,都是網友頻繁使用過的。

  二次元-玩家

  穿越進“遊戲”

  中文梗博物館的受眾(zhong) 群體(ti) 多是年輕人,所以館內(nei) 專(zhuan) 門設立了一個(ge) “二次元”展區。這裏擺放著許多動畫裏的名場麵、名台詞等。迪奧的壓路機、虎紋鯊魚等模型非常吸睛。此外,參觀者可以在這裏模仿倒地的團長,喊出“不要停下來啊”的名台詞;或者是對著禦阪美琴說出“你指尖躍動的電光,是我此生不變的信仰”。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還專(zhuan) 門設置了一個(ge) 展廳,放置了一個(ge) 等比例製作而成的高達。

  “玩家”展區的入口,巧妙地設計成了《超級馬裏奧》中的下水道的入口,參觀者需要從(cong) 這裏“跳”下去,便會(hui) 看到初代馬裏奧的遊戲場景。

  此外,這裏還有一個(ge) 小型的“我的世界”中村莊的模型,觀眾(zhong) 可以進行沉浸式參觀。

  經過二次元、玩家展廳後,路過一個(ge) 玄關(guan) ,在玻璃罩裏的“可達鴨”一邊跳舞一邊提示:這裏是距離當下最近的梗。

  梗繁-家

  生活離不開的“熱詞”

  路過“葛優(you) 癱”“真香”“諸葛孔明羽扇綸巾”,進入“梗繁”篇章,迎麵看到兩(liang) 棵虛擬裝置的DNA樹,上麵貼滿了最近流行的海量中文梗和各式各樣的表情包。

  在這裏,能明顯感覺到中文梗的井噴爆發,以及中文梗在整個(ge) 網民語言係統中的普及:PPAP、挖掘機學習(xi) 哪家強、“小目標一個(ge) 億(yi)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演員的自我修養(yang) ”等熱梗。

  在展廳“家”中,最大範圍地囊括了中國網民的共同記憶。

  展廳裏,不僅(jin) 有前互聯網時代,來自春晚等節目的“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隊長別開槍,是我”;網友課本裏的“杜甫很忙”、遊泳運動員上岸後的“洪荒之力”,亦有疫情記憶中對醫護工作者暖心的稱呼“大白”、中國航天員的“感覺良好”——這些曾經的國民梗和時代熱詞,經由網友的智慧傳(chuan) 播,也早已成為(wei) 我們(men) 日常用語中的一部分。

  四跡說,他明白網友這種情之所起背後的群體(ti) 情感,也希望在自己的博物館裏,能將家國情懷抒發得含蓄沉穩——四跡為(wei) 這個(ge) 展廳鋪設的背景音樂(le) 是《我愛你中國》的無歌詞伴奏版,他希望,用這樣溫柔的方式傳(chuan) 導升華記憶和情感。

  對話

  想讓普通人感受“元宇宙”的快樂(le)

  北青報:為(wei) 什麽(me) 想到用虛擬線上的方式建造中文梗博物館?

  四跡:我希望用VR(虛擬現實)的方式呈現我們(men) 在網絡上的共同記憶,希望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快樂(le) ,更重要的是能探索未來互聯網內(nei) 容的消費模式和啟發新的可能。

  同時,我也想表達我對“元宇宙”的一些想法,現在,“元宇宙”被定義(yi) 得太寬泛、太抽象了,讓人想不到任何具體(ti) 的畫麵。

  現在,我想說元宇宙是個(ge) 博物館,你可以從(cong) 博物館的角度去想象它,這樣理解的門檻就降低了很多。至少,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元宇宙”的快樂(le) 。

  我搜集的這些梗,20年的時間跨度其實不是很大,很多詞至今人們(men) 仍然有印象,順藤摸瓜問一問、搜一搜,就能想起來。

  北青報:為(wei) 什麽(me) 會(hui) 想到將中文梗立體(ti) 化,這個(ge) 過程複雜嗎?

  四跡:初衷是為(wei) 了讓這個(ge) 線上展館更逼真,更“像”線下博物館。建模階段,我四處召集喜歡建模的朋友,從(cong) 250個(ge) 梗裏選取100個(ge) ,通過3D建模做成立體(ti) 展品,整個(ge) 過程很有意思,這也讓這個(ge) 線上作品成為(wei) 一次團結協作的共創。

  北青報:青年人為(wei) 什麽(me) 熱衷二次創作?

  四跡:現在經常有年輕人圍繞當下最流行的一些梗,進行二次創作——這種熱門梗的二創內(nei) 容通常會(hui) 有很高熱度。UP愛做,觀眾(zhong) 愛看,長此以往,就形成了UP主們(men) “玩梗”的創作趨勢。

  大家喜歡二創的原因很多,對普通的創作者來說,二次創作的門檻相對低,抓住一個(ge) 主題做A熱點+B熱點的縫合加工。而且大家因為(wei) 喜歡梗,自發地創作,就很有動力。對創作來說,不會(hui) 擔心受眾(zhong) 熱度。因為(wei) 每個(ge) 梗有熱度,UP主在製作的時候,也就很自信、很快樂(le) 。對現有文本的二次創作,展現了Z世代年輕人的文化參與(yu) 意願。

  北青報:“家”的展廳很有深意,你設計這個(ge) 展廳時,有怎樣的初衷?

  四跡:把這些帶有家國情懷的詞納入到博物館中,是我早在構思階段就決(jue) 定的。它的中心思想是愛國。我希望用這個(ge) “中文梗博物館”喚起大家在中文互聯網世界衝(chong) 浪二十年的共同記憶。如果你感到快樂(le) 或者是感動,就會(hui) 發現這個(ge) 館裏的一切和你在祖國生活的經曆息息相關(guan) 。我覺得年輕人更願意接受這種方式。 如果年輕人願意到這座博物館裏來看看,了解這20年互聯網的中文梗世界,我就覺得這件事做對了,很值!

  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知依

  統籌/林豔 張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